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想復國和田單復國性質一樣嗎

姜維投降鍾會以後,他覺察鍾會有自己獨立的野心,於是給劉禪寫了一封信,說讓其暫時忍讓,他正在想辦法恢復社稷。後人將這件事總結爲姜維復國。此事在《三國志·姜維傳》的註釋部分牽涉到另外一個人——田單,那麼,姜維想恢復蜀漢國和田單復國有什麼不同,他們的性質又是一樣的嗎?

(姜維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先看看姜維想復國一事及其爭論。

據《華陽國志》記載:姜維讓鍾會殺掉從北方來的諸位將軍,然後再慢慢想辦法殺掉鍾會,全部坑殺魏國士兵,恢復蜀漢國。姜維給劉禪寫了一封信說:“希望陛下忍耐幾天恥辱,臣下想讓國家社稷轉危爲安,日月重新恢復光明。”孫盛說他後來平定叛亂到了蜀地,見到幾位老者,說起這件事情來,仍然是非常傷感。隨後他又一番評論,說姜維把希望寄託在情理之外的奇異舉動上,這不是非常荒唐嗎?

《三國志》的註釋者裴松之則認爲,假設田單的復國之計因爲某種原因沒有成功,也可以說他是愚昧荒唐嗎?

姜維復國的事情熟悉三國的朋友都很清楚,本人也有兩篇文章涉及,事情經過大致如上,不再贅述,在此只想說說田單復國經過。

田單是齊國田氏王族的遠房本家,齊湣王時期擔任首都臨淄佐理市政的小官(市掾),有人說就是管理市場的。燕國聯合其他國家,以樂毅爲上將軍攻打齊國,齊國首都被攻破後,齊湣王繞道跑到了齊國最東南邊的一個城市,叫做莒城。田單也離開了都城,跑到了另一個城市安平。其他國家撤軍後,樂毅繼續攻打齊國,齊國大大小小七十多座城市都投降了,只剩下莒城和最東邊的即墨城還沒有被攻下。燕國軍隊攻到即墨城下,即墨大夫出城與燕軍交戰,失敗被殺。在離開安平的時候,田單讓自己家族的人把車軸兩端的凸出部分全部鋸掉,按上鐵箍。安平被攻破的時候,城裏的人逃跑,因爲車軸相互撞擊毀壞了車子,走不脫成了燕國人的俘虜。因爲田單的車子沒有障礙,又包了鐵箍,所以全族人得以逃到即墨城裏。即墨大夫死後,即墨人認爲田單有智謀,會用兵,就推舉他爲將軍,守城抗燕。

不久,齊、燕兩國都發生了大事。先是齊國的湣王在莒城被楚國的將軍淖齒殺了,莒城人又殺了淖齒,將楚國軍隊趕出了莒城。莒城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立了齊湣王的兒子法章爲國君,史稱齊襄王。燕國任用樂毅的是燕昭王,在樂毅圍困即墨城時去世,他的兒子燕惠王繼位。這個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和樂毅不和,田單得知這個消息後,就派人到燕國行駛反間計,讓燕國把主將樂毅換掉。田單又連續使用了一系列計策,最後用火牛陣打敗了燕軍。田單乘勝追擊,一直將燕軍打到了黃河邊上,原來被燕國佔領的七十幾座城全部恢復。勝利後,田單親自到莒城將齊襄王迎接回首都臨淄城,齊襄王也將田單封爲安平君。

田單雖然是田氏王室一族,但因爲族支關係較遠,不僅官位低,其爵位也一定不是很高,最多也就是一個下大夫,如果不是原即墨大夫陣亡,像即墨這種中大夫的城守,恐怕一輩子也輪不到他,更不用說能靠近齊湣王說句話了。姜維則不同,除了各城守備部隊,全國的軍隊都在他手上,有句話叫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這個君已經不是君了。兩者相比較,田單沒有直接的必須的抗敵守土之主責,是自己主動攬過來的責任,而姜維身爲大將軍,是蜀漢國的第一大臣,是直接有這個責任的,而且是第一責任人,因爲前線總指揮是他。

田單和姜維有一項性質上的根本不同,是田單沒有投降。田單決定實施火牛陣破敵,在出城之前,的確也曾派使者出城,和燕軍約定過投降事宜。但是,那是在行駛了一系列計策之後,齊國即墨城內的軍民同仇敵愾,萬衆一心,殺敵情緒高漲之後的另一項計策,目的是麻痹敵人,讓敵人放鬆警惕,打一場更有獲勝把握之仗。怎麼證明田單不是真投降呢?因爲他在出城之前已經修好工事,在挑選好出城的精兵勇士後,又把全城的能戰之人,甚至是老弱婦孺都動員了起來參加守城,假如事有不協,田單的計策不成功,他是可以回到城裏來再次一戰的。如果再戰失敗,即便是即墨城破,田單仍然不失爲英雄,這就是《史記》中廉頗這樣的名將也只能是和藺相如合爲一傳,而田單則單列一傳的原因吧!反觀姜維,他的確是投降了,蜀漢國的所有士兵都已經繳械了,真不知道他靠什麼來保證自己行動的實施?如果魏國有將領跟着鍾會造反,姜維這支部隊會成爲他的主力部隊嗎?如果沒有人跟着造反,那麼他們的下場就是現在我們知道的這個樣子。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鍾會和姜維同時被殺了,軍隊失去了統一指揮和總體控制,爲什麼是魏國兵士在成都城內殺人搶掠財物,而蜀漢國的官員富戶只有被殺被搶的份兒?

總起來說,假如田單火牛陣沒有成功,回去守城也失敗了,就是城破被殺,他仍然不失爲一世英雄。田單以一城之力,抗擊了燕國大軍六年之久,這難道不值得後人效法嗎?即便是失敗,田單的名字也不會被歷史埋沒,因爲只要給樂毅、騎劫立傳(騎劫若攻下即墨,也有機會被史家立傳),就不能不提到田單。反觀姜維則不可能成功,即便是一時僥倖成功,那也只能是蜀漢國的迴光返照。司馬昭在伐蜀大軍派出前,就已經防備着鍾會,當鍾會說鄧艾有野心,他在下令將鄧艾逮捕的同時,已經派賈充從長安出發了。當鍾會感覺事情不妙,賈充的部隊已經進入了漢中。假如姜維能夠說服鍾會“盡殺北將”,他又憑什麼能夠把魏國士兵全部“坑殺”?歷史上有兩次著名的“坑殺”事件,即白起坑殺趙卒四十萬和項羽坑殺秦卒二十萬,根據《史記》的記述和今人的考證,這些兵士是在投降放下武器後,先被殺後被埋的,姜維即便是殺了鍾會,他又憑什麼能殺掉魏國這十多萬全副武裝的士兵?古代軍隊,一般是兒子兄弟侄子都會編入將軍的隊伍,這叫做“上陣父子兵”。鍾會和姜維被殺,是將軍胡烈的兒子胡淵得到了消息,說他的父親將被殺死,於是帶着父親營裏的兵殺了出來。出門後發現,其他各營裏的兵也都殺了出來,於是一同殺向了鍾會姜維所在的地方,也就是關押將軍們的地方。這就是勝利一方和投降(不僅僅是失敗)的區別!假如姜維的第一步行動成功了,難道魏國各營的“胡淵”們還不知道帶着人向國內跑嗎?他們的家可是都在魏國的呀!劍閣已經不在蜀漢國手中,當賈充進入蜀地,收攏了這些歸兵,一個投降過一次的蜀兵,面對這些復仇的來者,他們還有信心一戰嗎?

歷史不能假設,所以說,大家還是不要再有那麼多假設了吧!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