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完成了國際海上運輸運輸代理的介紹(請點擊物流--貨運代理篇3)

本篇將來介紹國際鐵路貨運代理,在這裡有一點需要強調,國際空運貨運代理和國際海運運輸代理都有兩種性質,可以作為發貨人的代理和實際承運人的代理,但是目前國際鐵路運輸貨運代理只能作為發貨人的代理,我想原因就是鐵大大以國家的安全性優先、未完全市場化運行,至於為何,請接著往下看。

一、我們國家目前所面臨的外部環境:

1.今天的國際形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地緣政治決定的,說到地緣政治避不開的話題就是領土了,那目前和我們中國領土接壤的國家都有:

東面:朝鮮;

西面: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

南面:越南、寮國、緬甸;

北面:俄羅斯、外蒙古總共14個國家。

可以這樣說:中國是世界上面臨領土問題最多的國家。

這樣的地緣局勢複雜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想想看美國三面環海,北接加拿大小姑子,完完全全是沒有後顧之憂啊。

2.因為只有經濟發展了纔是王道,一方面:我們發展需要的原材料來自俄羅斯(天然氣、石油)、中亞獨聯體(礦產資源);另外一方面:我們的出口貿易主要是向東面通過海上運輸,基本上沒有大的阻礙(這裡是靠沒有領土糾紛、經濟強大、海軍強大) 正是有了這樣的供需有序,我們的經濟不發展天理難容。

但是隨著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國際貿易環境形勢的惡化,我們國家在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政策,這個政策的好處(一帶一路專題)我也就不多闡述了,很好的解決了領土問題、經濟發展問題。一方面和西邊的國家做生意成為共同體、另一方面將自己變成「兩條腿走路」---向東的海上運輸和向西的國際鐵路聯運,而且要注意了注意了注意了:鐵路運輸的效率比海上運輸要快的多,基本上可以減少近一半時間,這對於貿易往來是很大的幫助。

3.說到鐵路運輸,目前我們國家的「新四大發明」之一高鐵最為搶眼,這樣的產品證明瞭我們這方面的技術是很有優勢的,加上我們國家獨有的人口規模優勢,理所當然的組織起了全球產業供應鏈,我們有製造大量產品的能力(商流)、我們有無處安放的大量資金(資金流)、我們有巨大市場積累的數據和信息(信息流)、我們有全球最好的基礎設施:鐵路、機場、高速公路、現代化港口、造船能力(物流)---好像目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替代我們的角色。

正是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政治、經濟、技術),我們國家提出來一帶一路,將國際鐵路運輸作為運輸主力,開闢新路徑,提高貿易效率,而擔當這個主要角色的就是下面要說的國際鐵路運輸。

二:國際鐵路運輸代理實務

1.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

這段時間有部熱劇叫《莫斯科行動》,是由《餘罪》的拍攝組製作的,該劇根據1993年發生的「中俄列車大劫案」進行改編,以中國警察程亞力為主人公原型,講述了當年許多「倒爺」在前往莫斯科淘金過程中,在火車上遭遇打砸搶,中國警察遠赴莫斯科,在不亮武器和身份的情況下,對犯罪分子逐個擊破的故事。

本劇的中警察的最大劣勢就是在莫斯科沒有執法權,所以一旦牽扯到了國際合作,就需要一個基本秩序來維持。作為目前國際鐵路運輸最主要的形式--國際鐵路貨運聯運也不例外,因為牽扯到兩個及兩個以上國家的參與,而這個協定就是《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

《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指出: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鐵路全程貨物運輸中,使用一份運輸單據,使用鐵路運輸一種運輸方式,並以參加國鐵路承擔連帶責任的形式辦理的運輸方式,稱為國際鐵路貨物聯運。

2.國際鐵路貨運代理業務流程:

由於國際鐵路運輸的獨特性,相鄰兩國領土的接壤產生出了鐵軌軌距不同的問題(戰爭原因),這也是先發展經濟之前需要先搞好外交關係的原因,比如我國的鐵道軌距是1435毫米,而相鄰的獨聯體國家是1520毫米,我們的火車就需要在國境站把貨物換到到達站國的鐵路軌道上。所以業務流程基本上由三部分組成:發運站貨運代理業務流程;國境站貨運代理業務流程;到達站貨運代理業務流程。

⑴發運站貨運代理業務流程:

⑵國境站貨運代理業務流程:

國境站分為出口國國境站和進口國國境站,如果涉及過境運輸還包括過境國國境站。

國際鐵路多式聯運換裝-換船運輸

⑶到達站貨運代理業務流程:

3.國際鐵路貨物聯運費用構成:

國際鐵路運輸費用由發運國內段和國外段費用構成,而國外段費用由過境國費用和到達國費用組成。

三、目前現在的國際鐵路運輸品牌--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等條件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鋪劃了西、中、東、三條通道。

中歐班列運行線:西部通道由我國中西部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裏(綏芬河)出境。

1.在沒有統一名稱之前

各地班列線路圖

自從一帶一路提出之後,全國各地通往中亞、歐洲的班列如雨後春筍,重慶(蓉歐班列)、成都(渝新歐)、武漢(漢新歐)、蘇州(蘇汗歐)、東莞、義烏(義新歐)、鄭州(鄭新歐)都有自己出發的班列,由於通過鐵路運輸的貨物不及運力供給以及各地大量的競爭導致鐵路運力大大浪費,所以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於2016年6月份開始統一名稱: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品牌標識以賓士的列車和飄揚的絲綢為造型,融合中國鐵路路徽、中國鐵路英文縮寫、快運班列英文字母等元素,以中國紅、力量黑為主色調,凸顯出中國鐵路穩重、誠信、包容、負責和實力的品牌形象。 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統一「中歐班列」品牌建設、班列命名、品牌標識、品牌使用和品牌宣傳,有利於集合各地力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將「中歐班列」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信譽度的國際知名物流品牌,對於推進鐵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提供更多有效供給,更好地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中歐班列目前運行狀況:

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3673列---超過去6年總和

1月22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據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 鵬程介紹,2017年中歐班列建設發展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開行數量迅猛增長,全年開行3673列,同比增長116%,超過過去6年的總和。 嚴鵬程表示:「自2016年中歐班列統一品牌以來,中歐班列快速發展,開行質量不斷提升,貨值顯著增加,回程班列快速增長,不僅有效地促進了沿線各國間的經貿往來,也有力地帶動了我國開放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歐班列不僅開行數量迅猛增長,服務範圍也快速拓展。目前,國內開行城市38個,到達歐洲13個國家36個城市,較2016年新增5個國家23個城市,鋪畫運行線路達61條;運行效率提升,鋪畫了時速120公里中歐班列專用運行線,全程運行時間從開行初期的20天以上逐步縮短至12—14天;運行成本不斷降低,整體運輸費用較開行初期下降約40%。   此外,中歐班列貨源品類不斷豐富,由開行初期的手機、電腦等IT產品逐步擴大到衣服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品類,涵蓋了沿線人民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

綜合以上,可以看到國際鐵路貨運代理是伴隨著國際貿易發展的,在一帶一路的巨大引擎帶動下,國際鐵路運輸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我國以中歐班列為品牌的重大參與,我們國際鐵路貨運代理的發展會有很不錯的未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