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醫20餘年,經常會接觸一些被過度檢查和治療的患者。

  這些患者分為兩類,一類是患者自己把一些小問題擴大化,多家醫院求醫、反覆檢查,手裡拿了一厚沓子病歷、各種化驗、各種檢查,然後和你絮絮叨叨的說著她的種種不適,但是當你去翻看既往的化驗檢查、進行體格檢查時,往往發現患者非常健康。另一類是被動的過度檢查和治療。患者僅僅因為一個問題去了某些不正規的醫院,被醫生一通檢測,發現其它「重大」問題,原來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但是在新的「重大問題」上花了數千元。當錢已經花光後,恍然大悟,應該換一家正規醫院重新檢查和治療,發現患者已經被帶入了歧途,而患者最初求醫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今天說說亂象叢生的盆腔積液。

  盆腔積液是一個超聲診斷。少量的積液臨床無法診斷,只能通過超聲檢查。婦產科的患者做盆腔超聲的時候,會經常有這樣的字樣出現:盆腔少量積液。

  很多患者看到這句診斷就非常的緊張,而也確實會有些醫生,因為盆腔少量積液,給患者戴上慢性盆腔炎的帽子。而患者就像永遠不能摘帽的地主一樣,見了醫生就會說自己曾經患過慢性盆腔炎、附件炎。並且可能吃了很久的各種抗宮炎片、婦科千金片、中藥灌腸等等。

  這些中成藥既不能治療婦科的炎症,也不能消退根本不是炎症引起的少量盆腔積液。

  先了解一下盆腔積液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的盆腔和腹腔是相通的,腹腔內有肝臟、脾臟、腸管、大網膜等器官,盆腔內有子宮卵巢、膀胱、直腸等器官。器官表面被覆腹膜與腹壁的腹膜形成一個閉合的腔隙。這個腔隙當然不能是乾燥的,如果是乾燥的,那麼腸管蠕動的時候,我們該是多麼的疼痛啊。這些液體就是腹膜產生的,也會經腹膜吸收,持續的產生、吸收,維持平衡。有時候稍微多一些,在盆腔最低處道格拉斯窩就會形成積液。另外,女性卵巢排卵時卵泡液流出、月經時經血的逆流到盆腔在超聲下都會表現少量的盆腔積液。這些積液都是生理性的,無需治療。

  如果患者有內外科疾病和一些婦科疾病,那麼這些腹水會大幅度增加,會超出盆腔進入腹腔,我們稱之為腹腔積液。

  盆腔積液,腹腔積液是超聲檢查和診斷,量多的時候,能通過體檢叩診檢查出來,腹水量更多的時候,腹部會膨隆。超聲能分辨是液體,鑒別這些積液是血液、膿液還是炎症滲出液、漏出液還真的需要一番功夫。

  如果積液比較多,或者伴有其它癥狀,那麼要考慮患有內外科、婦科疾病了。

  哪些疾病會產生盆腔積液甚至腹水?

  先說婦科相關的疾病。第一個要想到的是宮外孕、黃體破裂。宮外孕、黃體破裂是出血性疾病,宮外孕一般是指輸卵管懷孕造成的輸卵管破裂或者流產,導致出血。。流產型的出血少,積液也會較少,破裂型的出血多,盆腔積液會增多,甚至達到腹腔。出血量多,會導致患者失血休克。宮外孕最突出的癥狀是尿妊娠試驗陽性,伴有突發性的下腹疼痛。超聲除了看到盆腔積液,可能看到附件區域的包塊。宮外孕是婦科急診,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黃體破裂是卵巢排卵後形成的黃體組織,比較脆弱,富於血管。黃體期性生活偶爾會導致黃體破裂而出血。出血量一般比宮外孕出血少。保守治療機會比較多。

  外科疾病。臟器破裂,如肝脾破裂會表現為腹腔內出血,但會有外傷史、伴有上腹部疼痛。空腔臟器破裂,如胃腸、膀胱等,消化液、尿液進入腹腔也會表現為盆腹腔積液,但因為強烈的化學刺激,會有嚴重的腹膜炎癥狀。

  卵巢腫瘤。惡性卵巢腫瘤通常會伴有腹水。有時以腹水為首發癥狀。腹水中會有大量的癌細胞。伴有腹水的惡性卵巢腫瘤在腫瘤分期上會上升。

  肝臟疾病。肝硬化、肝癌等肝臟疾病通常肝臟合成蛋白功能障礙,會出現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導致血液的膠體滲透壓過低,而造成液體大量露出指腹腔,形成腹水。

  腎臟疾病。一些腎臟疾病會有蛋白尿,也會因低蛋白血症而發生腹水。

  無論是肝臟原因還是腎臟疾病出現的低蛋白血症性腹水,同時可能伴有胸腔積液、心包積液、下肢水腫、眼瞼水腫等。當然肝腎功能、肝脾超聲等都可能發現異常。

  結核性腹膜炎。目前結核感染又有增多的趨勢。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常常導致大量的腹水、腸粘連。初期時以腹水為主,後期腹水減少,腸管粘連。結核感染常常有低熱、盜汗癥狀,晚期會有腸梗阻表現。但最早期的時候,癥狀不典型時可僅有少量盆腔積液。

  上述就是可能有大量盆腹腔積液的一些疾病。下面在說說由於少量盆腔積液,常常被診斷的疾病吧。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急性的需氧菌、厭氧菌、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體引起的上生殖道感染。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和盆腔腹膜炎。

  通常患者有腹痛、發熱的癥狀。婦科檢查的時候,要有子宮壓痛、附件壓痛、宮頸舉痛。婦科檢查的「三痛」是最低的診斷標準。如果有體溫升高、宮頸分泌物呈膿性,並培養出病原體等結合癥狀,能支持盆腔炎的診斷。如果子宮內膜活檢病理證實子宮內膜炎存在、陰道超聲、核磁共振顯示輸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積液、伴盆腔少量積液、輸卵管卵巢包塊或者腹腔鏡手術所見都能明確診斷。

  綜上所述,診斷盆腔炎,最基本要有盆腔痛的癥狀、有感染的病原以及細菌感染引起的全身表現、最重要的確定診斷的是盆腔器官的病理和影像學改變。單純的無癥狀的、少量的盆腔積液不能診斷盆腔炎。

  再說所謂的「慢性盆腔炎」吧。我為什麼畫上引號呢?因為現在在《盆腔炎性疾病診療規範(修訂版)》中不再有這個診斷名詞了。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過度診斷和治療的重災區,往往發現盆腔少量積液,或者患者主訴腹痛的,輕易的就被醫生扣上了慢性盆腔炎的帽子,而給與各種抗生素、中成藥、灌腸、沖洗、紅外線治療。

  盆腔炎性疾病治癒後,是不是會長期成為慢性盆腔炎呢?盆腔器官感染後,經過抗生素、手術治療後,細菌、衣原體、等病原體清除後,疼痛癥狀消失、體溫會下降、白細胞會下降、盆腔的膿液會吸收,這樣就是治癒了。但是如果感染嚴重,治癒後原來病原體感染對器官的損害可能會長期存在。最嚴重的表現是輸卵管傘端粘連阻塞,輸卵管扭曲,輸卵管與卵巢粘連。有時,會發生輸卵管的積液。這些改變對健康沒有影響很小,但會嚴重影響生育,會導致輸卵管性的不孕。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時通而不暢的輸卵管也容易發生宮外孕。

  輸卵管的粘連阻塞,是輸卵管炎症的後果。有些不嚴重、不典型輸卵管炎症,無明顯腹痛、發熱等的病程,依然會反生輸卵管的粘連、阻塞。

  急性盆腔炎後的盆腔粘連、輸卵管扭曲、阻塞,不是慢性盆腔炎。因為,不具備炎症的要素:變質、滲出和增生,也不具備感染的要素:病原體的感染。因此完全無需抗感染、抗炎治療。

  那麼這種粘連怎麼治療?

  無生育要求的,不需要治療。

  有生育要求的,可以通過介入、手術促進輸卵管的通暢。如果這些方法失敗,可以考慮繞開輸卵管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也就是常說的試管嬰兒受孕。

  少量無癥狀的盆腔積液,一般是生理性的。多量有癥狀的盆腔積液,有可能不僅可能是盆腔炎,也需要和其它婦科、內外科疾病鑒別。

  不要為無癥狀的少量盆腔積液、所謂的慢性盆腔炎、輸卵管阻塞導致的不孕進行無謂的治療。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