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內預習五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手段是預習。「凡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語文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它常常影響著教學的終極效果。鑒於學生課外預習易流於失控的弊病,現就高效、省時的課內預習五法略論一二。

一、四字預習法。

四字即「查、看、讀、標」,查一查,找出生字詞,藉助工具書註上拼音,弄清某些字義詞義;看一看,看懂課文注釋,了解寫作背景、語文知識及有關詞語意義;讀一讀,審題辨體,總攬全局,觀其大略,初步划出段落層次,歸納中心段意,分析選材、謀篇、語言等方面的特點;標一標,對某些自認為重點難點疑點的字詞句段,運用不同符號標誌出來,留待後面聽講。這是常見的預習方式,利於培養學生整體閱讀、質疑問難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運用於篇幅短、中心明、層次清的課文,尤其是運用於自讀文,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等文。

二、練習預習法。

即指導學生參照「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與「思考與練習」進行預習,這些提示和練習或提供背景材料,或揭示文章內容,或暗示結構章法,或點出含蓄深刻的語句,或督促學生拼音解詞,或要求學生揣摩詞語、句式的錘鍊與運用,或提示學生求同尋異……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此作為預習的參照物或出發點,能動查字釋義、梳理結構、歸納中心、概括特點,並以此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而展開教學,這樣,預習可收到有的放矢、突出重點之效。此法適用於篇幅長、重難點集中、練習中設疑全面的課文,如《紀念劉和珍君》等。

三、目標預習法。

布魯姆說:「目標是預定的教學成果。」教師可根據《課程標準》、單元、課文的要求,根據課文的重難點和學生的現有水平,進行目標學習,且適度分解,設計出一些指引學生思維去向、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問題,使學生按既定目標、順一定思維坡度去定向檢索、查找、讀寫、思考、歸納,藉助已有知識去完成一般的理解和運用的低層次目標,並快速整理、闡釋、比較、遷移,為實現較高層次的目標打下基礎。這種預習法導向明確,可指導學生思維縱向掘進,避免在枝節問題上糾纏不休,適用於難度大、隱含信息多、語言晦澀的課文,如《赤壁賦》等。

四、習題預習法。

針對學生不善於發現問題的現狀,教師要敦促學生利用現有條件,認真閱讀自己擁有的資料中的習題,對照課文進行預習,以體現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此法優點很多:習題一般按課文段落順序排,重點突出,難點分散,知識點集中,可避免盲目性。還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預習中發現自己未能發現或不能解決的問題,產生「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心理狀態,激起要求解決問題的心理動勢。此法尤其適用於知識點較多的課文,如《包身工》等。

五、「完形」預習法。

格式塔心理學「完形壓強」理論認為,人們通過感覺知覺所得到的是一個個「完形」,人的心理對環境提供的完形作用,就是學習。當人們在觀看一個不規則、不完滿的形狀時,會產生一種內在的緊張力,迫使大腦皮層緊張活動以填補「完形」,從而達到內心的平衡。根據這一原理,教師可利用「思考和練習」中的空白表格,或自行設綱織網,創設空白,列示少數已知點(即格式塔參照物),空出若干知識點,鼓勵學生預習課文,按圖索驥,定向搜索探求,填補「完形」而整理出縱橫有序的「格式塔整體」。此法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利於學生整體感知、高屋建瓴。適用於單元整體預習和內容龐雜、頭緒繁多的課文,如《師說》等。

以上五法可綜合使用,亦可單獨運用,有些評議只須採用某一法預習某一兩項專題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指導學生預習時,要根據課文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相機調控預習時間,並經常巡迴指導、及時檢測預習效果,還要將教法與學法融為一體,使教師的精心設計與學生的勤於預習、會用學法相結合。當然,若將課內預習與課外預習相結合,則效果更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