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這個小鎮是怎麼火起來的,但它就這麼火了,而且還是一個人造景點。

這個景點在無錫,位於靈山小鎮上。說到這裏知道你想問什麼了。是的,這裏就和無錫靈山大佛依山爲鄰,屬於同一個地方。去靈山朝拜大佛,那麼這個小鎮就可以順道去看看,體驗體驗一下。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爲沾了靈山大佛的佛氣,所以即便是人造景點,即便“明目張膽”地以商業化運作爲主,但是這裏就是火了,吸引了不少遊客。可能現代人對佛家所描述的那種“一花一世界”、“禪意”、“淨土”的世界還是充滿了嚮往。總之,尋求內心片刻的寧靜也好,希望在某一片領地偶爾小資情調,帶點“禪意”地修心休閒一下也好,反正這裏就是吸引了很多人。

這個小鎮就是一個商業化的旅遊小鎮,和萬達打造的丹寨小鎮差不多一樣的運作方式。小鎮取名拈花灣,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來自佛經中“佛祖拈花,伽葉微笑”的典故,據說是佛家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的經典故事。

小鎮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小鎮對於“佛家”禪意的用心。這個小鎮主打的就是“禪意”。用花草樹木的世界,再加上唐宋風格的建築,以圖營造出佛家的禪意。不過就我個人來講,我覺得拈花灣給我的第一印象不是佛家的禪意,而是覺得這個地方太像日本京都。

我第一次知道有拈花灣這麼個地方是被一張雪景的照片給吸引的。2017年那場雪,讓拈花灣美出了天際,只是我當時沒仔細看還以爲那是在日本京都,那是京都的醍醐寺五重塔。後來才知道那是無錫的拈花灣。

拈花灣所有的建築風格都是唐宋風,所有的園林設計,景觀設計都有借鑑參考江南園林的設計風格,以及日式庭院風格。

除了那座拈花灣最高點拈花塔外,其實整個靈山小鎮?拈花灣主街區香月花街都有點像是“仿造”日本京都二板、三板來建造的,建築風格非常相似,連很多建築元素都是一樣的。如果不是方方正正的中國字,以及隨處可聽到的中國普通話,可能你還真會有種恍如來到日本京都的感覺。

而且拈花灣裏面的庭院,細節做得很到位,庭院內部種植的觀賞樹木,精心設計打造的山石景緻,還有特意設計進去的野花野草,苔蘚小流水,都能感覺到一些淡淡的日式風。

只不過拈花灣前幾年才修建好正式開放,這裏所種植的櫻花樹都不算大,花開時候雖然也會有點像是京都的感覺,但還是差不少火候。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盛極一時的長安城不是毀於戰火,沒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完好地保留下來,恐怕如今到長安城旅遊的應該比到日本京都的旅遊多吧?直到今天,日本京都都有“小長安城”之稱,當年它就是長安城的縮小版。

所以到底是無錫人“仿造”日本京都成了一個拈花灣呢?還是當年日本人“仿造”長安城成了一個京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