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特劳特:定位就是与众不同2011年07月01日08:47 来源:中国保险报 欢迎发表评论0字型大小:

  杨吉

  《与众不同》:

  不实现差异化,只有死路一条!

  在特劳特最新出版的《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之道》中,他再次就「与众不同」发表了看法,言语措辞无不耸人听闻:不能实现差异化,就只有死路一条!

  特劳特指出,在竞争对手如云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找到一种方式令自己与众不同,这是成功的定位策略的基础。「你要告诉顾客为什么他应该购买你的而不是别人的产品。」至于策略方面,成为第一、拥有特性、领导地位、经典、市场专长、最受青睐、制造方法、新一代产品、热销都能帮助企业成就「差异化」。

推荐阅读

保险周刊:百亿险资连续加仓抄底险资清仓96只个股

  • 平安深发展双双停牌一天
  • 保单红利多少别简单比较
  • 分红险定期调整保单抗通胀
  • 异地出车险当地定损 本地维修
  • 艺术品保险问津者寥寥
  •   例如,「成为第一是个差异化概念」是指,如果你已经占据了第一的位置,在竞争对手试图模仿你时,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会强化你的品牌在顾客头脑里的印象。像第一个向市场推出小型厢式车的克莱斯勒公司,至今依然是小型厢式车行业的龙头老大;惠普公司保持著台式激光印表机领头羊的位置;太阳(Sun)公司开发的工作系统同样拥有稳固的龙头地位。

      又如,「拥有特性是个差异化概念」说的是,拥有自己的特征或独特之处,从而与别的公司有显著的区分。像佳洁士、可口可乐是最早的可乐类产品,所以其顾客群体的年龄较大,于是百事将自己定位为「更年轻一代的选择」上,从而获得了成功。

      有了「怎么做」的指点,特劳特还告诉我们哪些是「不能做」的。特劳特认为,比如「顾客满意度」、「永远追求卓越」这样的概念或口号就不是有效的差异化手段。它要么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如顾客满意),要么就是含糊其辞的话(如追求卓越),总之,要与众不同、要充分差异,就要简单、直白地告诉你的客户:「我们是做什么的」以及「为什么就要买我们的产品或服务」。

      所以,特劳特在倡导「差异化」的同时,始终不忘强调「聚焦」。早在《定位》一书中,特劳特便提出企业应该「聚焦」,让自己的品牌成为同种类产品的代名词,并且坚持专一的「专家」形象,拒绝品牌延伸的诱惑。而在《与众不同》中,特劳特进一步谈到,不管规模大小,企业的战略都应该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制定。这是因为,人们会对那些专注于某个领域或产品的企业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会视这样的企业为「专家」。

      特劳特认为,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专注与否才是王道;做涉足广泛的多面手,不如做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佼佼者。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聚焦某一产品的企业保持自己的专一性,这不是说从此不再涉足其他业务了,以为这样会破坏在顾客心目中的专家形象。毫无疑问,这显然是曲解了特劳特的本意。请注意,他说的是,不盲目、冲动地多元化经营,而非固步自封、死守一个领域。

      在《与众不同》的前言,特劳特说:「本书就是要改变这一切。它概括了实施差异化的许多方法,同时让你避开那些听上去像差异化但实际不是差异化的诱惑。」特劳特要让我们相信,虽然周围充斥著的质量、授权、绩效、以客户为导向和各种形式提升领导力的建议,但它们终究不能做到「与众不同」,反而容易走向误区。在这一点上,特劳特一如既往,将定位理论又一次的具体和深化,而且还给出大量实现「差异化」的建议,这将为我们在极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下如何生存下来、并且活得更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引导。

      《终结营销混乱》:

      将「定位」进行到底,混乱就无从谈起

      在出版《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之道》后仅仅几个月,「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又写了一本书,取名《终结营销混乱》。在他看来,商业竞争已趋白热化,但是能够发挥重要的营销职能,却陷入极度混乱与困境之中。

      举例来说,一些新潮观念总是来去匆匆。多数品牌陷入混沌、困惑和同质化之际,特劳特指出,造成当前营销界不知所谓、混乱不堪的罪魁祸首恰恰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所以,特劳特在《与众不同》问世后不久再次出手,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试图澄清这些困惑——回到我们要寻找到什么,才能解决营销混乱的问题」。

      在《与众不同》中,特劳特曾就「与众不同」发表看法,他指出,在竞争对手如云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找到一种方式令自己与众不同,这是成功的定位策略的基础。而在《终结营销混乱》中,特劳特则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解决营销混乱」的方案上,他声称要「用显而易见的常识来思考商业世界的真相」。表面上看,两本书除了时间前后在内容上毫无关联,然而,它们却是被特劳特置于同一个主题之下——差异化。

      「差异化」抑或是「与众不同」,这其实是特劳特「定位」思想下最为重要的原则。事实上,特劳特不停地创新和完善其定位理论,从最开始的《定位》到《22条商规》到后来的《新定位》再到《与众不同》以及现在的《终结营销混乱》,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差异化」这一概念孜孜不倦地追求。他要让人们确信「依据消费者的心智确立起来的品牌认知,将会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

      其实就观点原创性而言,《终结营销混乱》较之特劳特以前的作品没有任何超越,充其量只是重述和强调了「定位战略」下「成为第一」、「有效区隔」、「独一无二」乃至「与众不同」等对品牌营销的重要性。在书中,特劳特对当前营销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给予了严厉地批判,甚至对于著名品牌如可口可乐也毫不留情——说它的零度可乐、健怡可乐、香草可乐等产品推出不仅得不到有效的品牌延伸,反而将对可口可乐弄得不伦不类,成了「不那么正宗的可口可乐了」。所谓「欲立先破」、「欲扬先抑」,通过一系列「反面教材」的示众,特劳特终于拿出了他的良方:要想进入人们的心目中,你的品牌必须「显而易见」。

      特劳特在书中反复提到的「以常识审视商业」,其本意无外乎是「要简单、直白地告诉你的客户"我们是做什么的"以及"为什么就要买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不难发现,特劳特还是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高举「定位」的理论大旗。不管是以前的「差异化」,还是后来的「与众不同」,又或者是现在的「显而易见」,它们不过是同义反复,说的都是一回事。倘若结合本书的语境,意思就是说,将「定位」进行到底,混乱就无从谈起。

      《简单的力量》:当定位上升为战略

      在「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的众多作品里,《简单的力量》在整个定位理论的完善、升级中起著「递进」的作用。

      战略对企业经营而言就像一个主心骨,判断一件事情该做还是不做,是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是该现在做还是以后做,所有一切都应该围绕事先制定好的战略展开,至于战术,属于方法论,是确保战略不左不右、有条不紊、贯彻实施的手段。在此意义上,将特劳特的定位战略运用其中,企业所有的活动,不管是愿景、目标,还是领导、管理,抑或是品牌、营销,都必须始终朝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成为第一」等方向迈进。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即便如此,那不过是我们熟知的「定位」而已,与「崇尚简单」何干?对此,特劳特在书中有一段话,解释得很清楚:「在这个同质化竞争的时代,你必须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买你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产品的理由。如果你提供不了那个理由,那么你最好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价格……你把那个理由包装成一个简单的词或是片语,放在终极战场上——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心智。我们把它称之为"定位"。它必须简单,因为心智厌恶混乱。它将成为一个竞争性的心理角度。」

      定位的传达要务必简单。而且往往越是简单、越是有用、越是具有杀伤力。基于这样的框架,《简单的力量》回归常识,推崇简单,从管理、领导、人员、市场等几大方面给出「极简主义」的建议。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简单」可不是简约、单调,而是清楚明白、突出要点、直达心理。

      记得在《终结营销混乱》一书中,特劳特声称要「用显而易见的常识来思考商业世界的真相」,并且毅然决然地表示,「如果你们(读者)还是没有理解的话,我仍将不止不休」。现在回头看来,特劳特能高调地讲出这句「宣言式」的话语并不是没缘由的。早在10多年前,在写作《简单的力量》之时,特劳特开篇就强调「以常识审视商业」,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简单、直白地告诉你的客户「我们是做什么的」以及「为什么就要买我们的产品或服务」。

      《重新定位》:「定位」之后,「重新定位」

      一本《重新定位》,又见杰克·特劳特。这位世界顶尖营销大师、「定位之父」的例子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一招鲜,吃遍天」,什么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对此,就连特劳特本人也乐得接受、坦诚相见,他说:「自1969年以来,我围绕"定位"主题写了大量的书和文章,以致这本书很难写出新意。试问,重述一个写了40年的话题,如何才能避免重复?……不能。因此,一些热心读者可能会发现,本书中的一些内容在其他15本书中已经出现过。这点还请大家多包涵,因为本书中还有很多能更好地反映当今世界现状的新素材。」

      特劳特所说的「这本书」当然是指《重新定位》。你不得不佩服特劳特,他除了在40多年前提出「定位」这个「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之外,还能始终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对该理论进行阐释、发扬,以寻求其新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效用。这不,就像特劳特在《重新定位》一书中写道的:「现在,是重新定位在市场中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原因可归于三个词,它们在英文里刚好都是以字母"C"开头:竞争、变化和危机。」

      重新定位,应对竞争;重新定位,应对变化;重新定位,应对危机。这或许足以解释为什么特劳特要在出版《终结营销混乱》后没多久便马不停蹄、再接再厉写出了《重新定位》。因为在他看来,定位思想下的「差异化」、「与众不同」、「成为第一」已远远不能应对来自巨变时代的挑战——然而,这不是说「定位理论」已经寿终正寝、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而是说,定位也得与时俱进、升级换代,正面交锋不行,那就来反向思维,正如军事战略中有「城市包围农村」,也有「农村包围城市」,没有好坏对错,只有合适与否。

      那么,什么是重新定位?它又如何应用于商战呢?简单地说,它就是给竞争对手贴上负面标签,使其在客户心中建立起不好的认知标识,此举通过「不破不立」、「欲扬先抑」的手法,打击了对手,抬高了自己。举例来说,我们要做个信息管家服务,帮助那些无心选择信息、无暇搜索信息、无从整合信息的商业人士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信息订制。但客户就会问了,你的这个业务跟手机报、RSS、邮件订阅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我们用定位的策略,坚持声称自己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是追求卓越的,那等于什么都没说,客户不明白的还是一头雾水。但倘若我们用重新定位的方法这么解释呢:手机报也好,RSS也好,它们发布的是通用信息,是广而告之,没有充分考虑到客户的不同,其所需要的信息也会不同的这点,它们看到的是作为「群体」的客户;而我们的服务是真正的量身定制,是分众传播,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不同消费习惯,以及不同时间安排,为其推送经过整理、整合的有用信息,我们关注的是作为「个人」的客户。这样一来,相信无论是在产品的辨识度,还是在市场的接受度,较之过去都会有很大地提高。有时候,要实现「品牌区隔」不一定非得绞尽脑汁地证明自己如何的卓尔不群,只要向客户表明,竞争对手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我们和他们有明显区别就行了。

      在书中,我最关注的还是关于《新闻周刊》可以如何被重新定位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近年来,《新闻周刊》经营每况愈下,已到了被当作不良资产出售的境地。特劳特认为,《新闻周刊》必须意识到覆盖面广是过时的做法,市场已经发生了细分。重新设计版式、封面不会对《新闻周刊》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它必须被重新定位。例如,聚焦那些著名的专栏作家,而不再是新闻。专家作家创造了一个区隔点,他们总能提供有价值的新闻见解,指出新闻的其中含义。另外一个想法是让乔恩·斯图尔特开一个专栏。他因《每日秀》而成名。乔恩会写很多荒唐的东西,而这类东西会吸引大量的年轻读者。重新定位的唯一问题是「新闻周刊」这个名字。特劳特写道:「这个杂志不是关于新闻,更多的是关于新闻评论,应该称其为"评论周刊"。它应该将自己重新定位成"解读新闻"的杂志。」

      尽管这只是特劳特的一己之见,但著实开门见山、点中了要害。倘若哪家媒体公司成功收购了《新闻周刊》的话,倒不妨拿来一试。其实不仅仅是《新闻周刊》,很多企业也同样面临著需要定位、特别是重新定位的情况。它不但让你可以在竞争、变化和危机的社会中继续无往不胜,而且能切实地助你创造客户、赢得利润。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践行的理念。

      相关图书链接

      美杰克·特劳特、史蒂夫·里夫金:《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定价:38.00元。

      美杰克·特劳特:《终结营销混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定价:36.00元。

      美杰克·特劳特、史蒂夫·里夫金:《简单的力量:穿越复杂正确做事的管理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定价:38.00元。

      美杰克·特劳特、史蒂夫·里夫金:《重新定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定价:48.00元。

      美杰克·特劳特:《什么是战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定价:38.00元。

      美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商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定价:42.00元。

      1981年,杰克·特劳特与艾·里斯合作出版《定位》一书,「定位理论」从此展露锋芒,一举成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特劳特也凭借这一营销史上最具原创性和颠覆性的思想而获得「定位之父」的称号。

      尽管如此,特劳特却没有停歇,让经典止步,反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定位理论」,以寻求其新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效用。一开始,定位就是使品牌实现有效区隔;后来在《22条商规》中,定位就是在迅速扩展的品类汪洋中实现差异化形象;到了《特劳特论战略》(Trout on Strategy),定位则被上升为战略,从而在更高的层面统领企业;而在《简洁的力量》(The Power of Simplicity)中,定位就是要与众不同、独特的差异化,它是战略的全部。特劳特认识到,其原先的「定位理论」存在缺陷,也一度被误解——现在,特劳特明白无误地提出,定位不仅仅是「实现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差异化」,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成为企业战略的先导,成为公司资源配置和运营的基础。在特劳特看来,定位便是企业战略的中心。

      事实上,虽然特劳特不停地创新和完善其定位理论,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差异化」孜孜不倦地追求。如果说,特劳特定位战略的要义在于在市场中关注竞争导向,根据竞争者的定位和企业的战略地位选择营销方案,在产品、服务、价格、渠道及沟通等营销要素上确立战略优势,那么,「差异化」或「与众不同」便是定位战略思想下最为重要的原则。

      经典

    .shareBox{ overflow:visible;right:0px;height:20px; padding-top:10px; margin-bottom:20px; line-height:20px;font-size:12px; text-align:right; color:#d9d9d9}.shareBox span{color:#666; vertical-align:middle}.shareBox span.word_desc{color:#666; display:inline-block; padding-top:1px;}.ssina_btn,.sqq_btn,.skx_btn,.srr_btn,.sdb_btn,.shxwb_btn,.ssohu_btn,.sqqz_btn{display:inline-block; margin:0px 8px; width:0px; height:20px; padding-left:16px;background:url(http://img.hexun.com/home/icons-share.gif) no-repeat 0 2px; vertical-align:middle; position:relative;}.ssina_btn{background-position:0px -198px;}.sqq_btn{background-position:0px -162px;}.skx_btn{background-position:0px -37px;}.srr_btn{background-position:0px -77px;}.sdb_btn{background-position:0px -117px;}.ssohu_btn{background-position:0px -234px;}.sqqz_btn{ background-position:0px -269px;}.shareBox a div{ position:absolute; overflow:hidden; width:0px;background:url(http://img.hexun.com/home/sharetip.gif) no-repeat 0 0px;height:20px; padding-top:2px; color:#666; text-align:center;text-decoration:none; line-height:18px; }.shareBox a:hover{ text-decoration:none}.shareBox a:hover div,.shareBox a .on{ top:-20px; width:91px; left:-38px}#douban div{ background-position:0px -22px;}#douban a:hover div,#douban .on{ top:-20px; width:91px; left:-64px}将本文分享至:分享到和讯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搜狐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开心网|分享到人人网|分享到豆瓣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财经名博

  • 相关新闻 查看关于 差异化 的微博

  • 06/03 21:24变额年金最快7月面世 合资险寄望差异化生存
  • 05/18 00:55吴定富:创新是不变的主题 支持中小寿险公司差异化
  • 03/29 05:32吴定富「指路」中小险企发
  •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