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受惠于国家队打入经典赛前八强及大联盟争议球星曼尼的百日旋风,带动国内职棒产业发展的气势,但好景不常,职棒管理阶层在今年的营运策略犯下几个错误使现阶段的职棒发展陷入危机。
首先,去年的职棒媒体转播权易手引起诸多讨论,以往的转播单位在接手职棒转播之际,就开始遇到假球事件及新棒球联盟的挑战,历经多年低潮,陪(赔)了十七年后眼见职棒回春,却见职棒主事者琵琶别抱,以商业行为而言,职棒主事者当然可以选择最有利的伙伴,但就从道义而言,职棒主事者显得不够厚道。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转播权的国际伙伴其实对于中华职棒国际化应有所助益,特别争取在东亚或东南亚地区媒体的转播,事实上,国内职棒产业将从过往只是输入国的角色,转成输出国,这绝对是国内职棒产业的新里程碑。但输出国的美梦未能成真,反而因国际公司不了解国内媒体作业及生态,中华职棒失去了国内有线电视台的收视族群,最近连几个参与媒体传播作业的协力组织纷纷退出行列,迫使中职可能要自力救济一手扛起转播,当初天价权利金的合约瞬间化为乌有。

第二,中职打破惯例不参与仁川亚运国家队的征召作业,这是1998年曼谷亚运以来职棒球团首次缺席亚运棒球赛事,事实上,从国家整体运动政策落实、棒球运动的全球化发展、国内职棒的永续经营或是职业棒球员的社会责任,职棒球团及球员都没有拒绝出赛的理由。

教育部以国家整体运动政策高度之下是选派所有运动菁英参与亚洲运动会,而职棒球团或球员工会若考量因个人利益而选择避战似乎让球员背上「怯战」的标签,事实上,棒球运动发展在国内几乎是拥有资源最充足的项目之一,从小只要是穿上中华代表队的服装就一定是政府所挹助的资源,而振兴棒球计划或强棒计划的经费都是以亿元为单位在投入,反观许多运动项目一年的补助可能只有几百万或甚至更少,面对政府的长期培育,球技高超的职棒球员更应勇于接受承担以做为后辈的典范。

当时球员工会提出的许多诉求似乎言之有理,但考量与美日国情之不同,其部份诉求都有讨论空间,特别是国内政府对于正式国际赛都订有奖励机制,即使未符合奖励机制的棒球经典赛在民粹式的舆论诉求下,政府依然破例颁发奖金,而这是在日美国家所不会出现的情形,代表整体职棒球员的工会应扬弃重视个人利益的美式思维,试图提出符合国情且棒球整体利益的建议,以避免过于强调职棒球员的近利,最后反而使职棒球员的形象受损。

再者,今年的几个国际重要赛事都与中职的赛季重叠,包括世足赛、南京青奥及仁川亚运等,经验指出,这些赛事将会占据不少媒体版面,直接压迫中职的媒体空间。

面对本次媒体转播权及仁川亚运事件,也显示中职的决策思维要有所偏差,身为国内棒球产业龙头应明确掌握本身产业链的竞合关系及考量职棒产业享有政府提供的行政资源的情况提出具宏观的营运策略,回想当初成立职棒的初衷,其实就是提供棒球好手更多的舞台并提高国家棒球水准,套句知名球赛主播的经典名言「我真的好想赢韩国!」这句话不就是全民的期待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