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購聯



紐約是一個對路盲比較友好的城市,曼哈頓島上的街道橫平豎直,方位都用數字來標識,“小街”的數字越大,說明你正位於城市的越北面,“大道”的數字越小說明你正在往東走。如果你運氣夠好,剛好避開了每個100米不到就出現的一個紅綠燈,那可以一口氣不帶停地從上曼哈頓出發,沿着第五大道往前走,途徑中央公園、大都會博物館、蘋果旗艦店、熨斗大廈,一直走到SOHO區——幾乎沒有岔路,不轉90°的彎就行。



然而不經意的一次拐彎,可能就把你帶到了另一個更生動的世界,也是一個特別容易迷醉的世界。這也是紐約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最與衆不同、最有血有肉的地方——后街。



     NEW YORK CITY     


如果說第一次到紐約的人必然會去第五大道、Woodbury“買買買”,那麼第二次、第三次來的時候,可能只有加上了在小街上的穿梭之旅才能更好地填滿行程;也有人說,這些背街小巷纔是他們想再次光顧、停留的理由。


2017年12月,上海提出要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近幾年來,上海陸續提出打造特色商業街區、發展后街經濟等規劃要求。


2018年6月底,晨報周到記者來到紐約,探訪這座全球頂級消費城市的“后街地圖”。

這裏,究竟是如何留住彌足珍貴的“生活氣”,如何形成支撐起后街經濟的完整“生態鏈”,又是如何爲自身、爲“大馬路”輸送“生命力”?我們在打造海派特色的后街經濟時,如何汲取經驗,實現“彎道超車”?

……

你想知道的答案,我們一一爲您揭開。


 40歲露天小菜場也能舉世聞名



在人們的印象裏,紐約曼哈頓是一片寸土寸金、吸引無數人前赴後繼的熱土,這裏有高聳入雲、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西裝筆挺、行色匆匆的商界精英。可真的到了當地,一股天生的隨意“勁兒”,在摩天大樓的背後一展無餘,關鍵是,還有不少人很喫市井氣息這套。


毗鄰百老匯大道和第五大道交匯處的聯合廣場農夫市集(Union Square Green Market)不過40多歲的“年紀”,已經是全球知名的“小菜場”,農夫、漁夫、麪包師傅自得其樂,上過電視的頂級廚師樂意光顧,附近的老百姓逛着開心,連遊客也是要來“打卡”一下的。



而這個小市集一週只“出攤”4天,沒有一片擋風遮雨的瓦片,沒有特別設計的店招門頭,甚至沒有固定攤位。


那麼,這個農夫市集,究竟有什麼?


■ 這裏有胡蘿蔔味兒最濃的胡蘿蔔



紐約曼哈頓的的街道,橫平豎直,規劃整齊,街道直接用數字加上方位標註,南北走向有第五、第六、第七大道等等,東西走向的道路則有東37街、西59街道……難得一條“百老匯大道”,斜斜地由南至北貫通,與方格網結構的道路“碰撞”。


在其與第五大道交匯點的不遠處,就有一個生機勃勃的“聯合廣場”,如同名副其實的城市粘合劑,將數個綠意盎然的街心公園,以外形出名的“熨斗大廈”,輕鬆隨意、撂下帽子就開始表演的街頭藝人,以及熱熱鬧鬧的農貿市集串聯了起來。



■ 曼哈頓中城的的街道,橫平豎直,規劃整齊


來自佛羅裏達州的Noah和朋友把相機、三腳架架在了一朵朵帳篷前,想要用鏡頭記錄下當天的旅程,“這裏雖然不是曼哈頓最繁華的街道,但可能是曼哈頓最有意思的地方,你知道嗎,這個集市是很多知名餐廳的主廚一大早來挑選食材的地方。” Noah聽說過一個走過近50個國家,並執着於邊旅行邊逛菜場的攝影師,因爲他認爲在菜市場會遇到最真實的當地生活,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地道的故事,“他就來過這裏,也推薦了這裏”。


如果不是做過功課,你可能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規模不大,又並非每天“出攤”的農貿小集市,就是常常在“世界知名菜場”、“全球最有意思的集市”、“紐約不可錯過的景點”等榜單上“出沒”的聯合廣場農夫市集(Union Square Green Market)。



1976年成立之初,農夫市集還只是個破爛不堪、犯罪猖獗的地方,靠着華盛頓廣場、東村、西村、熨斗大廈的人流迅速發展後,在本世紀到來之前,已經成爲了曼哈頓下城區市民文化的一張特色名片。



農夫市集的賣家大都是紐約附近的農民、漁民、麪包師,他們風雨無阻地駕着卡車來“趕集”,銷售的產品都是農民自己栽種或製作的,包括蔬菜瓜果、自制麪包、牛肉、奶製品、海鮮、果醬、香料、紅酒、乾花、鮮花、蜂蜜等,偶爾還會有季節性的酒、蘋果汁、楓糖漿等驚喜。蔬菜瓜果雖然比普通的價格要高,但不加任何添加劑、不施任何農藥,食物新鮮、產地明確,保證健康、有機。



登上Netflix 《主廚的餐桌》第一季第二集的著名農場菜餐廳Blue Hill的主廚Dan Barber就是這裏的常客。在這集細緻描繪了Dan對食材口感的“執念”的美食紀錄片中,一道用木板、鐵釘架起了小小的青菜、番茄、胡蘿蔔、芹菜等蔬果的原生態“農家菜”給Noah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記得紀錄片裏有人點評說,他做的菜就是‘taste better’,最普通的胡蘿蔔,都最有‘胡蘿蔔味兒’,說不定他家的胡蘿蔔,也曾是從這裏挑選出來的。”


■ 集市出攤,一整天的心情都會更好


Stella在離這不遠的“熨斗區”上班。每天早晨,她都會從地鐵14街聯合廣場站出站,若是能看到街心公園外緣豎起了數十頂以白色爲主的帳篷攤,那麼“一整天的心情都會更好一些”。


“每週的一、三、五、六,這裏都會有農夫集市,只要碰上這幾天,首先早餐就可以在這裏解決。這裏的麪包很好喫,我很喜歡”。買好早點,捎上一束閤眼緣的小花去辦公室。



夏日的中午想喫頓清爽的,就會去Windfall Farms家挑一盒“草”——櫻桃番茄、豆苗、西蘭花、包心菜,配上些香草配料和麪包丁打包回去,淋上油醋汁或沙拉醬便是一頓午餐。


若是當天不加班,還能趕在收攤前,買好晚餐所需的食材,“市集也是有歇業時間的,一般從早上8點開到晚上6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各類蔬果在每個攤位上整整齊齊地堆成小山,很多店主趁着午間忙起了試喫服務,將烹製好、切成小塊的土豆、紅薯等堆放在小盤子中供人們品嚐。


養蜂人主推的蜂蜜和果醬被裝在自制的小罐子裏,頗費心思地設置了“兩罐自選”套餐,還有五連罐的“我知道你選不好,那就選這個”套餐。



一個個“花店”帳篷給這看起來略顯“粗糙”的市集帶來了更多鮮活的生命力。Lavender by the way除了出售薰衣草盆栽,還有烘乾、包裝好的薰衣草束及周邊香氛產品,一旁大把大把的向日葵又給紐約街頭增添了不少讓人心情愉悅的亮色。


同時,這樣一個農夫市集又自帶高度靈活性,每天出攤的人可能都不一樣,具體的“出場表”可以在非盈利可持續發展組織GrowNYC的官網上查詢,每週一、週六,市集的東北角會特設服飾區,每週三、週六則會有專門的穀物攤位。


世界名廚也經常會在這裏舉辦廚藝展示,甚至當地學校也會把這裏當成一個簡單的“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前來考察,認識時令蔬菜,學習健康飲食。而到了每年春秋兩季,相鄰的麥迪遜廣場公園還會開啓爲期一個月的臨時性烹飪廣場,不少紐約當地炙手可熱的小餐館也會加入其中。


■ 市中心社區商業也小而美



行走在紐約街頭,你會發現當地人對“市集帳篷”模式着實“愛得深沉”,無論是第五大道和百老匯大道的交匯處,或是SOHO區內一條不起眼的小馬路,一頂頂隨心所欲的帳篷是常見的風景,想買些喫的喝的,或是其他零碎物件,這些地方倒是都值得一逛——頂多,就是規模大小、排列方式不同罷了。



     紐約切爾西市場     


 背街巷留住生活服務配套功能



紐約街頭的鮮花區、攝影區、肉庫區也一樣留在了歷史的記憶裏,不過有一個看起來有些舊、有些土的製衣區,卻依然在堅持。


這個距離第五大道黃金地段不過數個街區的街區主要銷售一些布料、配件,以及成衣,與此同時,他的身邊有百老匯,有紐約時裝週的主戰場林肯中心,有Parsons、FIT這類頂尖藝術設計類院校。


而最重要的,這條第五大道的后街作爲紐約重要的時尚產業基石的同時,還慢慢地用休閒娛樂、觀光旅遊、街區自治這一顆顆“珍珠”,串成了自己最美的一件禮服。


■ 缺了一顆鈕釦,就會來這裏找


捏着手機、跟着導航,張程雨終於找到了在紐約曼哈頓第37街上的Mood DesignerFabrics,“比想象中的難找,招牌在寫字樓的三樓,一路走上去都舊舊的,感覺像在參加一次大冒險。”


將設計服裝作爲自己業餘愛好的張程雨是《天橋風雲》的忠實粉絲,這部彙集了超級模特海蒂•克魯姆(Heidi Klum)、頂級服裝設計師邁克爾•科斯(Michael Kors),以及時尚達人尼娜•加西亞(Nina Garcia)作爲評委的美國時尚領域的真人秀常青樹至今已播放了16季。


趁着假期來紐約旅遊,張程雨別出心裁地將一家布料店納入了重點行程中。



“這是一部出產設計師的節目,根據評委的要求,選手們用數百、幾十美金,甚至更少的價格挑選製衣所需要的材料,並在24小時內完成一件自己的獨立作品。而選料的過程就在Mood”。走進這家店面,鋪天蓋地都是顏色、材質各異的布料,熱心的工作人員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時,張程雨用磕磕絆絆的英語表達了想要和Mood的“吉祥物”——Swatch合影的意願,“本來覺得會有些唐突,不過工作人員馬上露出了秒懂的表情,讓我隨便逛。看來類似我這樣的顧客並非少數。”


張程雨所到的Mood位於紐約曼哈頓西中城區的Garment District,又被稱作是“Fashion District”,大致處於第五大道至第九大道、第34街到第42街之間,步行至人們最熟悉的第五大道黃金區域,不過數個街口的距離。


走在這個區域,沿街的大多是一些服裝、布料、首飾,乃至針線、鈕釦、羽毛等小配件的批發、零售店面。


不同的街道,其“分工”也略有不同:布料集中在38、39街,緞帶、羽毛等配件集中在36、37街,珠子和鑽石集中在第六大道,還有個別專賣溫變、光變等新型科技材料的商店。


偶爾穿插着幾家甜甜圈、燒臘小餐廳,大部分區域內沒有過多的裝點,也沒有刻意營造出時尚氛圍,平凡又略顯陳舊,熟悉得就如同身邊的舊貨市場。要不是某飾品店的玻璃櫥窗上張貼着米歇爾•奧巴馬、希拉里•克林頓等名人佩戴着珍珠項鍊的照片,或是偶爾能碰到推着移動式衣架的人匆匆而過,上面掛滿了被防塵袋裹得嚴嚴實實的衣裙,真的很難將這裏和衣香鬢影的天橋T臺聯系在一起。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小街區,到了2月、9月的紐約時裝週期間,這裏將擠滿了拿着簡歷、一輪接着一輪參加品牌面試選拔的模特。開秀之前,因爲意外,或是意外的靈感,設計師急需的一顆畫龍點睛的鈕釦、一片江湖救急的布料,第一反應,都是到製衣區裏尋覓——畢竟,這裏的東西最多、最全,而林肯中心就在幾公里之外。對了,這裏離百老匯劇院區也不遠。


忙裏忙外的布料店店長Davis說,在這個街區裏,“You know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need to make it happen。”



■ 一條后街,一個產業的基石


聯想起今年剛剛正式告別的虯江路舊貨一條街,面臨轉型的北京西路五金一條街,上海中心城區的“一顆鈕釦”越來越少見,緊鄰第五大道的這條“鈕釦街”、 “鈕釦區”卻堅挺了許久。記者調查後瞭解到,這其中的祕訣除了鈕釦本身,可能更重要的是一條完整的生態產業鏈。


概念設計、選材、打板、剪裁、縫製、生產、零售……完成一件衣服需要林林總總近十個階段。設計師在保證自己的設想完美落實的同時,也要考慮時間和金錢的成本。料子好不好、配件搭不搭,需要親自確認;在2D變3D的過程中,最好也要全程參與,以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即使最後上架銷售了,能跟顧客面對面的聊一聊獲得反饋,那更是再好不過的。



畢竟,創意或許只是一個人的事兒。但把創意變爲現實,卻需要一個團隊的頭腦和手藝。如果這些步驟能夠在一個街區裏完成,相信設計師會把以供應商、加工廠、客戶爲鄰的這塊“寶地”,作爲工作室的首選之地。


大力支持製衣區復興運動的美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以及多位大牌設計師都曾表示,“緊密+創造力”是這個生態圈共同繁榮的祕訣。


曼哈頓自治區主席Gale Brewer在今年公開表示:“時尚業的技術工人和專業供應商生態系統都集中在Garment District,這裏是紐約時尚產業的基石。”


而製衣區周邊,培育出Tom Ford、Anna Sui等設計師的Parsons the new school of design,以及出產了Michael Kors、Calvin Klein、等的藝術設計類院校Fashion Institude of Technology(FIT),更是給這條生態產業鏈輸送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


在一個剛剛踏出校門、準備白手起家的設計師心裏,在熟悉的Garment Distrit有一間小小的公寓,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徑。畢竟一些讓人頭疼不已、需要漂洋過海才能解決的問題,在這裏可能只是串個門的事。


記者在走訪時注意到,在製衣區內的一家小小的面料店玻璃門上貼着一張A4紙,上面寫着合作的設計中心地址和聯繫方式——“就在不遠處的第38街”。


■ 誰拯救了“鈕釦街”?


然而,即使地處“黃金地段”,被讚譽爲“美國時尚工業變遷的縮影”,隨時都跟着“時尚產業”的光環,但說到底,製衣區終究還是以傳統手工業爲主的產業區。


因此,想要將製衣區往外搬的聲音始終未曾間斷,區域內最大的房東TonyMalkin曾直言,“這裏地段如此優越,卻讓人們只想到針、線和鈕釦,真是瘋了。稍遠一些的布魯克林、新澤西都曾一度成爲有板有眼的首選地。事實上,製衣區南面的第五大道第20街的“攝影區”如今已經名存實亡,再早一些的“鮮花區”、“肉庫區”,如今也只能從名字中一窺其往日的風采。



如果說有誰在“把製衣區留在曼哈頓”這件事上出了大力氣的,街區的自治聯盟組織(Garment Dsitrict Alliance)無疑可以排在前頭。這一宛如“班主任”、“小隊長”一般的非營利性組織始於1993年,其運營維護的官方網站上一派生機勃勃,上面寫着:“通過與當地的建築業主和企業合作,我們在不斷改善這個街區的生活質量和經濟活力。”


去年8月,面對市政府官員和相關產業指導委員會專家對製衣區的存在提出質疑時,製衣區聯盟主席Barbara A. Blair通過發表正式聲明的形式,堅稱一些消極的建議不足以解決目前行業和街區面臨的問題,相反 “對服裝區房地產業的限制已經挫傷了地區的發展”,聯盟方“不支持任何讓我們逐步淘汰的建議”,而是“期待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到了今年6月,紐約市相關政府官員、市政廳發言人,以及時尚行業、社區領導人共同宣佈,在Garment District 推行一套全面的服裝生產扶持政策計劃。其中包括:


▪  稅收激勵、優惠回報等機制:區域內的房屋租期被延長至15年,每平方英尺最高總租金(包括公用事業和其他費用)則限制在了35美元(1平方英尺(sq.ft)=0.092903平方米(㎡),折算租金即爲3500美金/平方米·15年),作爲參與扶持計劃的回報,業主可以獲得酌定的稅收優惠。


▪ 與此同時,製衣區還獲得了共計2000萬美元的資金,以促成該地區一棟用於服裝生產的建築物的收購交易。據悉,這棟建築將作爲專用的生產空間,以公私合作的形式與非盈利機構共同運營管理。



捧着手機搜了搜周邊的推薦景點,張程雨確定了紐約行的下一站——就在製衣區信息亭附近,有一條用來紀念貝齊•約翰遜(Betsey Johnson)、馬克•雅可布(Marc Jacobs)和其他時尚大家的“時尚星光大道”(Fashion Walk of Fame),而由克萊斯•奧登伯格(Claes Oldenburg)創作的世界上最大的“鈕釦雕塑”也在同一個街角——由一根約10米高的鋼針筆直穿起。



Dan Barber曾經在TED大會做過一個演講,臨近尾聲時,這位“廚師中的思想家”說:如果你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回饋你美好的食材作爲禮物。


善待城市的溫度,這份溫暖也必然會給城市不一樣的贈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