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場景

本報記者 文宇 文/圖“老鄧,這是我的底線,你聽聽這計數器,輻射不小了,你不能再靠近了!”二機部副部長趙敬璞幾近哽咽。然而,鄧稼先卻戴上帽子和防護面具,堅定地走向前方……

這是話劇《國魂》裏感人的一幕。昨(15日)晚,綿州大劇院裏,愛國主義與科技創新精神完美融合的《國魂》上演,再現了老一輩科學家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勇於登攀的人格魅力,令所有觀衆欽佩折服。

1950年,錢學森踏上美國港口,準備回國。但是,卻遭美國相關方面逮捕。5年的軟禁並沒有阻擋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幾經周折,他帶着妻子終於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爲我國的導彈、原子彈研發作出了卓絕貢獻……

這是《國魂》的序,題爲回家。對,回家!每一名海外學子都盼望回家,盼望以自己畢生所學報效祖國。當看到外國的蠻不講理,觀衆面露怒色;當聽到錢學森對妻子說那一句“我一定要回國”時,掌聲經久不息。

有國有魂。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任新民、于敏、孫家棟等一大批優秀科學家就是“國魂”。他們投身“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用巨大的努力和犧牲、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創造出人間奇蹟!

七個篇章的演出讓《國魂》精彩不斷,感動不停。鄧稼先的家,中物院理論部、東風二號彈着點、錢學森辦公室、四川某農田、戈壁……每一處都留下科學家的足跡,都折射出拳拳愛國之心。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這一標誌性建築貫穿話劇始終。1969年,院部機關搬遷至梓潼。1992年,遷至綿陽。“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于敏、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等,在梓潼兩彈城留下了足跡。至今,這裏仍完整保存大禮堂、辦公樓、情報中心、將軍樓、鄧稼先舊居、王淦昌舊居等167棟60年代的建築物及防空洞、國魂碑林等紀念實物。

觀衆王紅被郭永懷和警衛員牟方東在飛機失事時全力保護公文包的故事深深感動,當聽到旁白裏傳出“他們兩人的遺體中間,公文包完好無損”時,淚水奪眶而出。“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他們就是國之棟樑,是值得我們尊敬和緬懷一輩子的人!”朋友圈裏,王紅留下這樣一段話。

感動,是因爲科學家們不迷失在安逸舒服的生活裏;感動,是因爲科學家們始終懷揣報國之心;感動,是因爲科學家們爲鑄國之重器而不懈奮鬥;感動,是因爲科學家們助力民族進步,中國騰飛。

整臺演出,始終響徹愛國奮進、勇攀高峯的主旋律,氣勢雄壯、感情真摯,多幕劇情不斷觸動觀衆淚點,引起了現場觀衆的強烈共鳴,掌聲不斷。

《國魂》尾聲,並不代表結束,那是中國從此崛起的象徵:茫茫戈壁灘上,現代青年凝望前輩留下的豐碑,若有所思。舞臺另一側,老一輩科學家們工作的場景逐一呈現,背景的大屏幕上,兩彈城、火箭、衛星……標誌性的元素催人奮進,後繼有人,國必強大!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