劣幣驅逐良幣?掙紮在效用價值和價值儲存間的BTC和ETH!

以太坊ERC-20代幣的買家在今年1月中旬一度將ETH的價格推高至1,400美元,但當前,ICO熱潮已經退去,ETH價格也跌至220美元左右。這個新的階段表現了ETH市場與ICO繁榮、蕭條的內在聯繫。但本著鼓勵加密社區從失敗中學習和成長的精神,這種經驗也非常有助於瞭解價值如何在區塊鏈平臺附帶的加密資產中形成和丟失。

當前出現了一個強有力的假設:ETH這類代幣的價格與其實際或預期的網路效用——即它作為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Gas」的價值——之間的相關性可能不是很強。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項挑戰。聯合廣場風險投資公司合夥人Albert Wenger曾提出,效用代幣價格上漲的前景使得開源軟體平臺的開發人員能夠從中為其工作獲得價值回報,即使底層協議是開放和免費的。

這種觀點認為加密資產和區塊鏈將徹底改變當前的互聯網範式,其中價值只能由可以向用戶收取服務費用的應用程序開發人員獲取,而開放訪問協議(如SMTP和HTTP)的開發人員則受到免費需求的譴責。

但現在我們不知道代幣這些價值單位/交換媒介是否可能會讓BTC或ETH的貨幣化能力收到限制,因為價格可能與效用是對立的(我們可能將其定義為「可交易性」)。

劣幣驅逐良幣

從本質上講,這個問題與格雷西姆定律有關,即「劣幣驅逐良幣」。這個想法是,如果你想要一種貨幣,或者用於經濟交換的任何代幣,作為你社區內交易的流動推動工具,你不希望它因為投資或存儲價值而過於具有吸引力。

如果一種貨幣具有「良幣」的特點——即持久、可替代、稀缺,並且不能被某些集中發行人貶值——它將更具持有的吸引力而非使用。

這推動了主流經濟學家的觀點,即最有利於社區利益——但不一定是個人的利益——的錢都會有點「劣幣」的特點。如果用作交易貨幣,需要預期之內的少量貶值或通貨膨脹。社區需要人們願意交易貨幣而不是囤積貨幣。

貨幣主義經濟學之父Milton Friedman也認為,具有預期的少量通貨膨脹的貨幣是非常可取的。但這絕不是貨幣貶值和濫用法定權力的論據。這是關於優化可交換性與投資前景的關係。

這可能是比特幣的一個問題,它能否挑戰法定貨幣成為交換媒介。就其稀缺性和誠實性而言,比特幣是一種「良幣」,這意味著它的價值儲存屬性超過了其交易效用

許多比特幣愛好者對此觀點提出異議,認為在將一種貨幣確立為可靠的價值儲存後,貨幣可以作為交易單位變得有用。時間將證明他們是否正確,但現在比特幣的價值存儲屬性正在壓過其交易效用,可能成為比特幣最終的用途。

儘管自去年12月以來價格大幅下跌,但任何在去年秋天上漲前八年內買入比特幣的人都會對自己的投資收益感到非常滿意。相比之下,現實世界的非資本交易很少。第二層解決方案,如閃電網路將使交易更容易,但這種稀缺的「良幣」不太可能被廣泛交易。

⊙ ETH具有儲備需求嗎 ⊙

這一切對ETH有什麼影響?正如Vijay Boyapati在其推特上所闡述的那樣,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功能取決於人們使用ETH來使用和交易。這就是ETH的作用,作為Gas。但是,Boyapati表示,這與「儲備需求」的概念是對立的,因為儲備需求衡量了人們持有貨幣的時間長短,是貨幣單位價格的核心驅動因素。

在去年ICO熱的時候,Boyaparti認為,ETH突然吸引了儲備需求,因為投資者需要獲得並持有ETH來參與ERC-20代幣發行。

但現在ICO已經降溫。很多代幣發行人只想要用美元為其運營提供資金, 而不是用ETH。隨著ETH步步下跌,如果這些人不拋售持有的ETH,就會面臨生存的考驗。因此,良性循環轉變為了惡性循環。

Jeremy Rubin是Stellar的開發人員,他在TechCrunch的文章中指出,以太坊生態系統的以上這些和其他方面可以將ETH的價格推向零。

價值與價格

Rubin關於ETH價格註定為零的觀點並不讓人信服。Rubin認為,即使以太坊最終成功地成為一個智能合約平臺,ETH價格仍會歸零。

從本質上講,一些自然基準水平的儲備需求總是存在於交易單元中。如果以太坊轉向PoS共識機制,那麼這種需求水平很有可能會增加。在某種程度上,效用價值確實與價格相關聯,但不是人們假設的那種直接關係。

這種討論非常重要。如果效用價值和價格之間脫節,將極大地影響代幣市場的參與者通常對待他們資產的方式。但是,請注意,這可能實際上鼓勵了dapp的開發,而dapp都是關於功能的,不是加密初創公司賺快錢的方法。

以太坊或者其他任何區塊鏈平臺能否成功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是我們看到了具有巨大創造性的以太坊開發者社區,他們為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探索和試驗新的想法。而且,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正在創造很多價值,雖然很多價值是以一些尚未定義的方式存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