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法國大革命時期出台的各種政策從現在看來,是超前的,是先進的,也是為民所慮的,但是問題就當時的國內情況,各方阻力太大,急於求成,從而導致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成為了改革的犧牲品。

大革命時期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其國家實力遠超法國,當時的法國處在君主制階段。分教士、貴族、農民三個階層,小部分的貴族擁有著大量的資源不需要上稅。大部分的農民享受著少量的資源卻需要承擔國家的稅收。整個國家呈現出繁榮景象,但是經歷常年戰爭的法國,國庫掏空,負債纍纍,實際看到的只假象,農民唉聲四起,國內矛盾不斷。接手法國的路易十六清楚的看到了舊制度的弊端,明白必須要對舊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於財政赤字的原因首先對貴族下手了,簡單看一下都有什麼政策。

免除農民的徭役,取消省界的壁壘,廢除貿易的關卡,振興工業的發展,貴族和教士同農民享受一樣的稅率。諸如此類政策遭到了貴族的強烈抵抗,奔波在改革路上的路易十六任用了很多首相,一次一次的嘗試又一次一次的失敗,很多首相沒幹幾年被迫下台。

新一次的嘗試在1889年5月開展,啟動了三級會議共同商討改革,由於貴族的拒不配合導致還是以失敗而告終。農民階層為此成立了國民議會,改革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三個階層衝突已經放在明面上了,衝突隨之而來,7月14日人民群眾攻佔巴士底獄,以此為標誌,革命正式爆發。

從現在的角度看,政策是向利好的方向發展,路易十六不是昏庸無能之輩,而是一個有遠見的悲慘角色。除舊迎新,說起來很簡單,面對的是貴族,農民乃至全國的阻力。改革的失敗案例非常之多,以至於很少有人會提,但是成功的改革那一個不是流傳於世。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上方關注!

更多獨特見解,碼字下方留言!


謝邀,首先,我們可以把法國社會比作郵局,國家冒著賠本的風險推廣郵政(構建社會)在終於能賺到錢後(實現中央集權後)開始重視郵政的作用,想把其老老地抓在手中,而一些人也希望郵政私營(資產階級掌權)但雙方往往互不相讓,長此以往,民用郵政和國家郵政,即資產階級與貴族間的矛盾越來越重,最終導致革命,路易十六時期的法國不僅沒有衰弱,反而是歷史上君權的高點,但也正式因為這樣才導致下層人造反,路易十六是個好人,也可以說是個好國王,但為了展示資產階級力量和鼓舞下層人,他作為法國封建代表的頭目必須付出代價,屈辱地死在自己設計的閘刀下,失敗者不一定是無能的,路易國王的遭遇令人惋惜,但那又能怎麼樣呢,沒人能阻擋社會思潮的前進,他必須成為犧牲品


要問路易十六是否昏庸得看他登基的時代背景和所處的時勢。路易十五由於好大喜功再加上支持美國獨立戰爭和英國為敵,導致了大量的財政虧空,法國財政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再加上當時的法國貴族以其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為代表過慣了奢侈的生活,也給財政增加了負擔。路易十六當時被逼無奈召開三級會議,準備向第一等級也就是貴族徵稅,但由於第一等級在當時的強烈反對反而導致和第三等級的矛盾對立才促使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從這上面看來,路易十六並不昏庸,相對路易十五反而更加開明,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開源節流帝國終將崩塌。但他的確無能,在第一等級和第三等級之間猶豫不決最終迎來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並不是。路易16時期是法國的強盛時期。但人民活的像狗一樣。


謝謝邀請;法國大革命時期,國王路易十六由於專制昏庸無能,導致了眾叛親離,最後走上斷頭台的。


是專制暴政,並非無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