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建築物里,不管是居家住所,還是公共廟宇,以及各種亭台樓閣,里里外外都會懸掛或雕刻著一些楹聯,以表達與建築物相適應的思想文化內涵,並起到良好的裝飾效果。而這些楹聯對子,一般都是請當地書法名人創作書寫。

由於楹聯的用途非常廣泛,包括各種重要慶典、節慶、婚慶活動,以及書法比賽、表演、展覽等,都能見到大量的楹聯書法。長期以來,楹聯書法已成為書家創作的重要形式。楹聯的內容要求格律和對仗嚴格。為了便於識別朗誦,楹聯的書寫一般都比較工整,楷行書較多,其他字體較少。

但明清以來,以八大山人、于右任等為代表的書法名家,在楹聯書法的創作形式上,不拘一格,大膽創新,為楹聯書法這種中規中矩的文藝形式,開闢出一條新路。

其中,最顯著的創新特點,就是把原先對聯文字大小劃一、左右嚴格對稱的書寫形式進行了改進,不再拘泥於上下左右的嚴格對齊,而是講究整體藝術效果。如圖,改進後的對聯書寫,發揮餘地大,表現力大大增強,能夠把對聯的語言文字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八大山人苦澀一生,于右任安樂一世,一苦一甜。


登高望遠海

立馬定中原

——於佑任


我感覺古代寫對聯一般用隸書,楷書,行楷居多,當然也有篆書的,而八大時常用行草寫對子,而于右任有時用草書寫對子,如果說其二人共同的開創性,我個人認為,二位大書家都把行草字體用到了寫聯上了。個人見解不知對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