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廓在隋唐群雄中顯得格外突出,原因就在於王君廓這個人實在是個小人,慣用的招數就是詐敗、詐降。為了一己私利什麼人都能出賣。但他確實帶兵打仗有一套,降唐後跟隨李世民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戰功赫赫,更是在攻打王世充的過程中曾用13名騎兵打敗了上萬敵軍。但王君廓的狠辣多疑終於還是害了他自己,因為不認識草書,而懷疑別人要害他,於是叛逃突厥,路上被野人殺死。《隋唐演義》中大刀王君可的歷史原型就是王君廓。

王君廓自幼就是孤兒,跟著叔叔生活,稍微長大後就成了村裡的禍患,原因就是他喜歡偷、盜、搶。曾經把插滿倒刺的竹筒蓋到一名商人的頭上,然後把商人賣的絲綢全部偷走,當商人好不容易把頭拿出來,王君廓早逃之夭夭了。隋末大亂,王君廓想讓叔叔和他一起聚眾為盜,但他叔叔不肯,王君廓就誣陷叔母和鄰居有私情,並攛掇叔叔殺了鄰居,這樣他們就不得不走上了逃亡之路進而落草為寇了。

最開始,王君廓能聚集的人馬並不多,在與隋軍的對決中處於弱勢,但王君廓並不按常理出牌,他先後兩次靠著詐降從丁榮、宋老生那裡逃脫。王君廓、韋寶、鄧豹的人馬雖然不多,卻是起義軍拉攏的對象,617年,李淵和李密都向這支起義軍拋出了橄欖枝,經過商量,三人決定投靠李淵,而王君廓卻是存了別的心思,趁韋寶、鄧豹兩人不注意,出兵襲擊兩人,然後投了李密,只是李密並沒有重用王君廓,所以王君廓在第二年又投了李淵。

投了唐的王君廓可謂戰功赫赫,尤其是在攻打王世充和竇建德的過程中,王君廓奉命截斷了王世充和竇建德的糧道,就是在攻打王世充的過程中,王君廓詐敗而逃,僅用13名騎兵的兵力就打敗了王世充的一支萬人隊伍。也因此,李淵才說:「爾以十三人破賊萬,自古以少制眾,無有也。"

之後又在平定劉黑闥叛亂中立功。然後鎮守幽州,625年大破突厥入侵,被李淵徵召入朝,特賜御馬,並准許他在殿上騎馬而出,這是何等的榮耀。但在626年王君廓奉命輔佐幽州都督李瑗的時候,再次展現了他的小人行徑。李瑗和李建成交好,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被李世民殺死,朝廷派人到幽州召李瑗入朝,李瑗很害怕,就和王君廓商量。當時李瑗對王君廓很是信任,卻沒有想到王君廓卻在算計李瑗,為了建功,王軍廓攛掇李瑗起兵造反,然後又殺死了李瑗,帶著李瑗的頭顱進京領賞。毫無意外的,李世民登基後,王君廓因功被封為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食實封1300戶,和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幾人的食實封是一個級別的。

然後王君廓就回了幽州,太平日子一過,心裡就不舒服。王君廓在幽州蠻橫跋扈,不遵守法紀,當時的長史李玄道很看不慣王君廓的做派,於是經常用朝廷的法度來約束王軍廓,兩個人的關係鬧得很僵。627年,王君廓奉旨入朝,李玄道給自己的從舅房玄齡寫了一封信,托王君廓捎去。結果王君廓在路上越想越害怕,生怕李玄道是要向房玄齡告發自己,於是就私自拆開了信件。李玄道寫的草書,王君廓一個也不認識,這更讓他確信李玄道是要告發他,於是到達渭南的時候,他殺死了驛站小吏,然後逃亡突厥,因為太過緊張,顯得形跡可疑,被路上的野人所殺。

李世民本想念王君廓的戰功,給他收葬,待他的家人還和從前一樣,只是王君廓素來不招群臣喜歡,又做下叛逃之事。所以御史大夫建議奪其封邑。李世民最終將其貶為庶人,收回封邑。做下這些事後,即便曾經的功勞再大,也不可能進入凌煙閣成為大唐真正的功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