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漢斌)“我不懼怕衰老,因爲詩不會衰老;我不害怕死亡,因爲詩會替我活着”,寫下如此樂觀文字的中國當代著名詩人、軍旅詩歌傑出代表李瑛,於3月28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93歲。2014年,李瑛曾來宜昌參加端午詩會並榮獲首屆“中國屈原詩歌獎”桂冠詩人獎。

生於1926年的李瑛,系河北省豐潤縣人。1945年考入北大中文系,邊讀書邊從事進步學生運動,畢業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一生筆耕不輟,著有近百種詩集、詩論集。長詩《一月的哀思》傳誦至今。其作品《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曾獲1983年首屆全國詩集評選一等獎,詩集《生命是一片葉子》獲首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李瑛平生與宜昌有不解的詩緣,生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透露,平生三次來到宜昌,“第一次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葛洲壩已經建成,感覺宜昌是一座美麗的山城。第二次是1995年10月底,應邀來宜昌參觀隔河巖水電站,感覺八百里清江美如畫,土家風情濃似酒,而2014年來宜參加端午詩會,是第三次,所到之處,宜昌山水之秀與人文之厚給人印象深刻”,也就是2014年端午詩會期間,88歲高齡的李瑛榮獲首屆“中國屈原詩歌獎”桂冠詩人獎。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準確概括了他爲詩的一生:“他是當代中國傑出的軍旅詩人,在漫長的戎馬生涯中,他指筆爲馬,以詩當戟,爲人民抒情,爲祖國放歌。從16歲寫到80多歲,從上個世紀40年代寫到今天,詩伴隨了他的一生,他彷彿是向詩而生。”

而他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現了一個優秀詩人足夠的謙遜:“在屈原故里頒給我這個獎項,把我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和屈原的名字聯繫在一起,我感到十分慚愧。如今,詩歌發展正逢其時,我相信無需多久,就會有更多經得住時間讀者考驗的好的作品問世,中國詩歌的繁榮大有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李瑛的女兒、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李小雨,2014年與其一起來宜昌參加詩歌活動,次年不幸在北京病逝,年僅64歲。作爲父親的李瑛傷心之餘,寫下了深情的詩句懷念女兒:“誰能幫助我/將這一天從一年中抽掉/ 誰能幫助我 /將這一天的太陽拖住 /牢牢地打一個死結/讓它不再升起”,隱忍中的真摯,令人動容。

“如今我來清江/八百里碧水三片工地/一座大壩是一把鑰匙/一把鑰匙打開一頁歷史”,“告別松明的山寨站起來/漫漫燈光和橘子一起成熟了/淚水裏的微笑都化作歌聲/我站在你的歌聲裏”,這是李瑛第二次來宜,寫下的《清江詠歎調》組詩中的詩句,字裏行間詩性馥郁,透着對時代、對生活的熱愛,對宜昌山水的留戀,這些至情至性的詩,一定會替詩人活着。

2014年,李瑛(左二)在宜昌參觀袁裕校博物館。記者馮漢斌 攝

(馮漢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