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夠在三國亂世統一北方,成為一代梟雄,和他懂得用人識人是分不開的。荀彧就是曹操手下的謀士,備受器重,是文官集團中的領袖。陳群,郭嘉,司馬懿都是荀彧為曹操舉薦 的,可以說是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是這樣一對非常君臣,在曹操平定北方之後,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以至於後來矛盾公開化。有一次,曹操給荀彧的一個空的飯盒,荀彧收到後便服藥自殺了。曹操對荀彧是給器不給食,其實都是一種試探,看看臣子對自己的忠誠是不是還在,能不能順著自己。吃和禮在古代是緊密相關的,這種試探往往是一種羞辱。

還有這樣一種分析,曹操給荀彧一個空盒子,是想暗示荀彧,你一心想要追求的匡扶漢室,根本不存在。荀彧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三國志》中如此評價:清秀通雅。他是一個君子,溫潤如玉,同時也是一個有政治理想和抱負的人,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身為漢臣,匡扶漢室。而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後,稱了魏公,荀彧敏銳的意識到,曹操是想要自己稱王,這和自己的理想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君臣之間矛盾漸起。即使沒有這一出「空盒計」,荀彧同樣會死。因為他是一個君子,一個理想的殉道者,在這種進退失據的現實中,他只有一死。他和諸葛亮是如此的相似,一生只願做漢臣。曹操在第一次見到荀彧的時候,對他說:「吾之子房也。」曹操把荀彧當成了自己的張良。


曹操與荀彧產生隔閡是在曹操逼迫漢獻帝封自己魏公的時侯,荀彧表達了反對意見,觸怒了曹操。之後荀彧一直託病不再參與軍政。曹操征東吳,強迫荀彧隨行,並送一個空盒給他。荀彧隨後自殺。空盒代表什麼意思?我認為可以有兩種解讀:一、盒子代天下,空盒子就代表荀彧的才華已經用盡,曹魏不再需要荀彧。二、盒子代表俸祿,空盒就代表祿盡,暗示曹操希望荀彧死。不管哪一種解讀,在荀彧看來曹操已經容不下自己,唯有一死才能解脫,這樣至少可以保全家族。


送荀彧食盒,食盒是用來裝食物的,空的沒裝食物,說明你沒有吃的了,可自生自滅。也就是說曹操已經對你沒有利用意義了,你可自行了斷。可見曹操對待文臣手段之高明,又極其奸詐,稱亂世梟雄一點不為過。

荀彧是曹操重要智囊謀士,曾經為曹操出奇謀,曾立排眾議,扼袁紹於官渡、奇襲荊州等諸多奇計,屢建奇功,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荀彧是漢室後臣,忠心耿耿,反對曹操加九錫,稱魏王,引起曹操的忌恨。曹操征吳,命令荀彧去勞軍,卻把他留在壽春,以荀彧的智慧,調離中樞,被冷落,知道自己處境不妙,後憂鬱成疾而亡。死後被追謚為敬候,後又被追贈太尉。


曹操給旬彧送空盒子,表示漢家的飯已經沒有了,想混就跟著我,不想混就去死,是選擇的時候了。

不得不說,旬彧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就在曹操被打得大敗時,旬彧堅守住後方的根據地,使曹操有了落腳點,為他日後反擊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旬彧做為漢臣,擁護曹操就是漢朝。就在曹操要求魏王,加九錫時旬彧堅決反對,這也引起了曹操的不滿,以後,旬彧大權旁落,遠離了權力中心,看到曹操給他送空盒子,選擇自殺,這也顯示了古代讀書人的氣節。其實,三國時諸侯分爭,他們之間就是弱肉強食的戰爭,沒有正義非正義之分,更無所謂正統。按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誰能完成統一,誰有利於社會進步,誰能讓人民安居樂業,誰就主宰天下。


曹操送荀彧空盒子是什麼意思?大家都那麼的說了,我就不按大家的說法,再去說了,我用一種相反的說法說說,也算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曹操送荀彧空盒子,本是無心之舉。他把盒內的東西吃了,又把盒子放了幾天,事後便忘了(忘了盒子已經沒有東西),遇事之後,荀彧又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面。曹操念及荀彧的忠心,又念及自己與荀彧的幾十年里的風風雨雨,艱難與共。也已經是情同兄弟,恰似手足,雖然雙方的初衷已變,但是曹操還是很敬重荀彧的,曹操心想今後凡事還得要依靠荀彧的,於是送點禮給荀彧,要荀彧明白,我曹操是很重視兄弟情的,你荀彧呢?

曹操忽然看到了,早幾天送來的食盒,決定把食盒裡的食物(他忘記了,食盒裡的東西已經被自己吃掉了)送給荀彧,讓荀彧知道曹操我永遠是敬重兄弟的……。

荀彧接到曹操的食盒後,平平靜靜將食盒打開,見食盒是空的(食盒空的曹操是不知道的)便心思萬千,誤認為是曹操有意而為之的,便萬念俱灰。想著自己與曹操一路走來,刀槍箭雨,生死與共,從未相棄……。如今不知曹操何故,送我空盒,難道是我倆兄弟緣份已盡,又因我們的觀念衝突,曹操便不容我了,荀彧想著想著就進了死胡洞,自己想不開就自殺了……。

但是曹操是沒有讓荀彧去死的意思,送的空盒純粹是誤送的,只因是荀彧想多了的。所以荀彧死後,曹操便痛哭不已,又著令厚葬,又追謚為國公,並升用其子……。


曹操有意廢漢稱帝,遭到荀彧的反對,曹操自然很生氣,於是特送出荀彧一個空殼子,也是寄有深意的最後選擇,要麼支持而活,要麼反對而是,荀彧那麼聰明的人自然看得出來,但最後仍然持反對態度而選擇自殺。

其實一個完殼子也表明漢朝政權己名實亡,再也沒有意義,改朝換代也是歷史的朝流。

另外也是指出荀彧多年來幫我曹操出謀獻策,統一北方,我原本是以為我們的志向是相同,都是為了稱帝,沒想到其實我們的信念從開始就已經不同,再也沒有利用的價值。

也說明曹操對荀彧很失望,但仍希望荀彧能回心轉意而支持曹操,但荀彧的政治理念仍是趨向漢朝,那就只有選擇自殺。其實簡單的理解,殼子形同棺材,所謂不見棺材不流淚,看得懂,想得通仍然可以活,若不懂得變通那只有死!可荀彧偏要以死保「名節」。


棺材。空著送人,是要人進去。誰在活著會進會?所以,明擺著是足下自己看著辦吧。


大漢名存實亡,藉此警示荀彧投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