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解決羣衆就業與企業招工難的問題,麻涌深入推進就業政策,全面優化就業環境,促進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其中,村民車間與本地人就業安置基地就是麻涌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典型。

村民車間模式受到歡迎

近日,筆者在德永佳公司的村民車間和偉嘉塑膠公司的安置基地瞭解到,這兩項政策既幫助羣衆在家門口找到輕鬆的工作,又助力企業招到穩定、可靠的員工,一舉多得。

在德永佳的車間,值機員林展鴻來回於5臺大圓針織機之間,他時而駁接棉線,時而檢查針織機是否運作正常,時而查看織布情況,非常熟練。林展鴻是川槎人,只有中專學歷的他之前換了很多次工作,收入很少。一年前在朋友介紹下,成爲德永佳車間的一名值機員,經過45天培訓後正式上崗。

林展鴻上崗之初,只能照看一臺大圓針織機,隨着操作越來越熟練,從1臺到3臺,直到現在5臺他也遊刃有餘。他現在的工資加上每月補貼到手約5000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現在的他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據悉,麻涌出臺《關於設立麻涌鎮企業村民車間工作實施方案》,德永佳是第一家成功申辦村民車間的企業。管理中心總經理陳接照介紹,一開始,德永佳也是將村民集中在一個車間工作,現在則將大家分散到工廠各個操作崗位,把大家各自的能力發揮出來,更有針對性。

目前,德永佳共有6000多名員工,其中麻涌戶籍的有600人;村民車間的有260人,工資在4000—6000元之間,家門口實現就業,離家近,工作輕鬆。

據悉,村民車間政策實施以來,麻涌已設立企業村民車間28家,目前吸納戶籍勞動力871人,共發放村民車間就業補助1109萬元,企業村民車間培訓費補貼115.8萬元。

認定本地人就業安置基地59間

在偉嘉塑膠電子製品公司本地人就業安置基地裏,51歲的李少紅在生產線上忙碌地操作:把小零件擦上一點潤滑劑,安裝在另一個小零件上。來自大步村的她在偉嘉工作6年,去年到了法定退休年齡,考慮到這工作離家近,工作輕鬆,待遇又好,就返聘到安置基地。

對於上了年紀的她來說,安置基地最吸引她的是這裏不用加班,流水線的工作簡單,每天工作8個半小時,中午休息2個小時,還能回家給家人做午餐,下午6點就下班了,每個月都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用作家裏的日常開支。

2018年4月份,麻涌鎮設立本地人就業安置基地,偉嘉塑膠電子製品公司是第一家成功申請安置基地的企業。目前該基地共有30名村民,基地工作簡單,不加班。在工資待遇方面,符合條件的村民,每月補貼最高500元,加上工資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

據悉,安置基地政策實施以來,麻涌已認定本地人就業安置基地59間,吸納50—60歲退休女性勞動者638人,激勵越來越多的本地人進入安置基地就業,在全鎮範圍營造“積極向上自力更新”良好的就業氛圍。

多措並舉力促就業

經過大量摸底走訪調研探討,2018年麻涌創新出臺《促進創業就業實施方案》,投入專項預算資金每年2000萬元,進一步擴大補貼範圍,提高補貼金額,增加補貼項目,從技能培訓、促進就業、鼓勵創業等方面全方位推動羣衆創業就業,實現戶籍勞動力就業補貼全覆蓋。2018年審覈市、鎮兩級各項就業創業補助資金1949萬元,惠及8251人,全鎮新增就業1187人,全鎮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就業質量明顯提高。

其中,麻涌積極推廣就業安置基地和企業村民車間政策,力促本地羣衆轉變就業觀念,多渠道、多形式就近就地就業。

在安置基地工作,月工資總額低於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戶籍勞動力,可申請每月最高不超過500元的就業補貼;在村民車間工作,月工資總額高於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戶籍勞動力,可申請每月300元的就業補助。

這兩項政策把女性退休人員(50至60週歲)也納入到補貼對象範圍,形成下有戶籍人員就業補貼,上有村民車間補助的全覆蓋就業扶持體系,在全鎮範圍營造了充分就業和穩定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爲深入排除大齡勞動力因不能購買工傷保險導致企業不敢聘用問題,麻涌鎮財政全額出資爲參加工作的50至66週歲女性返聘人員、60至66週歲男性返聘人員投保僱主責任險,每人每年保費700元,最高可獲賠70萬元。

截至目前,麻涌共爲350名退休返聘人員投保僱主責任險,在減輕企業用工成本負擔的同時,保障了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激發大齡已退休勞動力再就業熱情,全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

【記者】盧真偉

【通訊員】麻宣

【作者】 盧真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