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飄倪財經 > 日誌 > 世界經濟 2009-02-26|俄羅斯,一夜回到1998?

標籤: 俄羅斯

俄羅斯,一夜回到1998?

文/倪金節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當年帶領俄羅斯走出經濟危機困境的「青年人」普京,已經在俄羅斯政壇獨領風騷近十年。就在俄羅斯人對普京幾近頂禮膜拜之際,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悄然而至,讓從能源價格高漲中巨額獲益,而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陡然間中止。俄羅斯媒體已經開始用「一夜回到1998年」的悲觀論點來描述即將到來的經濟絕境。

「滯脹」的絕境

當前,在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都面臨著通貨緊縮的威脅,物價水平紛紛呈現負增長。然而,就在全球一片零利率的寬鬆貨幣環境,應對經濟衰退和治理通縮之際,俄羅斯卻遭遇著高達兩位數的通脹,基準利率水平更是為了遏制通脹和穩定盧布而一再提高。與全球其他經濟體形成鮮明對照,著實讓人頓覺其間的戲劇性。

在油價暴跌之前的繁榮年代,俄羅斯居民收入頗豐。大量的石油美元的收入造成了俄羅斯國內的流動性過剩,政府為此開始增加居民工資、退休金和各種福利的提升。這些都帶動了消費需求的大量增長,而與此同時,俄羅斯國內的農業和食品工業卻發展緩慢,供應不足,造成進口大量增加,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俄羅斯國內物價的快速上漲。而金融海嘯登陸過快過急,俄羅斯居民還沒來得及更新消費習慣,實際上基本的生活消費亦是無法削減的剛性需求。

而且,俄羅斯的經濟衰退持續加劇,經濟部已經將09年的經濟增速有負0.2%修正為負2%,足見經濟形勢是何等的不容樂觀。雖然08年經濟增速依然高達5.6%,「硬著陸」的結論還有待確認,但是這樣的高速增長依然更多的依賴於去年前9個月油價的維持高位。只要大宗商品市場不能迅速逆轉,金融危機不能風平浪靜,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09年「硬著陸」成定局。

為了應對十年來的首次衰退,政府啟動了佔GDP規模8%的預算赤字,遠高於國際公認的3%的警戒線。這是1998年俄羅斯發生債務危機和盧布大貶之後的第一次赤字。為此,俄羅斯央行正試圖以龐大外匯儲備為基礎,加印3萬多億盧布。

在剛性的基本消費需求和龐大的基礎貨幣供給的雙重作用下,可以預期俄羅斯的高通脹在09年仍將持續,政府預計的19%的通脹率或將輕易突破。更為甚者,如果「梅普」組合不能有效處理好經濟刺激與治理通脹的關係,那麼俄羅斯極有可能陷入極為嚴重的「滯脹」泥淖。

盧布保衛戰

不僅面臨著高通脹,制止住盧布的狂瀉亦是目前「梅普」組合最為緊迫的任務。受油價暴跌近80%和大量資本抽逃的雙重打擊,盧布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呈現出急速向下的走勢,俄羅斯政府不得不被迫捍衛盧布匯率。自去年9月底以來,盧布兌美元匯率的跌幅在30%左右。為了支撐不斷貶值的盧布,俄羅斯不僅上調了基準利率,而且還拋售了2000億的美元資產,這些資產是前幾年依賴石油美元堆積起來的外匯儲備,相當於全部儲備的三成。

然而,縱使有俄羅斯政府的外匯幹預和大幅升息的舉動,盧布依舊難以止住當前的貶值趨勢。實際上,目前全球投資人做空盧布的真正動因在於擔憂政局的可能不穩以及高油價的遙遙無期。1月末俄羅斯全國多個城市爆發遊行示威,將矛頭指向普京,認為普京應付危機不力。而「梅普」組合的默契程度也頗為外界所詬病。惠譽公司宣佈近日已經將俄主權債務評級,從BBB+下調至投資級中的倒數第二檔BBB。

在我看來,穩定住盧布的之本之策,其實就兩條:俄政府保證不會發生類似於十年前的金融危機的影響由經濟層面蔓延到政治層面,同時大宗商品市場能有回暖的跡象。很顯然,政治領域的「黑天鵝」是任何人所無法可測的,大宗商品市場更不是某個人或組織所能左右其未來走勢的。

故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俄羅斯政府穩定住盧布的信心十足,但是在強大的做空力量面前,盧布很難止住當前的跌勢,接下來的數月可能將很快擊穿俄羅斯政府的底線。屆時,「梅普」組合如何應對,值得期待。

「遺失的美好」

俄羅斯今日所面臨的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機的突襲,以及隨之而來的能源價格的急跌造成的。但更深層次的本質原因卻是普京十年執政思路的必然歸宿。雖然普京年代,讓俄羅斯人過上了美滿富足的生活,也讓他們再次體會到了曾經有過的大國榮光。普京的這些功績毋庸置疑,勢必將在俄羅斯的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但是,普京上任之後,儘管確立了擺脫「能源附庸」的產業振興計劃,然而十年過去了,俄羅斯依舊完全是依賴石油和大型製造業的發展模式,靠著得天獨厚的能源實力,笑傲世界經濟的江湖。不過,這種模式已經屢次被實踐證明是不可持續的。

可惜的是,普京再次沒能突破前人,完成俄羅斯經濟的偉大的結構性大變革。隨著世紀初商品大牛市的到來,CRB指數從180點攀升至480點,原油價格從30美元起步,狂飆至近150美元。在如此瘋狂的能源牛市歷程中,普京以及俄羅斯民眾早就忘記了當年的新產業振興規劃,竭力陶醉於上天賜予的「能源美元」的美好之中。然而,隨著商品牛市的終結,這種美好註定是「遺失的美好」。時至今日,俄羅斯仍舊難以擺脫帶有恥辱色彩的「能源附庸」的綽號。

而且,普京這十年,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被國家併購,使得俄羅斯的產業急速壟斷至少數大資本手上,這與普京之前有一段絞殺寡頭的氛圍格格不入。壟斷的結果是導致產業競爭不足。產業經濟學的理論早就證明,促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充分的市場競爭,普京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卻與此背道而馳,這也是當前俄羅斯多數產業缺乏活力的最為關鍵的政策原因。

鳳凰涅盤

可喜的是,隨著去年普京退居「二線」,其繼任者梅德韋傑夫堅持的自由主義政策極有可能在未來帶領俄羅斯開始梅氏所構想的俄羅斯經濟結構變革,只有最終完成結構性的改革,俄羅斯纔可能真正成為經濟大國,否則,俄羅斯只會反覆陷入「能源附庸」的尷尬之中。

近來,梅德韋傑夫在不同的場合開始批評普京政府的反危機措施的不力,一定程度上或許暗含著這位剛過不惑之年的政壇才俊,將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將帶給世界一個鳳凰涅槃的新俄羅斯。從這個角度看,大宗商品市場繼續低迷數年,對俄羅斯未必是壞事。藉此機會,梅德韋傑夫才能放手一搏,徹底結構化俄羅斯的經濟體系。否則,能源價格形勢一旦轉好,俄羅斯民眾又將繼續陷入「能源附庸」的窠臼之中。

見第一財經日報專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