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地景」太适口~未到成熟被抢收!。(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狐獴双手捧著玉米狂嗑。(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下同)

宠物小组/综合报导

台北市立动物园利用调制有机质堆肥,于儿童动物区及作业区内开辟了一亩亩的有机小田园,专门用来种植「可食地景」为动物们加菜。近期「狼尾草」和「糯玉米」大丰收动物园特别邀请文山特殊教育学校的同学们体验收割乐趣,让大家一起帮动物们「加菜」。

台北市立动物园特别邀请文山特殊教育学校的同学们,仔细的剥除外叶、冲洗干净并分切成小块之后,再分送给儿童动物区的动物们享用,进行了一场环境教育课程,除了提升学员们自理生活的技能,也顺便丰富许多动物的食材。只是新长出来的狼尾草实在太可口了,动物们等不及熟成,就把驴子户外活动场前方的「可食地景」吃到缺了一角。

▲「可食地景」太适口~未到成熟被抢收!。(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文山特教的孩子们首次尝试拿著镰刀收割狼尾草喂给动物们享用。

狐獴家族的每个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吃得津津有味;灵长类的松鼠猴、黑冠松鼠猴及蜘蛛猴等,不光是嘴里叨著、手里拿著还觉得不够,恨不得能出动灵活的脚趾头再帮忙多拿几个;原本懒洋洋躺在沙地上晒日光浴的桃园猪「小丽」,别看牠身型胖嘟嘟的,一嗅到玉米的香甜气味时,立马使出一招「弹地而起」的高难度动作,可见得使用友善农法种植出来的玉米有多好吃!

▲「可食地景」太适口~未到成熟被抢收!。(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可食地景的「糯玉米」丰收。

动物园利用草食动物的排遗以及动物们吃剩的植物枝条,每年调制300公吨的有机质堆肥,这些营养、健康、无毒的「黑金」,不仅供给园区的景观树木肥培使用,更是园区推动友善环境农法,种植各式各样「可食地景」的秘密武器。

这次采收的紫黑糯玉米,由于富含多种维生素、口感软糯,在市面上颇受消费者喜爱;另外自2016年8月起,园方透过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附设农业试验场协助,取得紫色系的狼尾草,搭接动物户外活动场周边的景观花台栽种展示,这两种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在全程采取有机无毒的耕种方式之下,非常适合作为动物们的加码食材。

▼更多精彩影音

▲「可食地景」太适口~未到成熟被抢收!。(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有机堆肥与市售培养介质种植玉米的生长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