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生產青瓷的中心轉到浙江龍泉,龐大古代窯址支撐起了著名的龍泉窯。

據考證,青瓷的誕生始於漢代,瓷器質量以浙江的越窯爲最好。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浙江麗水地區陸續發掘一批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墓內出土的瓷器與越窯瓷器略有差別,被推測爲龍泉窯早期的產品,龍泉青瓷源於五代越窯“祕色瓷”的歷史由此向前推進了600多年。

五代 越窯 祕色青瓷洗

南宋時龍泉燒製出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更是讓龍泉青瓷的發展達到頂峯,前後輝煌了數百年。

到了明中後期,隨着皇室品位的改變,龍泉青瓷逐步走向衰落,到20世紀初,龍泉青瓷窯火幾乎完全熄滅,曾經窯火通明的窯址羣已荒廢爲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

明前期 龍泉窯 青瓷帶蓋梅瓶

1957年,周恩來總理作出了“要恢復祖國曆史名窯生產,尤其要恢復龍泉窯和汝窯生產”的指示。從此,龍泉青瓷踏上了復興之路,由8位專家組成仿古小組,在1958年春天點燃了恢復龍泉青瓷的第一爐窯火。

明 龍泉窯 青瓷刻花獸耳銜環瓶

高26.2cm,口徑7.5 cm,底徑7.5 cm

侈口長頸圓腹瓶。頸部兩側帶獸耳銜環,獸雕細緻,圓環斜落於肩部。圈足微侈,並以弦紋劃刻若三階狀。

全器釉色綠而略透,多雜質,頸與下腹部多深色開片,足圈及裏部均無釉,呈紅褐色。器壁刻花爲飾,頸部但見斜線紋,圖案不明;腹部拱花浮雕,前後各一折枝雙花紋,花葉工整而形式化。兩側於耳下直劃雙線紋爲邊飾。下腹以弦紋爲界,飾短蓮瓣紋。

明 龍泉窯 青瓷劃花燈籠瓶

高25.4cm,口徑7cm,底徑7.8cm

燈籠瓶,直口,出脣稜,脣起弦紋一道。短頸、斜肩,長腹、脛部瘦而下侈;腹部約等寬而中段略鼓起。足圈削成,無釉,色暗褐。

全器外壁以劃花爲飾,頸爲豎直線,肩作S狀花瓣緊密相連;上腹部作三角花錦,腹部爲轉枝菊花,花紋圖案化,枝葉折屈突兀,留白多;脛部作豎直線紋。器釉光透不勻,遍佈冰裂狀細開片。

明初 龍泉窯 青瓷劃花蓮式大碗

高14.0cm,口徑30.6cm,底徑13.2cm

敞口大碗。弧形壁、圈足,胎體厚重。口緣作八瓣蓮花式,腹壁亦隨形作八瓣式,每瓣各有二曲稜。

通體內外劃花,內外口沿以雙線隨形勾邊,腹壁劃刻纏枝花卉紋,運刀流暢快速。內底花紋模糊不清。裏足滿釉,惟足端爲人刻意磨去一圈釉;器底自足跟刮出寬環形墊燒區,呈硃色,僅餘中央圓形有釉;另遺有環形窯墊痕。

明 龍泉窯 青瓷劃花投壺

高33.2cm,口徑9.6 cm,底徑13.4 cm

投壺,細直長頸,上細下寬,扁鼓腹,高圈足。口緣兩側各一短圓管,與器口等高,徑亦相近,以泥線作纏捆狀銜接。

外壁以劃花爲飾,口沿爲捲雲紋一道。頸部爲長蕉葉紋,肩爲捲雲紋,腹部上下並於兩道細凸弦紋間貼飾凸起的五瓣花飾。腹部爲轉枝花葉紋,下腹作短蓮瓣紋,足壁飾三角山紋。足內壁向中心斜入。足端無釉。

全器釉色清淺柔和。投壺爲文人投擲射物的戲具,也是禮儀用器。

明 龍泉窯 青瓷劃花番蓮八寶樽式爐

高15cm,口徑21.3cm,底徑19.2cm

樽式爐,桶形器身,上寬下斂,口部折沿內伸;三蹄足。底部微圓凸,有朱褐色寬環形墊燒痕,器底中央原有透空的圓孔,以黃蠟填實;內底亦留有整齊的環形墊燒痕,燒造時內部應還疊燒其他器皿。

外壁作三層帶狀劃花紋飾,分隔以雙弦紋線。上下緣各爲如意捲雲紋,中腹爲纏枝番蓮紋,花朵上託以輪、螺、傘、蓋、花、罐、雙魚、盤長等佛家八寶紋。

刀筆迅快,紋線短促活潑而留白較寬。圖案佈局類宣德器,短促刀法則宜爲明中期作品。原器帶雕花紫檀木蓋,頂嵌白玉臥獸。

明 龍泉窯 青瓷刻花獸耳銜環瓶

高26.2cm,口徑7.5 cm,底徑7.5 cm

侈口長頸圓腹瓶。頸部兩側帶獸耳銜環,獸雕細緻,圓環斜落於肩部。圈足微侈,並以弦紋劃刻若三階狀。

全器釉色綠而略透,多雜質,頸與下腹部多深色開片,足圈及裏部均無釉,呈紅褐色。器壁刻花爲飾,頸部但見斜線紋,圖案不明;腹部拱花浮雕,前後各一折枝雙花紋,花葉工整而形式化。兩側於耳下直劃雙線紋爲邊飾。下腹以弦紋爲界,飾短蓮瓣紋。

明 龍泉窯 青瓷觚式瓶

高20.6cm,底徑7.5cm,口徑15.2cm

取觚式瓶之意,寬廣口,斜收至細腰處,下腹外侈。器壁兩側,自口下至中腹部貼飾細圓管狀稜,管中透,可穿繫帶。

釉色清透流動多網狀冰裂開片,色不均勻,部分成黃褐斑塊,形亦不甚周正。底壁內收接小足,足端無釉色褐。

此種器形雖難可比對,但仍約略見製作者思古之意。

明 龍泉窯 翠青花卉繩耳鼎式爐

高17.1cm,口徑20.8 cm,底徑20.8 cm

鼎式爐,盤口、束頸、寬圓肩、扁斂腹、平底、三扁圓柱狀足;口部立二半圓形繩索紋耳,繩索紋細緻。

外壁以劃花爲飾,頸作回紋,肩飾短花瓣,腹以凹痕將壁分三等分,各劃一組纏枝花卉,線條流暢。釉色較灰淡,三足端及外底中央無釉,色朱;器裏色淺,遺三塊窯泥。

明前期 龍泉窯 青瓷劃花鼓釘洗

高10.41cm,口徑40cm,底徑12.8cm

鉢狀洗,口徑寬,胎體重。斂口、弧形淺壁,底緣圓收爲平底,底中央內挖爲臥足,足內底部作環形墊燒區,色朱。

外壁口緣及下腹底緣各一圈作突出的圓鼓釘,腹壁劃花轉枝番蓮紋,器內光素,內底寬平,底週一道低陷痕,底中央似有印紋而模糊。

明 龍泉窯 青瓷劃花花卉長瓶

高36.2cm,口徑8.5 cm,底徑10.2 cm

筒狀長瓶。小撇口,圓脣,斜折肩,長腹直下至底。圈足修削而成,足圈無釉色褐,而底部施釉而未成色。

肩部刻有云卷紋,腹壁作長折枝花,減地刻劃,花莖S形曲繞,葉作圖案式四布。器釉亮而淺淡,表面密佈冰裂狀細開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