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種下朽壞的

23:1-20

23章是以撒拉的死和葬禮開始的。為什麼聖經會為一個女人的葬禮捨去一章的篇幅呢?這裡有什麼啟示呢?這是今天要挖掘的課題。

23章中我們應當注意的是土地的所有權,如4節、9節、18節、20節等出現四次。亞伯拉罕向赫人請求說:「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們在這裡給我一塊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4節)赫人回答亞伯拉罕說:「我主請聽。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們最好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我們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6節)亞伯拉罕請示他們把瑣轄的兒子以弗侖田頭上的麥比拉洞給他,好作墳地,他可給足那地的價錢。以弗侖說我們之間還談什麼買賣,我把這塊田送給你,連田間的洞也送給你。但亞伯拉罕執意要把四百舍克勒銀子給他,於是這塊地「定準歸與亞伯拉罕。」(18節)「亞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麥比拉田間的洞裏。」(19節)

23章的結尾是「從此,那塊田和田間的洞,就藉著赫人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作墳地。」亞伯拉罕為何那麼執著地要把麥比拉田和田間的洞歸為己有呢?

首先是對應許之地的信心。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是子孫和土地。現在,傳宗接代的兒子以撒是有了,可是應許之地還沒有得著,「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徒7:5)

神在創世記15:15-16說:「但你要享大壽數,平平安安地歸到你列祖那裡,被人埋葬。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亞伯拉罕相信了這話,並銘刻在心。(創37:11)現在亞伯拉罕正是準備那塊地呢。亞伯拉罕渴望把這地留給他的子孫後代,以此作為神把這塊地賜給他們的憑據。

他的判斷是正確的。從那以後,亞伯拉罕、(25:9)他的兒子以撒、(35:27-29)和孫子雅各(50:13)都葬在這裡。這說明什麼呢?這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都相信神要把這地賜給他們後裔的應許,並將這應許銘記在心的證據。雅各的葬禮更是證明瞭這一點。雅各死在埃及,但照著他的遺囑「把他搬到迦南地,葬在幔利前、麥比拉田間的洞裏,那洞和田是亞伯拉罕向赫人以弗侖買來為業,作墳地的。」(創 50:13)

但是,聖經沒有以實瑪利或以掃葬在這裡的記錄。因為他們不是一同承受產業的人。對應許之地的信心,在約瑟身上也得到驗證。臨終前,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要死了,但 神必定看顧你們,領你們從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 神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創 50:24-25)

亞伯拉罕想把這信心傳給他的子孫。與其說亞伯拉罕是在安葬他妻子,倒不如說他種下了這個信心。

第二,是復活的信仰。我們要清楚撒拉的死和葬禮是在22章以撒的燔祭事件之後的事。聖經說,亞伯拉罕相信即使把兒子以撒獻為燔祭,神也叫他從死裏復活。(來11:19) 「亞拍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 神.」(羅 4:17) 所以,亞伯拉罕現在不是埋葬撒拉的屍體,而是在播種復活的盼望。復活之章哥林多前書15:42-44說:「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在救贖史的同一條線上,使徒保羅也有同樣的告白,實在令人感慨。從這種意義上重新觀察本章,會發現本章有五次強調「田」,(11,13,17,19,20節)用作墳地的麥比拉洞在田頭。(9節)

第三, 「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4節)亞伯拉罕說這話證明他的生活是徹底的客旅生活。對此,希伯來書11:13說:「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是的,神應許賜給亞伯拉罕的地,第一層含義是迦南地,但實質上指「在天上的……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來 11:16)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等人都相信神的應許,但他們都沒能承受所應許的,就死了。他們從遠處仰望,在主耶穌的日子他們的身體可以復活和神在天上為他們預備的永遠的迦南地,即看見了,就快樂。

不知此奧祕的赫人看到亞伯拉罕為一塊墳地如此操心,可能感得奇怪。乍一看起來,23章枯燥無味,可是神要通過本章告訴我們,神的恩典何等豐盛。照著22章的啟示,借著基督的替死,得救的神兒女有23章所講的永恆屬天的盼望。

「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2節)「後來亞伯拉罕從死人面前起來」(3節)出去為死人預備墳地。有復活信仰的人不會在絕望中躊躇。顛撲不破的信心纔是復活的信仰。

弟兄們,你也有麥比拉洞嗎?你的心田種下了復活的盼望嗎?應許之地—迦南在天上的盼望之種在你心中成長著嗎?

黙 想

1,亞伯拉罕如此注重墳地的原因是什麼?

2,亞伯拉罕一生中所有的地是什麼?

3,你要給兒孫留下的遺產是什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