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士族門閥制度把整個王朝搞得烏煙瘴氣,到西晉滅亡的時候,整個中原大地一片亂糟糟的,東晉跟十六國並存,十多個小政權四處崛起,那是歷史上最亂的一個時代,所謂亂世出英雄,所以東晉十六國也有許多英雄人物,比如前秦的丞相王猛,他被譽爲"功蓋諸葛第一人"。

王猛出身貧寒,早年隱居做小買賣爲生,但一直勤懇讀書,善於兵法謀略,東晉永和十年,桓溫北伐擊敗了苻堅,王猛便去找恆溫,希望爲他效力,恆溫很欣賞他的才華,可當他說出自己的治國理念時,恆溫身邊的大臣竟不屑一顧,王猛覺得恆溫不是明主,於是轉頭離開,便投奔了苻堅。

後來王猛在苻堅麾下,立下赫赫大功,統一北方,掃平羣雄,爲前秦開疆擴土,王猛不但精通治國、兵法韜略,而且他還善於識人,公元363年,前秦與前涼斷交,隴西的李儼也趁機背叛前秦,苻堅就派王猛去平反,當王猛達到隴西時,李儼正被前涼王張天賜攻打,李儼節節敗退,困守孤城。

王猛的部下建議,立刻出兵拿下李儼,這樣不僅可以收復失地,還能剿滅叛軍,可王猛卻只是笑笑,讓士兵安營紮寨,並禁止任何人出兵,而且王猛還對部下說:"吾軍此戰必勝,隴西之地可失而復得矣。"衆人更加迷惑,你都不出兵去打,怎麼能勝呢?還說什麼收復失地?

正當衆人議論紛紛之時,軍中有個叫姚萇的人,他原本是羌族人姚襄之弟,姚襄跟前秦交戰時被斬,姚萇便投降了苻堅,這次跟着王猛一起出徵,他聽說王猛斷定此戰必勝,竟然有所悟,而王猛看到姚萇竟悟出玄機,頓時覺得此人不簡單,而且內心料定此人日後必反,因爲他本身就是投降過來的。

沒過幾天,李儼抵不住前涼的猛攻,無奈之下只能丟棄了城池,投降了王猛,這是王猛才整軍出發,並對士兵說:"之前假如王猛襲擊李儼,他原本是叛將,情急之下肯定會投降前涼,王猛就會徹底失去隴西之地,這時他被前涼打敗再歸順我們,而前涼也被消耗得差不多,我們出兵自然必勝!"

在王猛的指揮下,前秦果然以少勝多,打贏了前涼,從此前秦收復了隴西之地,前涼也徹底臣服於前秦了,叛臣李儼被押回京師處斬,而王猛看出姚萇有不臣之心,多次勸苻堅殺了他,可苻堅卻並不在意,還讓姚萇繼續執掌大權,後來王猛去世,前秦在軍事上沒了主心骨,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兵攻打東晉,結果被謝安以少勝多,史稱"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後,前秦國力受損,而姚萇這時卻帶兵逃走,到渭北自立爲王,並且一步步蠶食前秦的土地,公元385年,苻堅被姚萇圍困,最終被殺死,可見當年王猛預料一點不錯,可惜苻堅沒有聽進去忠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