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華與新疆學生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導讀:

“乖寶寶,睡覺覺;乖寶寶,睡覺覺……”去年8月23日,石碣實驗小學教師陳淑華赴新疆支教,離行前,剛滿1歲的兒子似乎感應到媽媽即將遠行,哭着鬧着,陳淑華把兒子抱在懷中,輕聲輕語哄兒子睡覺,“等兒子睡着了我再走吧。”

支教大半年過去了,每當回想起當初的選擇,她總是熱淚盈眶,腦海裏浮現出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現在的我能讀懂詩人張籍紙短情長的無奈。兒呀,你可知‘欲作家書意萬重’的糾結?……”夜深人靜之時,思子心切的陳淑華就會給兒子寫家書。

陳淑華說,援疆是一種情懷,更是人生中奮鬥的過程,能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爲邊疆的教育事業出一份力,這是一輩子驕傲的事情。

家人成爲她堅實的後盾

陳淑華是石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一名語文老師,援疆支教是一件大事,在家庭與夢想取捨之間,她選擇了夢想。“援疆是我的夢想,當夢想照進現實,我爲之高興。”陳淑華說,家人也成爲她堅實的後盾,丈夫、女兒的支持,打消了她的顧慮。

一年前,當得知2018年援疆支教公開報名的消息後,陳淑華動了心,向丈夫陳文宏訴說自己的想法。陳文宏是一名東莞信息技術學校的老師,毫不猶豫地支持她的選擇,“最讓我感動的是,上初一的女兒向我保證,她會照顧好自己,會認真學習,還會幫爸爸照顧弟弟,聽了女兒的話,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然而,最讓她放心不了的是剛滿1週歲的小兒子,援疆支教這一走就是一年半。在這段空窗期裏,她將失去陪伴兒子學走路、學講話的美好時光。“1歲小孩正需要母愛,您緣何放下嗷嗷待哺的兒子不管,而去援疆支教?”面對記者的提問,陳淑華從容地回答:“等兒子長大了,相信他會理解媽媽的選擇。”

陳淑華說,是家人的理解和寬容促成了這次支教,感恩他們。

2018年8月23日,哄完兒子睡後,陳淑華笑中含淚,揮手和家人告別,驅車前往廣州,參加“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廣東省援疆教師出征儀式,次日飛抵新疆。

(陳淑華在輔導學生,受訪者供圖)

把東莞先進教學理念帶到邊疆

到達新疆後,陳淑華被分配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41團學校。初來乍到,無論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種種不適應,讓她忐忑不安。“一開始,學校安排我教一年級兩個班的語文課,還‘高低槓’跨四、六兩個年級的課外活動和社團課,周課時達21節。”陳淑華說,41團學校教學崗位和人力資源上均嚴重不足,而且她常年擔任小學畢業班教學,從未教過一年級,對教材陌生,以往在東莞的周課時只有13節,這樣的工作強度怕喫不消。

爲了儘快適應工作,週末陳淑華獨自騎車回校,靜下心來認真備課。一年級的娃娃初次接觸語文,不但要教他們寫好橫豎撇捺、一勾一畫,還要帶他們領略中華語言的獨有魅力,在他們心裏種下一顆語言歸屬感的種子。陳淑華告訴記者,爲了把課上好,除了自身鑽研業務之外,還向遠在石碣的同事請教,通過微信解決教學上的疑惑,“同事們不吝賜教,還給我快遞書籍,讓我儘快熟悉教材,備好課。”

業務上的難題解決了,但課時的重擔依然喫不消。陳淑華坦言,由於天氣原因和課程多,導致了她經常流鼻血和常年的咽喉炎、支氣管炎再次復發,沙啞的聲音連話都說不清,上課時吭吭地咳個不停,後來病情加重,只能請假打了四天的點滴才恢復。

春節回到新疆後,陳淑華逐步適應了課時多、班級多、任務重的節奏,通過調整教學模式、改善心態來消化這新的工作環境,工作狀態也越來越好。目前,學校對她的課時也作了調整,賦予更多的是傳幫帶和課題研究的任務。除此之外,陳淑華還要兼顧在東莞的名師工作室日常工作,把最新的教學研究成果嘗試在支教中運用。

支教近8個月,在陳淑華腦海中一直縈繞着三個叩問靈魂的問題:我是誰?我爲什麼而來?我該怎麼做?而她清楚知道自己是普通的人民教師,爲祖國的邊疆教育而來,更要把東莞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帶到這裏來,讓大家跨越地域上的邊遠,接觸到最新最熱的教育風向,“我將一如既往地做紮根邊疆的‘小白楊’”。

來源 | 東莞日報記者 袁建斌

編輯 | 學堂君

權威、原創、第一現場!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