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洞 圖片由新羅文旅局提供

三月的福建龍巖,花團錦簇,草長鶯飛。在新建成的龍巖洞主題公園裏,龍巖洞文化長廊、龍湫池、怪石曲徑、瞻巖廊、休憩亭、形象廣場等景觀,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楓香、藍花楹、紫玉蘭等綠植,在微風中散發着陣陣春的氣息。

新羅區是龍巖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紅色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在這裏相互交融,紅色之旅、生態之旅、文化之旅交相輝映,成形於三億年前古生代的龍巖洞,是新羅人傑地靈的集大成者。新羅區圍繞市委、市政府“五基地六產業七景區”產業發展佈局,以打造“山水文化名城”爲目標,實施文旅產業發展“118”工程,努力推進全區文化旅遊產業邁上新臺階。

龍硿洞 姚薇戀攝

打造“龍”產業

龍巖是全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是中國南方龍文化的發祥地,境內有龍巖洞、龍洞、龍門塔等景點,多數大型企業、上市公司也以“龍”字命名,“龍”文化隨處可見,在傳播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我們圍繞‘龍’字做文章,以龍巖洞主題公園爲核心,打造‘龍’文化景區,即‘一核’;建設環龍巖中心城區四個組團文化旅遊圈,即‘一環’。”新羅區文體旅遊局局長陳雄如是說,主要是規劃建設龍巖洞文化旅遊區及文化創意產業園、“龍”文化博物館和動漫館,提升改造龍洞景區,建設成以“龍”文化爲主題的城市名片。同時,東部建立以天宮山、梅花湖、竹貫等爲主的文化宗教生態旅遊區,南部建立以鄧子恢紀念館、適中土樓、七彩藍田等爲主的紅綠色文化旅遊區,西部建立以培斜、洋畲、雲頂等爲主的文化特色小鎮,北部建立以睡美人、石佛公、軍工小鎮等爲主的江山文化旅遊康養小鎮,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

工業旅遊,是旅遊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據悉,該區將依託中國龍工、龍淨環保、龍巖捲菸廠、龍馬環衛等“龍”字頭現代大型企業,規劃開發工業旅遊,做足做活“龍”文化。此外,謀劃舉辦國際級龍王爭霸賽、海峽兩岸龍舟邀請賽等“龍”文化民俗競賽活動,以提升新羅國際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全面推進“文化 體育 旅遊”融合發展。

適中土樓羣 李文輝攝

天宮山航拍 魯緒儕攝

用活“紅”資源

25日,在東肖鎮鄧厝村的鄧子恢故居內,“東肖紅色小劇場”精彩演出正在進行,吸引衆多遊客駐足觀看。陳雄說,得益於紅色小劇場等形式多樣的紅色表演及文化資源,新羅“紅色遊”越來越紅火。

新羅區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中央蘇區重要縣,素有“二十年紅旗不倒” 和“中國土地革命之先聲”之美譽,在中央蘇區創建了五個第一:第一個紅色兵工廠江山山塘兵工廠,第一個紅色股份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前身閩西工農銀行,第一所紅軍學校——國防大學前身大池紅軍學校,第一個郵政交通局——中國郵政總局前身閩西交通總局,第一個糧食調劑局——中國糧食總局前身閩西糧食調劑局。

用活“紅”資源,對做大做強文旅產業具有重要意義。據悉,該區將依託這些特色資源,重點建設街心紅色舊址公園、東肖紅色文化園、江山紅色軍工小鎮等紅色文化旅遊區,打造三農培訓、紅色金融培訓、軍工培訓等三大基地。

糯米灌豬腸 新羅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供圖

清湯粉 新羅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供圖

做強“夜”經濟

入夜,燈火輝煌。與朋友一起喫頓豐盛的晚餐,到書店閱讀,享受精神大餐,到健身房體驗揮汗如雨的快感;回家路上,到24小時便利店買杯熱飲,再去生鮮賣場買點小菜,準備第二天的早餐……在龍巖城,“夜間經濟”悄然興起,正成爲城市經濟新增長點。

作爲龍巖中心城市所在地和閩粵贛邊區域性旅遊集散中心,新羅瞄準“夜”經濟巨大發展潛力,並以此作爲城市文化復興的重要動力。“人氣聚、夜景美、商氣火、財氣旺。”陳雄說,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聚集了大量人氣,夜景工程讓城市的夜晚越來越美,7家四星級賓館、650家住宿民宿,3萬個牀位爲“以城留人”創造了基礎條件,萬達、萬寶等綜合體讓商氣“火”起來。而規劃建設中集喫、住、行、遊、購、娛等爲一體的印象採茶燈·龍巖民俗文化街區和正在建設的閩西溫泉休閒谷,將讓新羅財氣更旺。

天馬山環山棧道 郭達偉攝

竹貫古村落 姚薇戀攝

“龍”文化傳承、“龍巖八景”生態康養、都市休閒等八大基地,也是新羅“夜間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悉,該區還規劃建設閩西溫泉休閒谷、古建大觀園及古玩市場等27個重點項目,不斷充實豐富“山水文化名城”內涵,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新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