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畔9兵團

4 人贊了文章

前幾天看到羣裏有談論9兵團的,當時沒空參與,今天來說幾句。關於9兵團的話題我還是很有興趣的,畢竟小時候看電影《戰上海》看得津津有味的。主打上海戰役的就是9兵團,還出了一個戰鬥英雄遲浩田(後來任國防部長)。上海解放後,大批上海青年踴躍參軍,我公公也在其中。當年公公正年輕,大夥一起參軍,他也就跟著去了。我很小的時候就聽父母說他參加了志願軍,後來複員回家,居委會還年年來家慰問,現在早已離休。在那個全國人民看《上甘嶺》的年代,信息是很閉塞的,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慢慢我就覺著不對勁了。

不對勁啊,但又不敢問,就這麼憋了好幾年。終於有一次見面時,我看公公心情不錯的樣子,趕緊把問題拋了出來:「您當時參軍的話,基本上是進了9兵團,理論上應該很難回來了……」。這問題問得可真是大不敬,幸好公公沒生氣,還耐心地給我解釋說,他當時讀過幾年書,在部隊中算是有文化的,所以入伍後就加入志願軍空軍做地勤。我一下醒悟過來,原來根本沒進朝鮮,怪不得連個小傷都沒有。(由於美國空軍的重點轟炸,志願軍空軍無法在朝鮮建設機場,只能使用國內的安東(今丹東)基地。)

1950年11月某日,志願軍9兵團20軍59師177團2營6連全體凍死在死鷹嶺高地上,後續部隊在6連上海籍戰士宋阿毛的衣服中發現一張紙片,上面寫著一首小詩: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

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現在的上海年輕人很少知道,在那遙遠的東北方一個叫蓋馬高原的極寒雪地,曾經有一批充滿理想的上海青年凍死在那裡。

繼續說宋時輪的9兵團,那是一支精銳之師,入朝前一直在南方準備渡海登陸作戰,是設想中的臺灣戰役的主力軍,兵力配備極強。兵團編有4個軍15萬人,團營也都加強了,所以叫加強軍。雖然武器不怎麼樣,但作戰經驗豐富,很多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因此入朝後信心十足,上來就是大迂迴,國內幾次大戰役常用的包餃子打法,想一口吃掉美軍主力——陸戰一師。?

再說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曾經參加過瓜島、帛琉羣島和沖繩的惡戰,《兄弟連2》中有詳細介紹。美軍精銳中的精銳,榮譽感極強,從來就看不起陸軍部隊。長津湖一役,陣亡604人,傷重死亡114人,失蹤192人,傷3508人,戰鬥傷亡總數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戰鬥減員,主要是凍傷和消化不良。最後在近10萬志願軍的圍堵中全身而退,戰鬥意志確屬一流。???

如果斯皮爾伯格拍《兄弟連3》的話,肯定是拍長津湖血戰了。我很期待,但又怕國內禁播。其實美國人對志願軍還是比較敬佩的,跟俄國人和朝鮮人相比,中國人不殺俘虜、釋放傷病戰俘、和戰俘一起分享少得可憐的食物,這些做法博得西方人的強烈好感,稱志願軍為「堅強的鬥士,文明的敵人」。我看了一些美國人寫的有關朝鮮戰爭的書與電影,(電影如《獨孤裏橋之役》、《豬排山》、《堅韌的刺刀》等,有興趣的自己網上找資源去)對志願軍技戰術的批評是有的,但醜化很少。倒是中國人醜化美國兵的書與電影不計其數,在中國文學與電影裏,美國兵的常用符號是怕死、少爺兵、榻榻米部隊。這樣誤導人很不好,後果也很嚴重。當年打越南時,一羣17、8歲的小青年就是看多了這種電影,以為打仗很簡單,就是衝鋒、繳槍不殺、抓俘虜、立功,結果到臨死時才明白,敵人也是人,不比你少個腦袋。我一直認為,過度貶低敵人沒有什麼意思,武松之所以名揚千古,只因為他打死的是猛虎,你硬說武松的對手是貓,那侮辱的其實是武松而不是老虎,這也是我一貫抵制抗日神劇的原因。 ????

朝鮮戰爭剛開始時第一批到朝鮮的美軍是駐日本部隊,溫柔鄉裏呆了幾年,早變成八旗子弟了,打了沒幾天就讓朝鮮人捉去了師長,難怪讓人看不起。解放軍的將軍們就琢磨了:四野的二流部隊(指送給朝鮮的三個師156師、164師、166師)都差不多能打到釜山了,我們上去還不把美國人趕大海里去?有這樣的想法,就出事了。口張得太大,想一口吞了陸戰一師,結果根本咬不下去。????

實際交戰前中美兩軍都非常輕視對手,這主要是國軍的「功勞」。解放軍打國軍美械師,唯一讚賞的是對方的美式大卡車,「轉進」得太快,沒法抓俘虜,所以覺得美式裝備也不過如此。在朝鮮真遇上了,才知道美軍和國軍美械師的區別就是德國啤酒和「德國口味啤酒」的區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而美軍有在太平洋痛打日本鬼子的經驗,聽說連手下敗將日本人都能打國軍10:1,頓覺去朝鮮不是打仗,而是打獵,都想著要親手抓幾個「中國洗衣匠」。所以麥克阿瑟聽說中國會出兵,也知道中國出兵了,但他一點也不在乎:「若中國部隊渡過鴨綠江,我就要使他們遭受到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屠殺。」???

等交上火了,志願軍才知道美帝這隻紙老虎咬起人來可真厲害,痛罵國軍這個山寨美軍害人不淺。而美國人則被中國軍隊神出鬼沒的大穿插、大迂迴、大包圍戰術攪得防線漏洞百出,被一批批迎著槍彈往前沖的「殉道者式」進攻搞得精神崩潰,方知土八路又狡猾又不怕死,比日本人難對付多了。

1950年11月27日,兩支都自信絕對不會失敗的軍隊終於迎頭相撞了。志願軍約10萬兵力,圍住了近3萬美軍,習慣了國內戰爭大殲滅戰場面的解放軍高級將領看來,美軍已經插翅難飛。志願軍信心滿滿,甚至還想用陸戰一師做釣餌施展圍點打援的看家本領。太祖親筆為《人民日報》寫下評論道:消滅陸戰一師只是時間問題。而陸一師雖然發現被圍,但也毫不示弱,大戰10小時後感覺勢頭不對,開始轉進。 ????

轉進一詞來源於日語,陸戰一師也喜歡用。強烈的榮譽感使他們從不接受撤退的命令:「不是撤退,是向另一個方向進攻。」但這次回頭也沒法進攻了,美軍被團團圍困在幾塊小地方。柳潭裡、新興裏、下碣隅裏、古土裡……一個個灑滿鮮血的地名,到現在仍有中國人的遺骨時不時被發現。小時候就知道楊根思了,他就是歿於此役。 ????

9兵團確實是一支勇猛的隊伍,新興裏戰鬥,痛打美7師,創造了我軍有史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消滅美軍團級戰鬥羣的記錄。總有人把9兵團的傷亡與陸戰一師比,得出11:1的驚人戰損比,來貶低9兵團的戰力。但他們不知道或是故意忽略了,在長津湖除了陸一師,還有大量的美國陸軍部隊。

成功地圍住了陸一師,但就是啃不下來,不是9兵團戰鬥力差,這仗真的沒法打。志願軍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徒步追趕乘車的美軍,開戰還沒幾天糧食已經喫完,每人每天僅有兩隻凍土豆充饑。為解放臺灣而準備的軍大衣異常單薄,凍僵的戰士還不得不喫雪解渴。美軍有食物、有巧克力、有取暖設備,尚且凍傷7千,中國軍人之苦可以想見。這時的戰場,決定勝敗的是後勤,而不是人數多寡。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能打仗,還能造成精銳美軍的重大傷亡,9兵團勇敢的戰士值得世人尊敬。 ????

整個戰鬥的詳細經過網上俯拾皆是,沒必要詳述。談一下傷亡情況:官方數據是東線九兵團3個軍,戰傷傷員14062、凍傷傷員30732、戰鬥死亡7304,總減員52098。和美國軍人可以恢復的凍傷不同,9兵團的傷員基本上是截肢,因此永久性減員情況嚴重。此戰過後9兵團長期在後方休整,整個兵團補充新兵4萬餘人,由此可以估計減員數目的巨大。軍的番號沒變,但實質變了:加強軍變成了普通軍,百戰老兵換成了剛摸過槍的新兵。這支曾經計劃攻克臺北的雄師勁旅,變成了一支普通部隊。這場慘烈的戰鬥對整個朝鮮戰爭的走向影響很大,由於9兵團戰力的嚴重受損,後面幾場戰役志願軍在戰局膠著時,總是缺了一支可以一錘定音的突擊部隊,而美國則堅定了將朝鮮戰爭持續下去的決心。

9兵團的犧牲並不是沒有意義的,這場代價巨大的勝利將「聯合國軍」永遠驅逐出朝鮮半島東北部,為中國奠定了世界重要軍事強國的地位。在朝鮮戰爭之前,列強沒有一個正眼看中國的。而戰後,中國聲音在世界上越來越響亮。在朝鮮,美國人可以無視北緯38度線。但十幾年後的越南,美國人再也不敢輕視周恩來的警告,始終沒有越過北緯17度線。

「FREEDOM IS NOT FREE」,美國韓戰紀念碑上這句話,獻給9兵團的勇士,也獻給與我公公同時代的那些上海熱血青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