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梅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當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佔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就意味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我國目前65歲以上人數是1.7億,已佔總人口的12%。

  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養老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遠遠不能滿足養老需要;6歲以下幼兒有上億人,“托幼難”問題突出,使一些家庭無奈放棄或延緩了二孩生育計劃。養老、托幼已成爲我國基礎公共服務領域的兩塊“短板”,亟須着力補齊。

  依託社區發展養老托幼服務,可以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且更爲安全可靠。李克強總理日前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也明確肯定了發展社區養老托幼服務的思路。

  截至2017年底,湖南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832.86萬,佔全省常住人口總數的12.14%;老年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有長沙市、衡陽市、邵陽市、岳陽市、常德市,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常德市、張家界市、益陽市、懷化市、湘潭市。另一方面,到2018年,我省0-3歲幼兒人數爲273.2萬,新出生人口32%來自兩孩家庭。

  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湖南近年來大力推進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其中長沙、株洲、湘潭、岳陽、益陽、常德被納入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市,探索打造了一些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機制模式。如長沙市“政府推市場運作,機構向社區延伸,運營由品牌連鎖”的工作思路;湘潭市以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爲核心的“一核兩保四進六化”模式;岳陽市“一箇中心,兩輪驅動,三大突破,四項創新”的戰略發展路徑;株洲市以社會化、便利化、融合化、標準化、信息化、專業化爲重點內容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常德市的“三屋”(互助幸福屋、宜老自助屋、醫養健康屋)養老服務模式等等。

  相比較而言,我省嬰幼兒托育服務還非常匱乏,供需矛盾更爲突出。即使在省會長沙,都極少有完全針對0-3歲嬰幼兒的托幼機構。

  如何統籌兼顧、破解我省養老托幼難題?筆者建議加強頂層設計,依託社區整體打造普惠民生的連鎖“社區老幼園”,將老人與幼兒就近一同養護。

  探索“社區老幼園”模式有其理論和現實依據。一是中國自古以來有“隔代親”的說法,即孩子會覺得祖輩比父母更疼愛自己。尤其在現代社會,年輕父母忙於工作,沒有足夠時間陪伴幼兒,老人的時間則相對自由寬鬆,有餘力有熱心關心幼兒成長;二是養護老人與幼兒有較多相似點,比如都需要全天候服務、要有一定的娛樂性和趣味性、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即可;三是將老人與幼兒就近一同養護,既節約場地和人手,又能讓老幼彼此間感覺身心愉悅;四是老人育兒經驗豐富,讓老人與幼兒共處,可發揮老人餘熱,讓其在抱團養老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幼兒天真可愛,老人與之同處,晚年生活不至於孤單寂寞、枯燥乏味,會有更多幸福感。

  作爲設立“社區老幼園”的前提,應對省內60歲以上、6歲以下人口進行摸底調查,詳細瞭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傾聽他們及其家屬的心理訴求,建立統一數據庫,實行建檔聯網管理。繼而根據老幼人口密度及其養護需求,依託街道辦事處和社區中心,建立數量不一、日間照護功能相對齊備的“社區老幼園”。“社區老幼園”可借鑑連鎖店模式實行會員制,省內異地可通過提前預約共享服務。

  “社區老幼園”可按需設置醫護、餐飲、閱覽、歌舞、棋牌、兒童遊樂、聯誼、心理疏導等功能區。各功能區相對開放而非封閉,以便於監督管理。“社區老幼園”工作人員應多元化:鼓勵餐飲企業進駐提供平價健康餐食;鼓勵醫護單位就近設立聯絡處,提供簡單醫護、售賣日常藥物;鼓勵有助浴助潔等技術和人才儲備的企業就近設立助浴助潔點,或通過車載設備提供流動服務。與此同時,可廣泛聯繫大中專職業院校,建立常態機制,讓學生進入“社區老幼園”見習實習,其表現與學業成績掛鉤,既緩解養老托幼護理人員不足難題,也有助於年輕人加強熱忱服務他人的道德修養、養成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

  “社區老幼園”內應配套完備安全措施,對會員進入、離開“社區老幼園”實行登記制度;整園安裝視頻監控,託老托幼者可通過會員密碼進入監控APP瞭解親人實時動態。

  (單位: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