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彼得證道及早期教會的樣式

第三課

經文:使徒行傳2:22-47

主題:彼得的福音證道

早期教會的樣式

焦點:教會的優先任務

大綱:

在耶路撒冷作見證(1:1-7:60)

[教會的建立]

五旬節的那一天(2:1-41)

彼得的證道詞(22-41)

早期教會的樣式(2:42-47)

介紹:

聖靈在五旬節以一種神奇的、實證的方式降臨,而彼得解釋說:這是對約珥書2章預言的部分應驗,而且救恩臨到「凡求告主名的人」(2:21)。

彼得的證道詞的主體集中在講福音,就是復活的基督,而且要求有響應。聖靈的作工是令人信服的,在那一天有3000人得救。然後路加描述了一幅早期教會的樣式。請記住:神的話從來沒有改變。

觀察與注釋:

彼得的證道詞(2:22-41)

彼得的證道詞的開場白是在2:14-21,而主體信息從2:22開始。

信息(2:22-36)

彼得在他的證道詞中講了以下幾個要點:

神用耶穌所行的異能、奇事和神跡記號,證明了他就是彌賽亞(2:22)。

耶穌「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釘十架(2:23;見啟13:8;弗1:4-12)。

耶穌被「無法之人」釘上十架(2:23)

注意:以上兩條都是真的。

神叫耶穌從死里復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2:24)。

大衛在舊約里預言了「聖者」──彌賽亞的身體復活(2:25-31)。

耶穌就是大衛所預言的那一位,也是使徒們對他的復活作親眼見證人的(2:32)。

神剛剛證實了彼得所說的,通過以下兩件事──

基督的升天──坐在神的右手。

向信徒澆灌聖靈,就象他們剛剛看見和聽見的一樣(2:33-35)。

所有的猶太人都應該知道耶穌是──

主(神)(見太1:21-23;羅10:9-11)

基督(彌賽亞──受膏者)

「以色列全家」要對耶穌的被釘負責任。

不要忽略彼得的證道詞的內容,因為這是對福音信息的一個經典表述(又見林前15:1-3)。

響應與邀請(2:37-41)

聖靈在人心裡造成了巨大的響應,許多人都信了,因為他們──

「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們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2:37)

彼得在2:38的邀請是既簡單,又深入的。本質上,他是要求他們必須悔改,,這樣就能

罪得赦免

領受所賜的聖靈

奉耶穌的名受洗

這句話常被人錯誤地用來教導說,受洗是得救的必要條件。對此有幾條要注意的:

首先,難解經句,如徒2:38,必須被意思清晰的經句來解釋。而上百句經文都指向說,救恩是單單靠信心,就如徒2:21。

其次,悔改意味著心志轉變,結果是轉向神,而轉離罪(見路3:7-8;可1:4,15;徒26:20)。悔改是使人得救的信心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什麼分開的行為。

(-)悔改

使人得救的信心

(+)相信

中文版註:信──靠

||èè||

悔──改

第三,是悔改,而不是水洗,帶來對罪的赦免(見路24:46-48;徒10:43)

第四,水洗是的得救後的外在的順服行為,它演示出因聖靈作工而在人裡面的重生。

第五,聖靈被不偏不倚地賜予一切相信的人,而不是一切受了水洗的人(見約7:39;徒1:5-8;2:33)。

有兩個可以接受的辦法來對待徒2:38的表面印象:

「叫你們的罪得赦免」一句的原文中的介詞可以被翻譯為「因你們的罪得了赦免」。水洗應是在被赦免之後。

「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一句基本上是一個括弧性的插入語,完全可以被放在「罪得赦」或者「所賜的聖靈」之後。那樣,2:38就讀作:

「你們各人要悔改,叫你們的罪得赦免,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又要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

彼得接下來就支持說:神的赦罪和賜聖靈的應許是給予「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的神所招來的。」

彼得象保羅一樣,都支持得救必須先被神揀選的教義,但又不否認人必須自己要信的另一方面(見徒13:48;約6:44;但12:1;啟13:8;21:27)。

注意,彼得的信息還有很長,並包含了另外的關於得救的勸勉(2:40)。

聖靈在那一天作了非常巨大的工作,就是叫人知罪、引人歸主、和使人重生,以致在那天有3000個靈魂得救。注意以下順序: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2:41)

水洗髮生在接受神的話之後(約1:12)。彼得信息里所講的就是神的話(見帖前2:13)。

路加接下來記載了初期教會的樣式,他們做了什麼是對今天的教會很有啟發意義的。

初期教會的樣式(2:42:47)

這一段在聖經里最清楚地告訴我們教會的優先性應該是如何安排的。

注意教會的以下特徵:

「他們都恆心」──

遵守使徒的教訓

彼此相交(團契、夥伴關係、分享,見2:44-45)

掰餅(主餐)

祈禱(2:42)

眾人都有──

「懼怕」(敬畏的心)

「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跡」(2:43)

分享財物以滿足大家的需要(2:44-45)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2:44-45)

結果,他們就「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這是一個多麼奇妙的景象啊,人人都把自己完全獻給基督和他人。這就是基督的身體所應該做的事──

祈禱

讚美和感恩

彰顯神的能力

團契、相交

滿足人的需要

分享福音

教導聖經

享受神並且大家彼此享受

這一段教給我們教會的四項首要任務,見下圖:

走出去

把教會外面的人帶進教會來

───

傳道

傳揚福音;把人帶到基督面前,為在主里建立他們(2:37-41;又見1:8;2:21)

聚起來

造就

教導、訓練、在主里建立、裝備、使漸長成熟、勸戒、警告、使在神的話上紮根(2:42)

建立那些教會裡的人

團契

聚會,為滿足彼此在物質和靈性各方的需要;互相勸勉、鼓勵、輔導、分享、參與(2:42,44-45)

「所有信了的人」

敬拜

懼怕、敬畏、讚美、祈禱、榮耀、服事、歌唱,為神得榮耀(2:42-43,46-47)

因此,教會的目的就是:

走出去,把失喪的世人帶進教會來

聚起來,把得救的人建立起來讚美神(又見西1:28-29)

指導研經題

使徒行傳2:22-47

你如何理解徒2:23中的兩句驚人的聲稱,讓它們一致起來?

彼得的第一次講道詞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按照這一段,福音的正確內涵是什麼?

若沒有基督從死里復活,能有基督教嗎?

是什麼讓猶太人「覺得扎心」?

福音事奉總是要求一個響應?

為什麼徒2:38不能被解釋為教導水洗是得救的條件?

這一段如何既教導揀選,又教導憑信心得救?

使徒行傳中的初期教會在優先性方面表現出什麼特徵?

在使徒行傳2:42-47中表現出了重要特徵有哪些在今天的教會還存在?有哪些不在了?為什麼?

教師手冊

教導重點:第三課

經文:使徒行傳2:22-47

金句:「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跡。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掰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2:40-47)

主題:彼得的福音證道

早期教會的樣式

焦點:教會的優先任務

主旨:教會的目的是:走出去把人帶到基督的面前,並讓他們聚起來,為在基督里建造他們。

教會首要的任務應該是──

走出去傳福音(領人到基督的面前)

在聖靈的大能下分享福音(1:8;2:36,40)

確保傳講真福音,並高舉基督(2:22-24;2:21,38)

顯明聖靈的果子(2:37,41)

聚起來,目的是為了──(建造肢體)

敬拜──禱告、讚美、感恩、歌唱(2:42-43,46-47)

裝備──教導聖經(也就是「使徒的教導」;見弗4:11-12;提前3:15-17;西1:28-29)

團契──信徒生命的相交(2:42,44-45)

互相白白地滿足彼此的屬靈、情感和物質的需要

享受其它信徒的陪伴和鼓勵

參與領主餐(拜餅)

結論:既然教會的目的是如此地清晰,我們為什麼不這樣行?

應用問題:

你個人是如何參加「教會」的活動的?與本段經文相對比,這個「身體生活」如何?

對不合乎聖經的活動、節目或實踐,應該如何改進?

——莫克《使徒行傳系統查經課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