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彼得证道及早期教会的样式

第三课

经文:使徒行传2:22-47

主题:彼得的福音证道

早期教会的样式

焦点:教会的优先任务

大纲:

在耶路撒冷作见证(1:1-7:60)

[教会的建立]

五旬节的那一天(2:1-41)

彼得的证道词(22-41)

早期教会的样式(2:42-47)

介绍:

圣灵在五旬节以一种神奇的、实证的方式降临,而彼得解释说:这是对约珥书2章预言的部分应验,而且救恩临到「凡求告主名的人」(2:21)。

彼得的证道词的主体集中在讲福音,就是复活的基督,而且要求有响应。圣灵的作工是令人信服的,在那一天有3000人得救。然后路加描述了一幅早期教会的样式。请记住:神的话从来没有改变。

观察与注释:

彼得的证道词(2:22-41)

彼得的证道词的开场白是在2:14-21,而主体信息从2:22开始。

信息(2:22-36)

彼得在他的证道词中讲了以下几个要点:

神用耶稣所行的异能、奇事和神迹记号,证明了他就是弥赛亚(2:22)。

耶稣「按著神的定旨、先见」被钉十架(2:23;见启13:8;弗1:4-12)。

耶稣被「无法之人」钉上十架(2:23)

注意:以上两条都是真的。

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将死的痛苦解释了」(2:24)。

大卫在旧约里预言了「圣者」──弥赛亚的身体复活(2:25-31)。

耶稣就是大卫所预言的那一位,也是使徒们对他的复活作亲眼见证人的(2:32)。

神刚刚证实了彼得所说的,通过以下两件事──

基督的升天──坐在神的右手。

向信徒浇灌圣灵,就象他们刚刚看见和听见的一样(2:33-35)。

所有的犹太人都应该知道耶稣是──

主(神)(见太1:21-23;罗10:9-11)

基督(弥赛亚──受膏者)

「以色列全家」要对耶稣的被钉负责任。

不要忽略彼得的证道词的内容,因为这是对福音信息的一个经典表述(又见林前15:1-3)。

响应与邀请(2:37-41)

圣灵在人心里造成了巨大的响应,许多人都信了,因为他们──

「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们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2:37)

彼得在2:38的邀请是既简单,又深入的。本质上,他是要求他们必须悔改,,这样就能

罪得赦免

领受所赐的圣灵

奉耶稣的名受洗

这句话常被人错误地用来教导说,受洗是得救的必要条件。对此有几条要注意的:

首先,难解经句,如徒2:38,必须被意思清晰的经句来解释。而上百句经文都指向说,救恩是单单靠信心,就如徒2:21。

其次,悔改意味著心志转变,结果是转向神,而转离罪(见路3:7-8;可1:4,15;徒26:20)。悔改是使人得救的信心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什么分开的行为。

(-)悔改

使人得救的信心

(+)相信

中文版注:信──靠

||èè||

悔──改

第三,是悔改,而不是水洗,带来对罪的赦免(见路24:46-48;徒10:43)

第四,水洗是的得救后的外在的顺服行为,它演示出因圣灵作工而在人里面的重生。

第五,圣灵被不偏不倚地赐予一切相信的人,而不是一切受了水洗的人(见约7:39;徒1:5-8;2:33)。

有两个可以接受的办法来对待徒2:38的表面印象:

「叫你们的罪得赦免」一句的原文中的介词可以被翻译为「因你们的罪得了赦免」。水洗应是在被赦免之后。

「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一句基本上是一个括弧性的插入语,完全可以被放在「罪得赦」或者「所赐的圣灵」之后。那样,2:38就读作:

「你们各人要悔改,叫你们的罪得赦免,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又要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

彼得接下来就支持说:神的赦罪和赐圣灵的应许是给予「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的神所招来的。」

彼得象保罗一样,都支持得救必须先被神拣选的教义,但又不否认人必须自己要信的另一方面(见徒13:48;约6:44;但12:1;启13:8;21:27)。

注意,彼得的信息还有很长,并包含了另外的关于得救的劝勉(2:40)。

圣灵在那一天作了非常巨大的工作,就是叫人知罪、引人归主、和使人重生,以致在那天有3000个灵魂得救。注意以下顺序: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2:41)

水洗发生在接受神的话之后(约1:12)。彼得信息里所讲的就是神的话(见帖前2:13)。

路加接下来记载了初期教会的样式,他们做了什么是对今天的教会很有启发意义的。

初期教会的样式(2:42:47)

这一段在圣经里最清楚地告诉我们教会的优先性应该是如何安排的。

注意教会的以下特征:

「他们都恒心」──

遵守使徒的教训

彼此相交(团契、伙伴关系、分享,见2:44-45)

掰饼(主餐)

祈祷(2:42)

众人都有──

「惧怕」(敬畏的心)

「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2:43)

分享财物以满足大家的需要(2:44-45)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2:44-45)

结果,他们就「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景象啊,人人都把自己完全献给基督和他人。这就是基督的身体所应该做的事──

祈祷

赞美和感恩

彰显神的能力

团契、相交

满足人的需要

分享福音

教导圣经

享受神并且大家彼此享受

这一段教给我们教会的四项首要任务,见下图:

走出去

把教会外面的人带进教会来

───

传道

传扬福音;把人带到基督面前,为在主里建立他们(2:37-41;又见1:8;2:21)

聚起来

造就

教导、训练、在主里建立、装备、使渐长成熟、劝戒、警告、使在神的话上扎根(2:42)

建立那些教会里的人

团契

聚会,为满足彼此在物质和灵性各方的需要;互相劝勉、鼓励、辅导、分享、参与(2:42,44-45)

「所有信了的人」

敬拜

惧怕、敬畏、赞美、祈祷、荣耀、服事、歌唱,为神得荣耀(2:42-43,46-47)

因此,教会的目的就是:

走出去,把失丧的世人带进教会来

聚起来,把得救的人建立起来赞美神(又见西1:28-29)

指导研经题

使徒行传2:22-47

你如何理解徒2:23中的两句惊人的声称,让它们一致起来?

彼得的第一次讲道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按照这一段,福音的正确内涵是什么?

若没有基督从死里复活,能有基督教吗?

是什么让犹太人「觉得扎心」?

福音事奉总是要求一个响应?

为什么徒2:38不能被解释为教导水洗是得救的条件?

这一段如何既教导拣选,又教导凭信心得救?

使徒行传中的初期教会在优先性方面表现出什么特征?

在使徒行传2:42-47中表现出了重要特征有哪些在今天的教会还存在?有哪些不在了?为什么?

教师手册

教导重点:第三课

经文:使徒行传2:22-47

金句:「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掰饼,存著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2:40-47)

主题:彼得的福音证道

早期教会的样式

焦点:教会的优先任务

主旨:教会的目的是:走出去把人带到基督的面前,并让他们聚起来,为在基督里建造他们。

教会首要的任务应该是──

走出去传福音(领人到基督的面前)

在圣灵的大能下分享福音(1:8;2:36,40)

确保传讲真福音,并高举基督(2:22-24;2:21,38)

显明圣灵的果子(2:37,41)

聚起来,目的是为了──(建造肢体)

敬拜──祷告、赞美、感恩、歌唱(2:42-43,46-47)

装备──教导圣经(也就是「使徒的教导」;见弗4:11-12;提前3:15-17;西1:28-29)

团契──信徒生命的相交(2:42,44-45)

互相白白地满足彼此的属灵、情感和物质的需要

享受其它信徒的陪伴和鼓励

参与领主餐(拜饼)

结论:既然教会的目的是如此地清晰,我们为什么不这样行?

应用问题:

你个人是如何参加「教会」的活动的?与本段经文相对比,这个「身体生活」如何?

对不合乎圣经的活动、节目或实践,应该如何改进?

——莫克《使徒行传系统查经课程》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