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许多事情发展到最后都跟当初想的不一样,但我也不晓得这是否与「自己个性不是一个会把坚持贯彻到底的人」有关。

在这么设定之前,必须先说明,我也搞不清楚是太多变化将自己转为灵机应变的人,或者本来就生为一个顺应时势的人。

准备了托福、原本想去美国念书,后来却到了我一开始没想过的英国,而这过去一年带给我的转变远比当初想像得多。如果有空,会想办法把这些转变慢慢找出来,这些将是除了那纸毕业证书以外最重要的资产--就从衣著开始纪录好了。

 


 

五月下旬去过一趟巴黎之后,整个人对于衣著的搭配终于得到了一点启发。

原本我相当排斥去巴黎,老娘对于什么时尚之都、浪漫花都的称号可是相当不屑一顾哼哼。甚至觉得这种刻板印象真是俗气死了,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对于巴黎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后来因为自己喜欢的现代艺术画家有多位曾经长年定居巴黎,才决定排个八天去认识他们所爱的巴黎到底是什么样貌。嗯哼,至于巴黎到底浪不浪漫,有机会再提好了。

那时刚考完第二学期的期末考,隔天马上前往Manchester搭机,全心全意奔向自由与假期。在巴黎的第二天,我马上体会到自己终于离开了流行与大众文化泛滥的英国!!!

 

英国的穿著是什么风格呢? 站在成衣店里,我感受到衣服以庞克、喧闹华丽的风格居多,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英国绅士雅痞风格。

许多夸张的印花、鲜艳的颜色,还有像是剧场效果般的设计,以及万年风行的铆钉--从肩膀、高跟鞋、短裤到处都可以安装上金色或银色的各式铆钉。当然也有许多简单素净的基本款,可是走进Topshop, Riverisland or H&M和其他high street上的服饰店时,往往会被那些跟亚洲大相迳庭的衣装与配件给吸引住,迷失在狂放吸睛的款式当中。

好多从来没想过真的有人会穿上街的打扮,在英国全都看得见。例如盛夏晴天时,青少女会穿著露出大片肚子的短版小可爱晃荡,而下半身也可能单穿贴身的黑色内搭裤就这样上街,即使肚肉随著步伐迈进会微微抖动、屁股形状不一定十分完美,她们也不感到尴尬害羞。

legging.JPG  

↑我觉得以上是非常英国的打扮: 包包头与狂乱发型、各式内搭裤、短版上衣、超高高跟鞋或者球鞋。

makeup.JPG  

↑左图为已逝英国歌手艾美怀丝(Amy Whinehouse),右为英国影星绮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两人的妆容在英国都蛮常见的。艾美怀丝最著名的就是那个又粗又黑的上扬眼线,看起来相当具有戏剧效果,然而这种眼线在我们学校的学生职涯中心的职员脸上也会出现;绮拉奈特莉的深浓眼线更为普遍,许多英国女生都画著框住全眼的眼线,然后稍作晕染。

 

另外,他们似乎也把美国文化视为流行,American Eagle及hollister在英国同样是年轻族群梦寐以求的品牌之一;许多衣物上看得见美国国旗作为装饰;住在同一个flat的英国女孩喜欢观看的节目是The Simpsons,似乎只有在流行音乐方面英国还保有了强大主权。

绅士及古典学生气息已被包装为上流社会的专利,如果说美国的Ralph Lauren是成人高级阶层的休闲选择,那么Jack Wills大概就是英国有钱学生阶层的表征。即使一件印有Jack Wills的基本T-shirt就只是一件T-shirt,要价大约25镑 (一般基本T的价位介在3-15镑之间),有些年轻人仍然买下来当作名牌一样穿著炫耀,而那也是他们在整间店里负担得起的少数品项。在这情况下,绝大多数年轻人宁愿选择花俏流行一点的款式,至少可以享有变换穿著的乐趣。 

虽然在英国很爱逛街,可是下手的机率没有想像中那么高。在于穿著方面,一直觉得自己无法融入这股英国主流。试衣间中的自己,老是不知哪边看起来不对劲,这些衣服很棒,可是穿在身上就是喧宾夺主,或许因为我没有深邃的西方五官来压过这些衣服(泣)。

 

英国年轻人的流行挺好观察的,每天走路上学就大概知道大家都穿什么衣服。一开始觉得欣赏路人是相当新鲜有趣的事情,没多久就乏味了--这时候庆幸自己到了法国,一个我在八天之内还暂时说不出太多流行的国家。

在巴黎我只说得上来很多男生爱穿黑色皮衣或者长大衣,可是款式却说不上来。可是在英国我可能马上可以把带你到特定的店里,告诉你这就是刚刚那位路人身上的外套款式,而且今天总共有六个男生穿著同款不同色的外套。

巴黎女生的妆容不再是英国那般浓厚的睫毛膏、眼线与红唇,身上也不一定有浓烈的香水味,没有包包头或者走乱发路线的女孩,每个人都让头发采取最自然的姿态。啊,也终于没有单穿内搭裤出门的人了。

曾经在学校的Global Cafe里面问过一位丹麦人,「你觉得英国跟丹麦有什么差别?」现在想来真是天真可爱的问题。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欧洲,却有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不同风格,当初还傻不溜丢以为所有欧洲人都是一个样。「呃,相当不同...非常不一样。就连女生都长得完全不同。」丹麦交换生是这么回答我的。

不得不先提醒,虽然被誉为时尚之都,巴黎也不是每个人都穿得相当赏心悦目。不过普遍来说,巴黎人最让我感到惊奇的事情在于许多人都穿著基本款式的衣服,比如女孩穿著简单的条纹上衣、长版夹克、短筒靴,却不让人感到大众化。即使是看似平凡无奇的衣物,或许一件大衣,或是一双没有特别细节装饰的牛津鞋,也可能只是一件直坑条绒布裙,他们却能利用各种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让自己显得相当不同。瞧瞧这是他们男装衬衫的选择! 有许多俏皮幽默的印花和配色;而且领带或者领结之间的选择也是一门大学问呢!

IMG_3587.JPG IMG_3588.JPG  

(摄于2013五月的巴黎玛黑区)

 

个人认为他们是把服装搭配提升到整体层次的厉害民族,不像许多人一样只顾及单一细节。所谓的整体层次,精确来说即发型、发色、围巾、上衣、外套、皮带、下著、袜子、鞋子、包包以及其他珠宝和配件,这般从头到脚的整体协调性。

一般人如果能够顾及上著和下著就不会太差了,可是巴黎我所看见的一些人,老人家、中年人或者年轻男女,全身上下都相当美妙地融合在一起,挑剔不出哪里可以更动。或许衣物都挑基本款式就是他们办到整体协调的要诀吧!

IMG_9985.JPG  

(摄于2013五月的巴黎蒙马特。)

 

在台湾以女生为例,我觉得常常犯的毛病就是被一件衣服的细节给吸引,而不顾一切地买下来。

「这件毛衣好可爱!它是我最喜欢的粉红色、上面有白色小毛球装饰,天啊! 背面还有蝴蝶结装饰! 真是太精致了!!」在看e-shopping版或者逛街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人做出这样赞叹。去过法国一趟之后,我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融入这样的情境了。

是啊,有白色毛球又有蝴蝶结的毛衣很精致又很特别,so what? 只要全身搭配不起来,穿衣服就不会给人好看的感觉。有太多女生在全身上下都穿了自己喜欢的单品、结果反而带著浓厚路人感的原因或许就在这,因为她们已经被衣服的细节埋没了。别人看到的要嘛是一个不清爽的搭配,不然就是只注意到细节,而忘记看到的这个人是什么气质。只顾著上半身的打扮而忘记下半身鞋子的搭配,或者忘记外套穿上去之后又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等等,这些都是让人看起来跟路人们水乳交融的原因XD

在巴黎待了八天之后,终于慢慢想起「是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这句很久以前就听过的名言;日后在买每一件衣服、配件的时候,终于开始很认真地端详镜子中的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买了之后又要如何搭配的问题,越来越不容易购物欲被冲昏头。

自己到现在仍然不是穿衣高手,一直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过「放掉对于不重要细节的坚持、转而注重衣服的色彩与材质呈现出来的感觉」这件事情帮助了我不少,还有,想想「今天出门想要呈现出什么气质」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对于衣服本身到底抢不抢眼、有什么特殊设计的细节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选购因素--以前会因为橘色很亮眼就买橘色的针织衫,可是从来没正视某些橘色一点也不适合自己肤色,或者跟牛仔裤搭起来虽然亮眼、却不和谐的问题。除了与自己肤色搭配以外,现在会更加谨慎考虑颜色是否有呈现出高级的质感。举例来说,看久了台湾的成衣,会发现同样是绿色,有些绿色染在毛衣上面看起来就是廉价,要以更细微的感受去体会自己穿了这个色以后是否能提升整体气质。

至于材质方面的考量,以围巾为例,不同的质料除了带来不同程度的保暖效果,还会影响到围在脖子上的「挺度」。有些围巾是便宜的棉线织成,适合天气没那么冷的时候使用,棉质围巾如果想要创造出立体的围巾线条,就必须要增加厚度或者针织密度来提升份量。至于毛料或者是Cashmere的围巾,本身已经有相当良好的保暖效果,因此通常都以薄围巾的形式出现,不需要过多份量来保暖;同时,摸起来也没有棉围巾那么柔软弹性,反而具有一种较难延展的韧性,也因此容易塑造线条。

IMG_5611.JPG  

这张是毛料围巾,我想指的围巾线条就是那种自然产生的折痕。

IMG_5612.JPG

↑这张是非毛料围巾(应该是化纤),需要比较厚的份量才能达成同样的折痕。

IMG_5614.JPG 

↑两条围巾的材质近拍。右边那条需要紧密的织法才能增加立体感。

最后一点,回台湾后越来越不爱买网拍了。因为我发现目前穿起来最好看的衣服,往往都是经过自己试穿的那些。站在服装店的镜子前面,亲自确认肩线、衣长、颜色等等条件是相当适合自己的一件衣服才下手。网拍虽然也提供各种长度的丈量,却还是没有办法让人完全想像出一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的版型;颜色会有色差、而材质也往往收到了才能确认。

也许网拍可以买到物超所值、穿起来还不错的衣物,但终究就只是「还不错」而已,难以帮助你更进一步提升穿著。也许我宁愿花多一点钱,在有折扣的时候亲自去店里挑选吧!

 

顺便一提,个人认为法国人普遍喜欢年轻、俏皮的风格。即使是走路蹒跚的老人家,也会运用鲜艳的蓝色袜子和蓝色毛衣增添活力;博物馆里的管理员一头白发,可是身上简单的黑色大衣、米色长裤搭上一双正红色牛津鞋便神来一笔般地使自己看起来年轻有型;

IMG_3492.JPG 

 IMG_3549.JPG  

(两张图片皆摄于2013年五月的巴黎。上图: 左岸 Saint-Germain区。下图: 庞毕度中心。)

 

年轻女孩则善用各式丝巾增添打扮感,并且热衷于二手衣店里面耗上一整个下午寻宝,想要找出独一无二的好衣服;时装店里面常见的是明快的亮绿色、鲜红色或蓝色的衣物做为门面,也许大家外套清一色黑灰或者褐色,脱下外套是另外一番风景吧。

IMG_0436.JPG  IMG_3563.JPG

(摄于2013五月的巴黎玛黑区)

 

忘记看哪本书提到,法国女生并不爱LV那种贵气名牌包,因为他们觉得揹起来很老气。或许这是真的吧? 通常都是有钱的亚洲观光客在疯狂扫货。我觉得agnes.b以及Longchamp确实是他们喜爱的风格,简单俐落、具备了功能性和搭配性。高贵一点的话,或许是Lancel或者Michael Kors那种风格的品牌,不过这方面我就没有特别观察了:P

 

另一方面,我相信一个国家的美感是可以被培育的,长期习惯了追求美,便可以形成日常中再平常不过的要求。

关于法国的美感,我是到了其他国家才发现他们有多么厉害。当时在巴黎玛黑区进行Window shopping时,时间简直过得飞快,不知为何每一家店从外面看起来都好吸引人,即使知道这区价位贵到爆炸,总是忍不住跑进去看看。顺便附上玛黑区部分街景! 可惜没有什么橱窗特写,当初我没有想过自己会写blog,所以没有拍太多照片...光是逛街我就来不及了啦!!

IMG_0590.JPG

IMG_0571.JPG IMG_0576.JPG  

(以上三张图片皆摄于2013五月的巴黎玛黑区)

 

在那区第一次发现了一个叫COS的牌子,这是H&M旗下一个走高价极简风格的牌子,当时店里的陈列和商品给人感觉起来相当清爽年轻,从少女到中年妇女都可以在里面找到适合的商品。而我买了一件材质良好、布料织纹紧密又泛著微微光泽的素T,提著袋子在玛黑区闲晃,一边吃著有名的犹太食物Falafel (法拉费),对于自己能够发现这一间好店感到愉悦无比。而那时最有意思的是,似乎法国女性们也相当喜爱这牌子,一个小时内有三组路人问我这家在哪一条街上,只因为她们看见我提著印有大大Logo的提袋。

如此受到欢迎的一个品牌,转换场景到伦敦,COS变成一家使我相当失望的服装店,里面贩卖的款式都十分老气,橱窗布景也完全吸引不了我,感受不出是我曾经购买的店家。而我造访巴黎与伦敦的COS的时间,事实上才相隔三天而已。

这让我惊觉到法国采购人员美感与英国可谓截然不同,以及巴黎人在处理橱窗摆设与店内空间的水准之高。

再举另外一个品牌,同样是在玛黑区发现的好店Uno de 50。这是一间来自西班牙的银饰品牌,作品风格强烈大胆,适合做为全身highlight使用,许多欧美游客在里面挑选项链与戒指。当我在西班牙Córdoba看见同一品牌时不禁愣住,虽然巴黎是法国首都、哥多华是西班牙南方城市,两者之间的差距真的有那么大吗?前者的店面陈列让人从巷子远远走来便打定主意进去参观,后者却让人以为是一般廉价首饰店的外观,感受不出一条项链至少80欧以上的价位。底下是网路上搜到的巴黎店局部照,不过找不到橱窗摆设就是了:(

其实这只是店的四分之一而已,另外一半空间也很有意思。虽然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不过实际走在里面时是让人感到舒适自在、又可以发现新意的感觉唷!他们将大型项链挂在人型半身上面(图二),像是衣架一样,让项链以挂姿展示,不再是平面摆放。另外墙面上是数量惊人的戒指与手链选择,真是让人逛得超开心的啦!

unode501.jpg unode502.jpg

unode503.jpg  

只能说法国人的生活美感真是太厉害了,光是一间服饰店就能不著痕迹地让人想要进去参观。到现在我都还想不起来这两家品牌的分店是如何营造外观与内部,但至少想得起来在法国发现这些店家时的强烈购物冲动XD

 IMG_3467  

(摄于2013五月的巴黎,不知道当时地理位置。)

 

我觉得时尚或者好看的穿搭完全见仁见智,也许有人爱英国时尚爱得发狂,巴黎并不是唯一解。我也觉得西班牙的女生们非常擅于打扮,稍微褐色的肌肤配上各种鲜艳颜色的衣著、凉鞋、夸张的首饰完全不冲突,走在街上很容易就能发现令人激赏的穿著。放上一个我在同是南欧国家的希腊旅行时看见的穿著,右边那位女生应该是观光客,不过我觉得西班牙的穿著带有这样的感觉--即使使用萤光色系也相当顺眼。

IMG_3814.JPG  

(摄于2013年七月中旬,Oia, Santorini Island, Greece)

 

总结来说,巴黎是带给我衣著方面最多刺激的一个城市。法国人以看似最不起眼、最温和的穿著带给我震撼,当我还没看清他们是怎么装扮自己时,就已被网入他们强大的生活美感当中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