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領證時,北京司法局迎來了一位1952年生的老先生,今年68歲的呂鐵馬先生先生,是今年北京考區年紀最大的考生,同時也是北京衆合的學員之一。

去年的學員對這位老先生應該不會趕到陌生,還有童鞋給合合菌留言說曾在食堂見過這位老先生,帶着他90多歲的老父親。,但你可知道老先生從退休後開始學法,1994年,他參加過“律考”。而後因工作繁忙無暇考試,2013年,61歲的呂鐵馬重拾法律夢想,報名了“司考”,在經歷了幾次失敗後,2018年,呂鐵馬再次報名,參加首次“法考”。

從“律考”到“司考”再到“法考”,歷經七次考試,屢敗屢戰後,老先生終於圓夢。

你看,連老人家都能這麼拼,你又憑什麼不努力?

3月29日,北京市司法局官方微博“北京司法”發佈了一張他領取證書時的照片。大家都被老人的精神折服。

更有驚喜的是,從3月29日領到法律職業資格證書,4月1日到被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聘用簽訂聘任合同,辦理入職手續,總計用了3天的時間。

4月2日一大早,呂老正式到律師事務所報到上崗,成爲年紀最大的實習律師。

他說,自己年歲漸大,卻始終保有一顆年輕的心。他說最不喜歡的事是坐公交時,有人給他讓座。“我有那麼老麼?”他在心裏一直不把自己當成老人。

與老先生一起“戰鬥”的戰友們,連續報考三四年而不通過者,大有人在。一位四十歲的學友,是部隊的師級幹部。身高體健精力旺盛,學法六年,連考四次,去年終於以361分通過。

“過關之後,我這位大個子學友,自己找到一處僻靜的街邊,坐在馬路牙子上大哭了一場。”

老先生說,從去年周圍的通關情況看,應屆畢業的大四學生通過率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反倒是那些有了一些生活閱歷,比如三四十歲的人,通過的比較多。

不少人以爲“法考”的客觀題,純粹靠死記硬背,其實不盡然。有些題的記憶是非常需要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這些能力需要一定的社會經驗。而後邊的主觀題,就更需要這種能力了

一個通關考生應該具備的特徵,在老先生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比如不畏懼年齡帶來的劣勢和不足,比如在失敗後依然會重拾信心勇敢面對,比如說,懂得自己的不足,合理利用自己的優勢。

學習不分年齡,只要想學,永遠都不晚。

除此外還有40歲進外企做CFO,學英語、學電腦,55歲退休考了CPA,開始做審計,做到70歲又退休開始享受生活的老奶奶;因爲要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開始自學法律的三戰得勝的河北邢臺52歲的養雞大姐張瑞華;高中沒畢業,做了7年法庭保安的大叔,爲了圓自己的律師夢,利用站崗的空閒時間複習,4年通過了司法考試的50歲的趙傳朱(先考了南大本科)。

在他們的面前,因爲一點點困難就退縮的我們,顯得那麼渺小又無力。在他們面前,我們放棄法考的理由,又是那麼的蒼白又可笑。

所以你看,備戰法考,現在開始真的不算太晚,更何況我們還年輕,可以多嘗試。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