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腰線(ID:yaoxian6)

作者:桑桑姐

移民幫獲權轉載


1


最近連續看到了幾個事,在筆者的內心引起了一波小地震。


第一件故事,來自美國高校招生舞弊案最新進展。


還記得之前曝出美國歷史上涉及人數最多、金額最大的高校招生舞弊案嗎,五一小長假期間該案件持續發酵,《洛杉磯時報》和《華爾街日報》踢爆中國家庭纔是案件中出手最爲闊綽的金主,其中有兩筆大額款項就出自中國家庭。



點擊圖片進入“智能移民”,15秒幫您解決各類問題,讓身份規劃變得更輕鬆


他們都是大陸的富豪。


出手最闊綽的是山東某製藥公司的趙董事長,花了650萬美金約4400萬人民幣,把完全不懂帆船的女兒趙Yusi ,包裝成一個帆船運動的高手,送入了斯坦福大學。


第二闊綽的也是一位中國女生Sherry Guo,父母花了120多萬美金約800萬人民幣,把女兒僞造成了中國女足國青隊員進了耶魯大學。


最扎心的部分來了,Yusi zhao在進入藤校後,得意洋洋地跑去鬥魚直播,大談她“從前只能考30分,如今卻憑裸考進入了斯坦福,成爲美國高考狀元”,“高智商並不是進入名校的決定因素”,“我真的非常幸運”。


作爲一個普通家長,筆者忍不住被名媛的“幸運論”氣笑了。


事實證明,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只要父母肯撒錢,就不怕兒女進不去名校。


當然事實也證明,美國的名校是好近難出的,尤其是這種靠這種行賄弄虛作假買來的名校錄取資格則更爲嚴重,現在這兩名女生都已被相應學校開除,幫助他們幕後主使威廉·辛格,他已經就敲詐勒索、洗錢、逃稅、妨礙司法等罪名,在法庭認罪,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制裁。


對於像Yusi zhao 一家這樣的華人來說,由於和當地學生的文化背景相差懸殊,他們覺得由辛格這樣所謂的“中介”來全權代理、一手策劃申請全過程並無不妥。威廉·辛格正是利用中國家庭對於美國大學申請流程、政策的無知和他們望子成龍的急迫心情,大肆“剝削”中國家庭,將鉅額金錢放入自己的腰包。


這也提醒華人家長在爲孩子申請學校的時候,第一要素一定要實事求是,切勿弄虛作假,不要想着用金錢去行賄他人。第二點是一定要擦亮眼睛,謹慎選擇中介機構,防止被騙。


第二個故事,來自香港的中產。


一個紀錄片《沒有起跑線》跑上了熱搜。


這部片子記錄了在全民精英教育下的氣氛裏,中產父母的掙扎和雞血。


比如一個二胎媽媽,第一胎的時候決定搞寬鬆教育,快樂童年,結果等孩子1歲半需要上幼兒園的時候,才發現,別人的孩子半歲上早教班,而她的孩子什麼都不會,面試裏慘遭淘汰。


等她懷上二胎的時候,總結了第一個產品的失敗教訓,決定一定要讓二胎贏在子宮裏。


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香港不少競爭激烈的幼兒園,只招收1-4月出生的大月份寶寶,所以許多父母甚至要計算好排卵期,爭取贏在射精前。



第三個,來自一位關注者的私信。


他說,活到三十多歲,愈發迷惑。


他家裏條件不怎麼好,所以他一直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從小到大他都沒鬆懈過,一路從小縣城考到了一線城市,又進了名企,畢業工資就比別的同學高。


可現在,公司發展越來越緩,可能會撤裁部門,前兩年有了孩子後,生活的壓力更大了。


反倒是他從小不學無術的弟弟,沒考上大學。


一開始在縣城裏做點小生意,後來生意越做越順,在省會買了三套房,開着百萬級的奔馳。


而且還不用加班,整天和一羣朋友喫喫喝喝到處旅遊,比他的日子過得爽很多倍。


他說,有時候真的在問自己,一路這麼勤奮,爲什麼越過越差了?



2


筆者沒有辦法回答他,因爲自己也沒有答案。


筆者最近一直在反思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爲我們家長的人生經歷,反而侷限了孩子的眼光?


中產家長,大多數都有着近似的成長史。


不論家境如何,我們的父母都重視教育,我們從小勤奮努力,每一次考試排名都緊張兮兮。


在小升初、中考、高考中每一個淘汰環節都不能掉鏈子,一路踩着“學渣”的人頭往上爬。


成功擠上了獨木橋後,在大學裏就開始對未來有了規劃,參加什麼社團,要不要進學生會,讀個雙學位還是考研,大幾開始考GRE……這一切努力,都是爲了在畢業時,能拿出一份足夠漂亮的簡歷。


在企業的宣講會上,當聽到宣講人在結束時說:“211的簡歷放這一堆,非211的人放那一堆。”


準中產們內心是滿滿的竊喜。


深夜守着手機心神不寧,等待一輪又一輪複試的消息。


入職培訓時,聽着同事們一一介紹自己畢業於哪所學校,心裏是一種高山流水的快樂——我們努力了18年,不就是爲了和優秀的人共事嗎?


然後呢?我們好像也走入了死循環。


從地獄模式突圍而出的我們,已經親身驗明瞭,這是一條可以拼得通的路徑,我們的孩子,也得走這條相同的路,至少能保證他/她以後的生活不會滑落。


在所有中產父母都唯恐落後的推娃競賽中,努力是隻有下限,沒有盡頭的。


香港的父母在培養每個孩子的花費上是103萬港幣,教育成本是全球的兩倍。


可即便這樣,仍有三分之二的家長擔心自己沒有爲子女做到最好。


3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分析。


說爲什麼香港和上海,是兩個全中國教育孩子最下成本,最打雞血的城市,因爲這兩個城市的歷史中,有一種“買辦”的文化基因。


在當時,成爲外商的高級僱員,拿着高額的薪水,出入體面的洋行酒會,是普通老百姓最豔羨的一種工作。


這種價值觀延續到現在,就成了上一代對下一代的一種殷切希望。


努力讀書,畢業於名校的人,纔有資格,在跨國名企、巨頭公司CBD的寫字樓裏,擁有一張體面的寫字檯,擁有五星酒店、商務艙、白金卡等成功人生的標配。


一舉在身份和階級上,與那些走卒販夫劃清界限。



這種價值觀換個地方可能就不靈了。


在國營集體氛圍最濃的東三省,甭管你在哪個大公司上班,都別瞎顯擺,你只是個合同工,不是鐵飯碗。


在官本位思想最濃的山東,你在北上廣的外企和BAT混得再人模人樣,一回老家,都不如桌上的公務員來得尊貴。


到了小商貿文化最濃的江浙、廣東一代,你說我是某某公司的總監,對方也不會肅然起敬,只會茫然地“哦”一聲,因爲在他心裏,你只是個“打工仔”。



有一年回國,同學聚會。


酒至三旬,照例要盤問彼此最近在幹嘛。


當年成績最好的那撥同學,大都出國留了學,讀的不是計算機就是金融、會計、統計。


畢業進了美國公司,過上了一棟房子兩個娃,兩輛車子一條狗的標準美國中產生活。


年薪看着十來萬,扣了稅和醫保,喫幹抹淨也發不了大財。


武漢是個碼頭文化濃厚的城市,當年成績不好的那幾位玩咖,讀書時沒上過心,開店倒是一把好手。


家裏幫襯着出資起步,開個火鍋店、棋牌室、網吧茶吧酒吧,如今荷包充盈,美眷如花,小日子過得美滋滋,臉上都洋溢着發自內心的幸福。


如果CCTV記者現場採訪“你幸福嗎”,這批滿面紅光的小老闆們的幸福指數,應該是能勝過焦慮到脫髮的中產精英們。


4


今天我和一個朋友也探討了這個問題。


她碩士畢業,月薪5萬,已經是人精中的人精。


但她竟然最羨慕她的老闆——一個連學位都沒拿到的,年紀比她還小兩歲的年輕人。


她總結說:比起學歷,一個人的眼界、情商、嗅覺和執行力更重要。


這些個案都是倖存者偏差,只有成功者的故事,纔會被世人傳頌。


我們唯一有把握的,只是一些大數據:


在2018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顯示,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是4774元;


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單位就業的月收入最高,均值爲5313元;


而高職高專的學生,月薪只有3868元。



中產父母除了把孩子送入名校,還有別的路可走嗎?


四顧茫然,好像也無路可走。


勒緊褲腰帶買個學區房還勉強,但實在沒有能力一砸千金,給孩子坐上“藤校電梯”。


埋頭苦讀出身的父母,也不敢賭上孩子的未來,讓他們去走一條父輩沒有通關的險路。


以一己之力努力雞娃,讀名校,進名企,考公務員,不能大富大貴,也算衣食無憂,相比之下,也算達到了最優。


每當各位中產父母摔着作業本,大聲吼着:“看你以後怎麼辦!”的時候,其實我們內心也陣陣發虛,莫非我們的現在,就是孩子的以後嗎?


可我們終究還是太樂觀了,聽說那位花了4400萬讀斯坦福的趙小姐,她的理想也和咱們中產差不多:學成之後,回國報考公務員,改變不平等的現狀。


文章最後筆者回想一下,這場鉅額賄賂案留給咱普通人的啓發大概就是:所謂成功起跑線不僅在於經濟條件,還在於家長的三觀、格局和見識。

作者簡介:桑桑姐,筆尖鋒利,內心柔軟,在正確與有趣之間,選擇後者。個人公衆號:腰線(yaoxian6)

日本移民和購房投資一步到位,5月11日日本投資移民及日本房產趨勢解析說明會邀您參加(活動詳情),報名請回復“日本說明會+姓名+電話”,即可立即鎖定名額!


如需諮詢移民及留學相關問題,請在公衆號內回覆“姓名+諮詢事項+電話”工作人員將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繫。(PS需要諮詢的朋友請務必留下你個人聯繫方式,不然工作人員無法及時聯繫到您哦)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