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設計思考是神奇魔法石?

“Forget B-School, D-school is Hot.”「別管商學院了,設計學院正火」

    (June 7, 2012/華爾街日報)

無論你懂不懂設計,最近只要談到「創新方法」、「問題解決方案」,可能就會有人提到「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延伸閱讀: Tim Brown的設計思考BLOG),可能還眉飛色舞地形容這是個多麼神奇的魔法石,不僅能以全新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能提升使用者WOW經驗值,隨著IDEO公司成立(延伸閱讀: 意義是啥小? 設計告訴你),近20年間不斷推廣設計思考如何以創新思維解決複雜的問題,接著史丹福大學在2005年設立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哈素•普拉特納設計學院),成為推廣設計思考的學術機關,並獲得許多知名企業青睞,如: Procter & Gamble(寶僑), Google, Nike, 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梅琳達與蓋茲基金會), and Fidelity Investments(富達投資)等, 設計思考一時間成為顯學,身為走在時代尖端領導人的你,不跟上就落伍了!

但,設計思考真的是人人適用的神奇魔法石嗎?

曖昧不明的設計思考?

於Inflection(線上資料庫)從事使用者經驗發展的副總裁Peter Merholz在華爾街日報上表示: 「設計思考是一個很好的行銷方法,含糊不清也意義不顯,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很多領域;設計是製造的過程,設計思考這個idea其是是有點曖昧不明的。」

對於設計學院的老師、學生、人類學家、或行為研究者而言(IDEO就是這樣一些人組成的),設計思考早就深植在他們腦中,可以不假思索地應用在許多地方,但他們可能沒有想到可以歸納出一套方法論,有系統地向其他「尚未開發」的創新研發者或領導者進行教育宣導,甚至可以形成一門好生意(如果查詢最近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創新學院」、「設計思考課程」就會發現價值不斐),這對於已熟稔設計思考的「原生」創新思考家而言,設計思考確實有點曖昧不明。

設計思考是「創新過程的解構」

許多設計師其實早已內化一套屬於自己的思考模式,這與其養成的社會文化與教育環境有深厚關係,但有時不一定適用他人或者其他文化,稍微研究一下設計思考的過程,其實是歸納各種創新思考模式演繹出來的結論,其最重要的精神是「以人為本」,關鍵能力是「洞察力」、「發散與聚斂思考間的平衡」與「早期實驗、預測失敗」等。

在設計思考流程中,設計者不主觀設定需求,不從「技術面」或「市場面」出發,先客觀角度觀察使用者需求,獲得大量使用者訊息後進行歸納,再發揮其洞察力挖出可能連使用者都不自覺的隱性需求,接著在反覆發散、聚斂的思考過程中,淬鍊出在市場、技術、創意三個面向較為平衡的概念雛形,再透過快速原型模型(prototype)製作呈現給使用者,及早獲得使用者回饋意見,以便持續不斷修改成更符合需求的設計,這個早期實踐能幫助企業團體大大降低實體開發成本,整個過程其實非常類似設計專業教育的核心精神,但設計思考與之不同處,在於將各種設計思考模式歸納出也適用一般人或其他領域的「通則」,也就是創新過程的解構,而因應不同的對象或議題則需彈性調整其進行的模式。

這是一場文化革命

如果文創產業的興起是一場「意義革命」,那麼設計思考就是一場「文化革命」。

「設計思考」既是創新思考模式歸納出來的通則,瞭解其養成的社會文化與教育環境所帶來的影響,真正學到其精髓而非其表面功夫,就是決定其成為神奇魔法石或只是普通石頭的關鍵。

實際參與設計思考產出idea的過程,就會發現最重要的過程是「改變我們原有的思考模式,透過練習植入新的思考模式」,其中更展現出許多長期深植於美國文化的幾個重要精神: 鼓勵破壞式創新、沒有標準答案、對失敗抱持正面態度、卓越流暢的溝通技巧、與擅長包裝的呈現能力等,當然還要再加上關鍵能力「洞察力」以洞悉問題的所在: 找對問題,已完成解答的90%。簡而言之,要更順利地推廣設計思考,從中獲得許多非常有價值的ideas,並進一步影響我們的創新產業發展或人才培育環境,更需要的是「跨文化的洞見」,從文化層面深植設計思考的核心價值,才能長遠而深化創新思維,為這個社會改變點什麼。

在進入設計思考前,必須先來場Cultural Shock(文化衝擊)的洗禮,推廣設計思考者須更深層地探討,要如何伸直設計思考於較為內斂的亞洲文化中? 要如何讓在亞洲文化成長的人們,吸納美式文化精神中的「好」,內化這樣的創新思考模式,轉化成設計思考的文化,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層面,更有趣的看這個世界;我們深切地盼望,我們並非披上「設計思考」的華服,骨子裡仍是對事物既定印象所演繹出來的刻板方案(就如同我們成羣的文化展演空間早早落成,卻沒有內容物一樣的短視近利),我們期待設計思考不會是誤會一場,反而能深刻而廣泛地內化成我們的創新文化,從容而堅定的前進,掀起一場有意義的文化革命!

PHOTO by: Image credit-Bernard Goldbach, Creative Commons (used for Mercede's Benz Commercial)

http://www.creativitypost.com/psychology/our_storytelling_minds_do_we_ever_really_know_whats_going_on_insid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