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一番風霜苦,哪來梅花撲鼻香。百花齊放,給大地增添了無窮美,給了人無窮的想像,花兒的展放,是春天的美麗。夏天,荷花的開放,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像征著人的純潔,是青蓮居士。秋天,菊花,這兒束,那兒一束,在荒效野林,在路旁小徑邊開放,給荒蕪的大地帶來美的想像。唯獨梅花,迎霜傲雪,不畏嚴寒,與大地爭輝,多少文人墨客怎麼不喜歡詠梅呢?梅花的精神,鬥志時時激勵著人不斷地向上。那種不屈不饒的秉性的確值得稱讚。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春花浪漫時,她在叢中笑,這該是經歷過怎麼的境遇,才能做到呢?


梅,獨天下而春,它是傳春報喜的吉祥之物,歷來被文人所詠頌。「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詠梅之傲骨;「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毛澤東詠梅之精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遊詠梅之靈魂;「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唐代禪師詠梅之性格......

古往今來,詠梅的詩句不勝枚舉,但我獨愛宋代「梅妻鶴子」林逋的那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它最能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梅之風姿——清香幽逸,無外乎這二句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

縱觀天下名花:芍藥妖無格,白蓮清而幽,牡丹真國色,玫瑰沁人心,水仙花艷麗,鳶尾花神秘,海棠花豐腴,辛夷花奢靡,梔子花香洌,彼岸花凄美......每一種花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色,為何歷代文人都獨愛詠梅呢?

春秋有《詩經》:「山有嘉卉,候栗候梅」,賞梅已經成為文人的愛好了;晉代曲《梅花落》:「梅花落已盡,柳花隨風散」開始借梅花感嘆春華易逝;南北朝時,壽陽公主的梅花妝成為女子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有詩曰:「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唐五代時,梅花盛行,上到帝王,下到平民都以不同的心境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詠梅佳句。

宋代詩人林逋,獨愛梅花,他隱居杭州孤山幾十年,在住所處種滿了梅花,養了很多白鶴,一生沒有娶妻生子,只為守著「梅妻鶴子」,因此留下了千古詠梅絕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奉旨填詞柳三變,大文豪蘇軾,秦觀等詞人也都留下了很多詠梅佳作。到了明清時期,詠梅之風還是有增無減。近現代時,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文人不單單是詠梅,人們更多的是把梅魂當作國魂所在。

文人愛梅,愛的是梅之高潔

梅,作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它凌霜披雪,一身傲骨,是高潔之士的代表。

北宋愛國詩人陸遊就喜詠梅,「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詩人以梅花自喻,想像自己在白雪皚皚下,化身為千萬株頂雪而立的梅花,凜然有一股遺世而獨立的高潔之性。

他還有一句「過時自會飄零去,豈向東君更乞憐」,梅花堅韌不屈,任憑風雪摧殘,等到了生命的盡頭亦能坦然面對,絕不會向敵人卑躬屈膝,這種梅之無畏的精神,正如詩人的品性一般,寧死不屈。

元代王冕有一首《墨梅》,是我們幼時背誦的詩文之一,他說「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梅花不艷不俗,只求清白存於世間,這種高尚的節操正如詩人一般,隱居避世,孤芳自賞。

文人愛梅,愛的是梅之情懷

古人有借月抒情寫思親,折柳送友述情懷,然而最讓我感嘆的卻是折梅贈人。

南北朝詩人寫過一首《贈范曄》: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好友遠在隴北,詩人思念友人,折梅相贈,就像捎去了江南的整個春天一般美好,情誼之深,由此可見。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紅樓夢》中一個大雪紛飛的場景,銀裝素裹,唯有「檻外人」妙玉的櫳翠庵中,紅梅競開,是大觀園中最美的一處妙景。因妙玉性格孤傲,眾姐妹只有攛掇寶玉去求梅。美人折紅梅,不僅看痴了寶玉,也看痴了一群吃瓜群眾。

人常說,梅有四德:元亨利貞。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通達順利;結子為利,象徵祥和有益;成熟為貞,代表堅貞不屈。

梅之德行,遺世而獨立,孤芳不自賞。

不管是紅梅傲雪,還是白梅凌霜,亦或者黃梅披冰,它們都是百折不屈的代表,是高潔之士,孤傲之人。

文人愛梅,無非它值得被愛。


想來就來:

為什麼有人說文人墨客都喜歡詠梅?

臘梅奇香又堅強,

梅紅柳綠春芬芳,

梅花一開美景現,

大地生輝又陽光。

文人墨客愛詠梅,

我也跟著學一篇,

附弄風雅寫首詩,

不知說得對不對?

臘梅,梅花戰冰抗雪,不管天氣多麼寒冷,氣候多麼惡劣,它們依然開放並散發奇香,而且紅得非常漂亮,多麼勇敢,多麼堅強,它們向征著人們的希望,理想,堅強的信念和意志,由於這些特質,深得文人墨客的喜歡和熱愛,包括我都喜歡梅花,更加喜歡詠梅。


我國的文人墨客喜歡詠梅,主要是因為梅花具有與國人相同的精神。

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她「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她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滿歡樂與悲愁的樂曲,從飄舞的雪花奏到繽紛的百花。

梅花美,卻把美留給了潔白無瑕的天地;梅花香,卻又有誰知「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辛;梅花俏,卻具「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謙遜;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難、謙虛樂觀;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精神與我們華夏文明的主旋律,與我們的民族精神是彼此相應的,我想這才是我國的文人墨客喜歡詠梅的主要原因。

說梅、思梅、贊梅,賦小詩一首以志。

清平樂 詠梅?

暗香疏影,秋老亭台靜。

如雪潔白顏色好,紅艷嬌羞桃杏。

黃昏風雪交加,風情佔盡田園。

惻惻幽香無語,如詩風韻獨歡。


謝邀!北方吹,雪花舞,幾株梅影疏,卻送馨香來。

梅樹下,曾經影成雙,伊人花間綴,她曾許諾梅花,伴我一生雪染髮。無奈紅顏一諾輕如雪,再美的誓言抵不現實,令人心傷的女子,空留折斷的梅枝!

斯人已去,落雪無痕,忘眼梅枝也成殤,留下我心獨芳!香蘭之氣蝕骨,孤獨如風,寂寞如梅。

我願忘記過去,忘記疼痛,不再踏雪尋梅,惟留暗香與心間,看正月野草踮腳露雪尖,三月春風醉我衫,一樹櫻花芳蕊我青青的果園,結滿滿含希望的紅果!

謝友邀!2018.11.26曰做於眉縣。誠交天下友,讓香蘭如故,洗滌我心。


因為梅花是冬天開的,有」不畏嚴寒仍然開放」的德行之意義,中國古代詩人常常喜歡詠一些悲傷的東西,秋也是這個意向,像月亮代表思想,梅花代表雪天卻不屈不撓,西風代表遠走他鄉等等,這大多和中國古代詩人的家國情懷有關(當然我覺得現在最好少宣傳這樣的憂愁悲傷的,中國古詩根本不僅僅是這個,憂愁的東西太多了還會讓中國人消沉)

中國古代詩歌除了這些意向外,還有很多國破家恨的,儒釋道的都有:

賦蕭瑜: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論述做人風骨的)

古越歌謠: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箕,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禮)

還有詠竹的:竹在中國古代是很重要的意向,具有君子自強,有風骨,節節進取的德行,如

宗欽《竹詩》:「於穆吾子,含貞藉茂。如彼松竹,陵霜擢秀。味老思沖,玩易體復。

又如:剖竹守滄海,枉帆過舊山」(《過始寧墅》

還有詠石的:石頭的德行是堅守恆久,象徵恪守信念,中正自首,不偏不倚的德行品格

如: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另外還有白鶴,因其志向高潔,不從惡流,卓爾不凡: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另外還有江河,因其奔騰不息,氣勢浩大,包容清濁,無論艱難險阻,最終都可以戰勝,一生向海奔騰的品格,

: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意向的,大都和德行有關,另外還有佛道的,如蘇東坡 輯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白牛常在白雲中,人自無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

普明禪師牧牛頌詩)

千年苔樹不成春,誰信幽香似玉魂。

霽雪滿林無月曬,點燈吹角做黃昏。

  (虛堂智愚禪師古梅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契此播秧詩)

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

洞徹靈明無掛礙,千差萬別一時通。

  (圓瑛常州天寧禪寺定後口占)

日本地名:東大寺,淺草閣,和歌山,雲仙,舞鶴,神奈川,秋葉原

日本也有詩歌,卻充滿禪意,就不一一舉例了


古往今來詠花的詩詞歌賦甚多,但詠梅、菊者最多,其中詠梅者尤甚之。或詠其風韻獨勝,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贊其標格秀雅,或頌其節操凝重。

梅花具有不懼風霜的一派氣節,是賽過百花的一抹清麗;是挺立嚴寒的一種意志,是與世無爭的一片高潔;是與月相伴的清雅,是伴雪而生的芬芳;是清純秀美的寄託,也是孤獨心事的低訴;是獨傲世間的勇氣,也是苦苦綻放的思念。

詠梅詩作傳世頗豐,經典之作不少。毛主席和陸遊的《卜運算元·詠梅》最為突出,復錄如下,

毛詞: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悄。悄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陸詞: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此外還有很多詠梅佳作值得我們品鑒學習。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雪梅·其一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雜詩三首·其二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梅花,傲霜鬥雪,臨寒獨開,不懼冰天,錚錚鐵骨,是人們喜愛和欣賞的花中君子。

中國古代的學子,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必讀孔孟之書,研習儒家理論,鑽研「四書五經六藝」,從而立志「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匡扶天下為己任。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讀書人必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媚權貴,為民請命,甚至不惜流血不懼砍頭,在真理面前捨身取義殺身成仁,這就是為人們所景仰的文人風骨。

人們發現,這種文人風骨與花中君子梅花何其相似,如出一轍。所以,文人墨客們樂於自命清高,常用吟詠梅花來自喻,要像梅花那樣不畏時艱,克難奮進,在逆境中自成高格。

在現實中,每一朵梅花都是不懼嚴寒,迎春怒放的。但是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有文人風骨。歷史上記載的具有錚錚鐵骨的文人,歷朝歷代都有,大有人在,然而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文人屈服於強權,迎合腐朽,甚至於表面清高,暗地污濁。這就使得真正具有鐵骨的少數文人,愈發難能可貴,更加香溢青史,更加精神永存。


謝謝邀請。一枝梅花開,獨凌傲雪來。三友同享愛,四君敞胸懷。吾贊梅花俏,只因開冰苞;千古梅嶺俊,萬世詩說驕!

一枝梅開引人陶,千樹萬花樂逍遙。因此,千百來,引得無數文人騷客對梅情有獨鍾,緣自一個雪白花潔傲,凌氣浩然對詩客。詩人的狂放,對映冬天的雪茫;文人的騷氣,點綴冬梅的花色;又怎麼不能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花色襲人,詩人愛戀不已;美色之俊,文騷著憐心潤;百花已逝,青色遠效;美人卸裝,夏荷隱涼,蜂蝶無戲;冬雪融融,臘梅馥郁沉香,凌氣寒裝,一花獨秀,浩然正放!點天地之繁星,存日月之芳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斛小酒吟詩讚,品茗香說世間。數冷寒天,詩友文客皆學問;踏雪放歌,只為引興題跋,白雪皚皚,歲寒三友;於是乎,詩之狂,文之騷,皆曰寫文章;百篇皆言雪,雪字梅開頭!

梅花雪,梅花開!


梅花,自古是代表中國人風骨的象徵,人們常說的:"松樹風格,梅花精神」。莫不如此!梅花因其特性凌寒怒放,不懼冰霜傲然綻放為歷代中國文人所喜愛,縱觀歷史歷朝歷代梅花都是文人、騷客筆下吟詠的題材。

梅花凌寒不懼的精神風茂正好與文人、騷客所追求、推崇的精神風茂相吻合,這種精神也吻合了中國人不懼艱難困苦,敢於戰勝困難的精神,所以說梅花為文人們提供了作文章的題材歷來倍受中國社會的文人`騷客所推崇與喜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