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和紐約市教育總監卡蘭扎(Richard Carranza)的「校園多元化計畫」(Diversity Plan)自提出以來,支持者與反對者各據一方;20日兩人宣布計畫取得一大進展,布碌崙(布魯克林)第15學區成為多元化改革的下一個目標;但不少華裔民眾表示,改革存在問題、並不妥當,達到「多元化」的過程中,卻有可能犧牲學生的成績與未來,相比之下,弊大於利。

前第20學區委員、資深教育社區人士伍溢文表示,新制度產生的最大問題是教師很難依照學生們的進度教課,「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吸收時間長短不一,到時老師為了要遷就進度慢的學生而放慢教學,這對進度快的學生是一種耽誤」。

伍溢文表示,卡蘭扎過去在舊金山任職時就試圖改革當地學校,「來到紐約他還是改革了制度,他從來都不相信資優班還是資優課程」。而許多民眾對政策了解得也不夠透徹,紐約市32個學區當中,其實少於十個學區設置初中課程(Junior High Program),如今擁有該課程的曼哈頓第三學區和布碌崙第15學區「遭遇」改革,他認為「白思豪和卡蘭扎接下來的目標就是亞裔學生眾多的第20學區和第21學區等」。

華人家長會前會長朱寶玲表示,政府不應只是為了種族多元化而改變「不能認為這個班級的某族裔學生只占了多少百分比,因此才作出改變要增加這個族裔在課室裡的百分比,這樣做並沒有太大幫助」;她希望「政府和民眾都能意識到,真正的教育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即是讓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班級學生變得多元化並不代表他們就會受到平等對待」。

雖然反對浪潮大,但日裔家長Yuichi Seki認為新制度能減少種族歧視,「我覺得這個政策非常好,第15學區之前有很嚴重的種族隔離問題,但如果我們能讓孩子們在學校就習慣與其他族裔相處,往後種族歧視的情況就能有所改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