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抗日戰爭的中堅力量?

1932年當時的江西蘇區中央向日本宣戰,比國民黨向日本宣戰早了9年,所以說共產黨的抗戰早在1932年東北抗日聯軍的組成時就開始了。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紅軍在長征後所保留下的三萬人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留在江南的游擊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隨後開赴抗日戰場。

當時國軍的組成成分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國民黨地方雜牌軍

和國民黨蔣介石嫡系部隊(即蔣軍)。

要說抗日的中堅力量是哪部分,這就要對抗日戰爭的全過程進行一下系統的回顧。

從「9.18事變」到長城抗戰,紅軍都在中國南方,GCD在北方抗日力量薄弱,所以不可能組織起大規模的對日軍事鬥爭。儘管如此,GCD所領導的東北抗聯仍舊在幾乎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

抗日戰爭的鬥爭效果從戰略戰術上講,GCD所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八路軍和新四軍可以說首屈一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無論殲敵績效比還是收復國土的面積,八路軍和新四軍方面都讓國軍嫡系和地方雜牌部隊望塵莫及。

中國軍隊殲滅日軍的人數,由於戰場多,分為關內、關外、滇緬戰場,加上滿蒙、朝鮮半島,統稱為東方戰場,日軍共投入420萬兵力,投降時回去的只有150萬人。應該說,日軍在東方戰場隕命人數在270萬人左右。

據《中國抗日戰爭史》記載,日本在侵華八年中(不包括東北),死傷官兵133萬餘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四軍並包括GCD領導的民間抗日武裝共殲滅日軍52萬多人,佔40%;殲滅偽軍118萬,幾乎百分之百。蔣軍和地方雜牌軍隊殲滅日軍80萬,佔60%,基本上沒有偽軍。單純從殲滅日軍人數上看蔣軍和地方雜牌軍略多,但是如果加上被殲滅的偽軍數量則共產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八路軍和新四軍則消滅敵軍超出了蔣嫡系和地方雜牌部隊的一倍以上。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共作戰125165次,斃傷日軍52萬0463人、偽軍49萬0130人,俘虜日軍6213人、偽軍51萬2933人,日軍投誠746人、偽軍反正18萬3632人。擊落飛機約42架,繳獲長短槍68萬2831支、輕重機槍1萬1895挺、各種炮1852門。

宋時輪上將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的文章里說,「在抗日戰爭的八年中,我敵後戰場共殲滅日軍五十二萬餘人。就整個中國戰場來說,日軍被中國軍隊斃傷俘的總數,據日本方面的統計,達一百三十三萬餘人,此外,敵後戰場八路軍還殲滅偽軍一百一十八萬六千餘人。 宋時輪所說的日方統計,來自於棟田博《兵隊日本史》、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戰爭》。 此外還有一種統計,在郭汝瑰主編《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中,作者稱:「整個8年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軍隊在正面戰場歷次作戰中共殲滅日軍約53萬人(包括緬甸戰場)。敵後戰場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共殲滅日軍52萬多人、偽軍119萬多人。這幾個不同的計算結論對八路軍殲滅日軍人數上相近,有很高的準確度,就是說,只是郭汝淮所說的八年抗戰消滅日軍人數上,國共各佔一半,這個統計數字 與《中國抗日戰爭全史》 和宋時輪根據日方統計日軍在華傷亡所給出數字所記載的有一定出入。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我敵後抗日部隊傷亡一共58萬,而日軍傷亡52萬,幾乎快1:1傷亡比,如果再加上偽軍,那就是1:2的傷亡比。

八路軍和新四軍從日本人控制區內解放了1億人口和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而蔣軍和地方雜牌軍基本上是喪師失地。

單純從戰役上講,八路軍和新四軍殲敵數不及蔣軍和雜牌軍。但是不要忘了,GCD領導的武裝力量的作戰方式是游擊戰,說白了就是零敲牛皮糖,典型的積小勝為大勝。 日本歷史學家藤原彰(二戰時侵華日軍軍官)在《中國戰線從軍記》中說:「 在冀東地區。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這是因為八路軍得到了民眾的支持,在情報戰方面佔據了絕對優勢地位。」 看到了吧?所以說,如果從最終效率上看,GCD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四軍遠遠超過蔣軍和地方雜牌軍。

抗日戰 爭中著名的戰役有,長城抗戰、太原會戰、淞滬戰役、台兒庄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百團大戰、常德會戰、豫湘桂戰役等。在太原會戰中,在失敗中出現了八路軍的平型關和陽明堡兩次勝捷。

國民黨的會戰,主要是在抗戰初期的大潰敗中創造的,但根本未扭轉潰敗的局面,除增加點敵人的傷亡數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爭取到逃跑的時間而己,談不上對爭取抗戰勝利有多少積極作用。進入艱苦的相持階段,擁有四百萬軍隊並得到美國軍事裝備的情況下,面對不足五十萬的日軍仍不敢主動出擊,縮在西南地區七年無所作為,讓日軍放心地集中上百萬兵力及全部偽軍(主要是國民黨軍投降過去的)瘋狂進攻根據地解放區,國粉好意思自吹國民黨軍是抗戰主力嗎?

和GCD領導的軍隊不同,蔣軍和地方雜牌軍的主要殲敵方式只體現在這些主要是保衛戰的戰役中,因此每次戰役的殲敵數量都有記載,所以說日軍在華戰損士兵總數133萬人減去蔣軍和雜牌軍的殲敵數81萬人剩下的52萬就是GCD領導的軍隊殲敵數,這一結論是靠譜的。

從戰損比上看, 最保守的統計是國軍陸軍損失3211419人,空軍損失4321人。共計321萬 5740人。殲滅日軍81萬人。戰損比是:3.96:1。

八路軍新四軍 損失58萬4267人,殲滅日軍 52萬0463人,戰損比是1.1:1。可見面對兇殘的日軍八路軍新四軍的戰鬥技巧遠勝國民黨軍。

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八路軍新四軍在不同時段抗擊了日軍總兵力達20萬人以上。國軍雖然還是主戰場,當時抗擊日軍人數是50萬人,但中共軍隊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我們還要看到,當時的中共軍隊的總兵力尚不足國軍的15分之1,裝備差的更遠。如果國軍能如中共軍隊這樣奮勇爭先,小鬼子就當滾出中國去了。

在抗日戰爭戰略指導上,毛澤東提出了舉世聞名的《論持久戰》!這一戰略決策得到了全國軍民的認可,白崇禧把它歸納為「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就連蔣介石都承認這一戰略的合理性!他在演講中說: 「今日形勢,毋寧謂於我為有利。且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在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然而這一戰略的實施在GCD所領導的軍隊中貫徹得淋漓盡致,而國軍卻畫虎不成反類犬,貫徹得一塌糊塗!

日軍方面的資料顯示,國民黨游擊軍最終大部被日軍消滅!其中的記載是這樣的:「晉南的重慶軍牽制著日本軍三個師團,首先將其消滅,日軍即可自由行動,那時候可以全力對付中共軍。」……「作為蔣系中央軍擾亂治安基地的中條山脈據點,的確受到重大打擊。但是這個所謂『擾亂治安的游擊基地』,實際上有名無實。拿它與共黨系統相比,它的活動是極其差勁的。」

……「中條山會戰以後,在新佔據的地區內,以前的不安定勢力即重慶軍,被中共勢力取而代之,逐漸浸透到各個方面,治安反而惡化了。」(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記》3,朝雲新聞社1983年版,372頁)

偽山西《新民報》1943年載該報隨軍記者張文心《癸末春太行作戰紀評》: 「一向即以狡黠著稱之共黨軍,彼等確有不可漠視之獨特戰法……GC軍其所以幾年仍未全滅者,實不能不歸功於其特有戰法,即彼等得意之游擊戰。……以上所述,皆為狡黠GCD軍所用之戰法……如中央軍者,集則易亂,散則無力,其潰滅尚較為容易,而GCD軍集則為整,化則為零,其每個散在之小組皆為有機體……」

日本戰史刊物《歷史群像》2002年第10期回憶錄:「我和國民黨軍打過仗,也和八路軍打過仗,論武器裝備是國民黨軍好得多,但八路軍極善運動,也就是說對戰場的控制力極強,隨時隨地都會向你發動進攻。和他們作戰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緊張中。作為戰士我們更不願和八路軍交手。……和國民黨軍打仗,敵人敗了就一跑了之,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追擊,和八路軍打仗,即使撤退,他們也會設下各種陷阱,我們決不敢掉以輕心。」

近年來對敵後戰場爭論很多,果粉們極力抹黑八路軍新四軍游而不擊!下面看看敵人的評價,更有利於我們客觀認識敵後戰場。

日本戰史《華北治安戰》下冊 第473頁記載:「對於中共,只有排除任何妥協,必須從各方面都採取徹底的對抗政策。就中共的信念而言,他們是要一直戰鬥到日軍完全從中國撤退為止的。」

日本戰史《華北治安戰》下冊 第96頁記載:「華北方面軍則認為這種看法是對GCD勢力的本質認識不足。日本與重慶之間暫時處於戰爭狀態,卻又能夠共存的性質。但是,日本與GCD勢力之間這是不容許共存的。

……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田中於5月下旬審查推敲作戰設想時,他在業務日誌中寫道:「攻佔重慶後,抗戰的中國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險,如果沒有充分可靠的估計,攻佔重慶就只不過是極端危險的投機……」

可見抗戰中後期,日軍的線略重心已經開始向八路軍新四軍所創建的敵後根據地傾斜!

中國GCD領導的敵後戰場是抗戰相持階段的主戰場, 特別是從1941年起,日軍將中國GCD領導的抗日軍民和抗日根據地作為主要進攻對象。

在八年作戰中,中國GCD領導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抗擊侵華日軍(純日軍,不包括偽軍)的比例是這樣的:1938年抗擊全部侵華日軍的比例是59%,1939年是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除了1937年戰爭剛剛爆發、我軍兵力尚少、日軍的主要任務是佔地,因而我軍抗擊比例低外,其他年份均超過58%。摘自《中國抗日戰爭全史》

1944年,美國總統府給蔣委員長的信函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國的抗日主戰場在華北地區……。」這是一種佐證,國粉們所謂正面戰場一直是主戰場偏執的說法,是缺乏公正客觀性的。

華北敵後戰場是侵華日軍用兵的重點,據日本軍方透露,至1940年,日軍有9個師團和12個旅團的強大兵力被釘死在華北。這樣就大大地消耗了日本的國力,牽制了日本的兵力,從而導致整個戰局陷入完全被動的局面

從抗戰全局來看,敵後戰場抗擊了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為贏得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GCD領導的抗日軍民實際承擔起對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下,由於日軍佔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已處在解放區包圍中,新八路軍和新四軍 從1945年8月11日到9月2日,收復縣以上城市150座。

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反攻階段,GCD領導的敵後抗日軍民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之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1944年,共對日作戰約2萬餘次,殲滅日偽軍近20萬人,攻克縣城20多座,解放人口1700多萬,開闢了新的抗日根據地。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主動發起了春季、夏季大規模攻勢作戰,共收復縣城70餘座,殲滅日偽軍40餘萬人,基本上掃清了敵後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把日偽軍壓縮到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上。而在這一階段,國民黨在美國的軍事援助和空中支援下卻在「豫湘桂會戰」中大潰敗,先後喪失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八個月丟失146座城市、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在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上,蔣軍的表現卻不如國民黨地方雜牌軍。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西北軍閥馮玉祥就召集舊部,組成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一舉收復多倫等四縣。1936年6月3日,廣東軍閥陳濟棠和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公開反蔣,發表「北上抗日」通電。6月4日,陳濟棠、李宗仁領銜成立軍事委員會和「抗日救國軍」,並表示誓率所部「力國家雪頻年屈辱之恥,為民族爭一線生存之機」。

很多時候,雜牌軍表現得比嫡系軍更為顯眼。比如,1938年2月,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坂垣第五師團主力部隊進犯臨沂。臨沂保衛戰打響。原屬西北軍閥系統的張自忠率部增援臨沂。戰至3月18日,臨沂保衛戰告一段落,張自忠與城內的原西北軍龐炳勛部協同作戰,保住了臨沂城。

比如,1938年,桂系軍閥李宗仁指揮徐州會戰,在台兒庄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獲得抗戰以來正面戰場首次戰役級別的勝利。如果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軍湯恩伯次不聽李宗仁指揮,還將取得更大的勝利。在正面戰場的多次會戰中,雜牌軍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太原會戰爆發後,承擔太原會戰的部隊主要是晉綏軍、川軍、滇軍和原東北軍、西北軍舊部,蔣軍中只有衛立煌等所轄的部隊參加了會戰。徐州會戰的部隊主要是桂軍、川軍、滇軍和原東北軍、西北軍舊部,蔣軍僅有湯恩伯部。武漢會戰中,在第五戰區內阻敵進犯武漢的軍隊,也主要是桂軍、川軍、滇軍和原東北軍、西北軍舊部。

事實上,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後,蔣介石已將其中央軍大部「調到大後方,或第二線」,「在前線作戰的大都是地方勢力派的軍隊」。這種做法,大有借日本軍隊之手,清除雜牌部隊的嫌疑。對於國民黨雜牌軍在抗戰中的表現,毛澤東曾給予肯定。1944 年7 月 15 日,針對國民黨在河南、 湖南的潰退 ,毛澤東指出 ,蔣之軍隊 「根本沒有民族民主教育 ,提倡反共教育 ,因而大部分軍隊充滿失敗情緒 ,失去戰鬥意志」,「國民黨軍隊近四十萬 ,除少數武器較差、 待遇較壞的雜牌軍比較能作戰外,幾乎無不望風而逃」。

而蔣軍的表現呢?蔣介石開始對日作戰後,在作戰失敗後便一潰千里,南京被屠城了,他們跑到武漢,武漢被佔了,他們跑到重慶。大半個國土被淪陷,蔣介石自己的嫡系部隊跑的比誰都快,在逃跑的路上還造成花園口慘案。當然不是說蔣軍完全是渣渣,但是基本抗戰的大型戰役基本是國軍的雜牌軍閥主力,比如川軍,這些都是有血性的漢子,而蔣介石自己的嫡系呢,都跑到大西南養老,抗戰8年國軍犧牲的7位大將,比如張自忠都是雜牌軍的,沒一個是蔣介石自己的嫡系,除了撤退還是撤退,哪怕收復了一寸國土也好啊,,好歹你也向日本宣戰也好啊,直到1941年美國被日本偷襲後,美國向日本宣戰後才發布了對日宣戰。當然宣戰也沒用,還是敗得一塌糊塗,即使是1945年日本最後宣布投降的前一天,蔣軍還在丟城。

美國人眼裡的國軍抗日很無能 美國援華人員在經歷了這段歷史後說,「國民黨早已威信掃地, 國民黨的軍事指揮『極為幼稚無能』。 中國軍人很強的作戰能力完全被浪費了。」《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 12 月 31 日, 戴維斯寫信給哈利· 霍普金斯(為引起羅斯福注意), 說委員長「或許是使美國人普遍誤認為蔣介石就是中國的唯一中國人」。 事實上他不是全國的領袖, 而僅是一個派別的首領。「他的哲學是他的有限才智、 他的日本軍事教育、 他以前與德國軍事顧問的密切接觸、他與放高利貸的銀行家-地主階級的聯盟, 以及他對中國古典著作的陳腐理論的繼承的不完整的產物。」 戴維斯暗示, 真正的中國-更民主, 有朝氣, 並願意同聯合國合作戰鬥-只能在國民黨領導層的小圈子以外找到。 他和越來越多的美國官員把注意力轉向西北的GCD《劍橋中華民國史》 下冊

抗日戰爭中,國民黨「降官如毛,降將如潮」!自抗戰開始至1943年8月,國民黨文武官員及作戰部隊投降日軍者數量非常可觀。其中國民黨副總裁以下中央委員20人,旅長以上將領58人;直接投日的正規國軍達到50多萬人,佔全部偽軍的一大半,在中國的土地上,出現「降官如毛,降將如潮」的可悲局面。1943年8月13日,《解放日報》公布《兩年來國民黨五十八個叛國將領概觀》,把這些「漢奸」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他們分別是:龐炳勛、孫良誠、孫殿英、畢戴宇、金亦吾、李長江、王勁哉、吳化文、趙瑞、楊誠、榮子恆、楊仲華、吳漱泉、劉月亭、王清瀚、趙雲祥、陳光然、黃貞泰、郭峻峰、丁樹本、夏維禮、孫玉田、趙星彩、李震汾、侯如墉、於光輝、楊汝賢、馮春田、楊克尤、王遂慶、王廷英、王瑞亭、趙天時、任蘭圃、薛豪平、潘勝富、蘇景華、張海平、蘇振東、李德興、丁聚堂、顏秀五、陳才福、秦慶霖、范傑、於懷安、寧春霖、厲文禮、齊子修、邱吉勝、劉景良、李其實、張良才、徐繼泰、韓子乾、景順揚、李志希、陳孝強。

八路軍戰力之強。國軍戰力之渣,在日本方面有所記載:

先摘錄日本國內報刊公開發表的一則電訊:敵西部《朝日新聞》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 電:華北軍發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綜合戰果,充分說明了過去以重慶軍為對手的華北軍,在今天已完全轉變為以掃共戰為中心的事實……敵大半為中共軍……交戰回數一萬五千次,與中共軍的作戰佔七成五,交戰的二百萬敵兵力中,半數以上都是中共軍,我方收容的十萬九千具敵遺屍中,中共軍約佔半數。而七萬四千的俘虜中,中共軍所佔的比率,則只有三成五。這一方面暴露了重慶軍的劣弱性,同時也說明了中共軍交戰意識的昂揚……

  大家看清楚沒有,《朝日新聞》報道的這則消息,內容和數據均來自日本華北方面軍的年度工作總結。被蔣介石污衊的「游而不擊」的軍隊,一年作戰次數竟佔一萬五千次的七成五!而且與日寇交戰的軍隊佔半數以上,戰死的遺體中,中共軍隊也佔半數。更能說明問題的是落入敵寇之手的俘虜人數。比國民黨軍隊交戰次數多、參戰人員多的八路軍,落入日寇之手的俘虜卻比國民黨軍隊少了接近一半。連日本鬼子自己都承認:「這一方面暴露了重慶軍的劣弱性,同時也說明了中共軍交戰意識的昂揚……」。筆者在這裡要問一句:一個「劣弱」的軍隊能稱為抗戰的主力嗎?一個交戰意識「昂揚」的軍隊能說他們是「游而不擊」嗎?

我們再看看叛國投敵的偽軍自己是如何說的:

《新民報》(筆者註:北平偽政府辦的報紙)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四日 載中華社(筆者註:北京偽新聞社)訊:中共軍……潛行於地下,發動正規軍二十萬,配之以六十萬之農民游擊隊,與組織突破二百萬之農民自衛團。……吾人對解決大東亞戰爭之關鍵之中國事迹之終局,乃在解決中共軍,此當再加確認者也。

看到沒有,在日偽軍眼裡,消滅八路軍已經上升到結束「大東亞聖戰」的戰略高度。自詡「武運長久」的大日本「皇軍」已經不把國民黨軍隊看在眼裡,而把「游而不擊」的八路軍作為主要的作戰對象。

就是說,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隨著形勢的發展,國共對日的攻防主導權已經易手!

由於軍事力量不能與日軍抗衡,正面戰場節節敗退,以至於中國大部分土地落入日軍之手,即東南面的大半壁江山,只剩下西南、西北由國民黨軍隊駐守。

所以說抗戰相持階段國軍在西南一隅龜縮,我說的對不對?這不是躲在峨眉山那你說躲在哪裡?

日本軍國主義首腦東條英機, 1941年1月20日在日本參眾兩院做關於1940年總結報告時說:「昭和15年(1940年)重慶敵軍抗戰之特色為作戰非常消極,迄今未進行主力反攻,只有GCD軍於去年8月在華北進行大規模反攻;與之比較,蔣介石嫡系及旁系軍隊始終採取守勢。」

根據戰後日方披露的資料顯示,在整個華北地區日軍和八路軍的總的交手次數就達到了10萬多次,哪怕一次僅僅取得殲敵一人的戰績,那麼數量也是驚人的。光是1941年一年的次數就有17198次,這麼多次的交戰,雖然多是小規模戰鬥,但是積少成多,戰果也是頗豐的。此外,日軍在長期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持續不斷的作戰中,已經深陷於人民戰爭的泥潭,戰鬥力在後期已經大大的衰弱,戰爭潛力也已經逐步喪失,越來越不願意輕易出擊作戰,而是依靠工事進行防禦作戰。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纂的《華北治安戰》記載:

「當時,方面軍佔領地區的狀況,從我軍兵力及治安實情看來,實際上勢力所及只限於重要城市周圍及狹窄的鐵路沿線地區,僅僅是「點和線」,其它大部是匪佔地區。 ……GCD剛有迫擊炮就擊斃了旅團長阿部龜秀。」 

日本戰史統計,僅僅在1940年不到一年之內,日軍在華北五個治安大隊就參加了4214次戰鬥。聶榮臻元帥在抗戰期間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咱邊區有200多個縣,每個縣每天打死一個鬼子,一個月就能打死他六七千,就相當於他一個旅團!抗戰勝利後,八路軍宣布:八年抗戰,八路軍總共進行了99847次戰鬥!

1944年,這一年國軍卻是能搶了主戰場去,二百萬一線國軍在絕對優勢的下,讓50萬小鬼子在什麼優勢都不佔的情況下打的落花流水。而中共領導的軍隊戰況如何呢?3月,中共八路軍魯中軍區發動春季攻勢作戰,共殲偽軍7000餘人; 5月,中共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北嶽軍區發動保衛麥收攻勢作戰,共殲日偽軍3500餘人;5月,中共八路軍山東軍區發動夏季攻勢作戰,斃傷俘日偽軍3800餘人,偽軍投降1000餘人,共殲日偽軍5400人;8月,中共八路軍山東軍區所轄膠東軍區發動秋季攻勢作戰,共殲日偽軍5000餘人; 8月,中共八路軍山東軍區所轄渤海軍區發動秋季攻勢作戰,共殲日偽軍5000餘人; 9月,日寇第8、9混成旅團加上配屬偽軍共20000餘人,向八路軍冀東抗日根據地發動全面進攻,八路軍冀熱遼軍區向日寇全面反擊,殲敵3200餘人。取得勝利;11月,中共八路軍山東軍區發動冬季攻勢作戰,斃傷俘日偽軍4100餘人,偽軍投降3500餘人,共殲日偽軍7600餘人;全年,中共八路軍129師各部對日寇佔領區進行連續性全面反攻,共殲日偽軍72900餘人,史稱129師1944年反攻作戰。打的小鬼子都後悔去打國軍。讓中共軍隊藉此良機把許多淪陷區都收復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那麼,往前一個月,就是1945年7月15日嘛。好,就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看看蔣軍和共軍都在幹嘛。

先看蔣軍對日作戰戰場:

1945年7月15日,日寇攻佔福建雲宵縣城;

7月15日、日軍洗劫浙江金華縣;

7月19日、日軍攻陷江西萬安縣城。

7月20日、日軍攻陷福建詔安縣城。

7月21日、日軍攻陷江西吉水縣城。

7月23日、日軍攻陷江西泰和縣城(江西省國民政府所在地)。

7月24日、日軍攻陷廣西憑祥縣城和鎮南關。

7月27日、日軍攻陷江西萬載縣城。

7月29日、日軍攻佔江西吉安縣城。

7月30日、日軍攻陷江西上高縣城。

8月1日、日軍攻陷江西奉新縣城、高安縣城。

8月2日、日軍攻陷江西峽江縣城。

8月3日、日軍攻陷江西新淦縣城。

8月6日、日軍攻陷江西清江縣樟樹鎮。

8月7日、日軍攻陷江西清江縣全境。

8月8日、日軍攻陷江西豐城縣。

一直到8月12日,蔣軍還丟了一個縣城。就這樣連敗的情況下,到8月15日,日軍突然宣布無條件投降。

日軍差不多每天都在攻克國軍防守的縣城,然後,突然宣布失敗了,無條件投降。

在我們就要勝利的時候,蔣軍居然還能丟失縣級城市18座,讓這些地方的人民見識一下日寇的三光政策,可真是二戰中最大的奇蹟之一了。

仍然以這最後一個月,我們看看GCD領導的國民革命軍都在幹什麼:

中共對日作戰戰場:

1945年7月15日、新四軍收復揚中縣城。

7月23日、八路軍山東軍區,收復郯城。

7月24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6分區一部,收復山東武城縣城。

7月26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4分區一部,收復河北廣宗縣城。

7月26日、冀魯豫軍區第4軍分區、7軍分區、8軍分區主力,收復堂邑、陽谷縣城。

7月28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3分區一部,收復山東館陶縣城。

7月31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2分區一部,收復河北巨鹿縣城。

8月7日、八路軍魯南軍區一部,收復費縣縣城。

8月7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12分區一部,收復河南扶溝縣城。

8月8日、渤海軍區第6軍分區部隊收復山東省高苑縣(今屬高青縣)縣城。

8月8日、冀晉軍區、冀察軍區地方武裝各一部,分別收復河北省平山和察哈爾省涿鹿兩座縣城。

8月8日、晉察冀軍區主力一部,收復綏遠省興和縣城。

8月14日、冀魯豫軍區部隊收復山東省東阿縣城。

8月14日、新四軍收復定遠縣城。

到8月15日,日軍就投降了。

對比來看,最後一個月,國民黨丟了18座城,最後一個月,GCD奪取了16座城,無丟失。這就是對比和差距。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根據地是啥樣的?這問題問的好!老梁先給題主贊一個。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老梁覺得咱應該先了解一下,啥是根據地?有了這個問題打底,大傢伙才能瞅個明明白白。

啥是根據地

在一片固定的區域里,有一定規模的自己的武裝,還有屬於自己的政權,必須有認可這些武裝這些政權的平頭老百姓,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三波人必須在共產黨的領導下。

如果那塊地界有了這四樣,那麼這嘎達他具備了革命根據地條件。那麼革命根據地的具體表現是啥?以上四種組織可以在公開合法的場合下行駛各自的權利,這一點尤為重要。

比方說以上四種組織都具備了,但只能在暗地裡操作,那麼這塊區域還屬於敵占區,或者敵我雙方的交戰區,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手中的武器,把這嘎達的癟犢子整死,或者趕出去,這才能稱之為根據地。

話說老梁最不擅長的就是解釋名詞,不知道大傢伙整明白了沒?如果沒有整明白,不好意思,老梁承認自己嘴笨,您只能接著往下瞅了。

根據地是啥樣的?

老梁簡單的話概括一下。

在這地他沒有黃包車,想去哪您甩開那倆大長腿自己溜達;您就算瞎溜達,也不用擔心突然冒出幾個彪形大漢給您整個劫道啥的,捎帶著來個勒索?想多了,根本就不會發生。

有那些人饑渴難耐想整個妓女,不好意思這裡沒這職業,國統區那嘎達不少,您到哪裡溜達去,捎帶順你一句:「走好,不送!」

大煙館子把自己吸成了排骨精,黑不溜秋整個一非洲黑人,這物件包括這煙鬼根本就不會出現。

大街上蹲著的乞丐?老梁很乾脆的告訴你——沒有!大街上穿補丁衣服的人是不少,但都乾淨,人是瘦點,但絕對精神,您和他們笑一下,冷不丁還能收到個敬禮作為回禮。

就這地,在那個年月,這真是天堂啊。整口飯,雖然粗糙了一點,但絕對能吃飽。只要腦殼上沒貼著漢奸的標籤,就算是地主,富商蹲這地上也是一視同仁。

畢竟根據地政府的組織構成要求就是三三制,三分之一的共產黨員,三分之一的進步人士,三分之一的士紳加農民。

有事?大傢伙蹲在一起開個會統一一下意見,第二天就能實施。

那個時候,有些個聽了國民黨宣傳,撅著屁股跑了的地主富商,最後又都回來,繼續經營他們的老本行。當然前提是您別幹啥見不得人的事,禍禍老百姓就成。

本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原則,根據地的所有人手頭上都有事做。還有哪些個光屁股的小屁孩,滿大街亂竄,竄夠了還能蹲到學堂里接受知識的熏陶,關鍵接受教育還是免費的。

這學校是簡陋了點,但啥物理,啥化學,啥數學,啥語文,您要是覺得來勁,咱在整個外語學學,那都沒問題。

畢竟全國的知識分子知道了根據地這地,都想著來瞅瞅,這一瞅都不願意走了。不走就得找點事做做充實一下自己不是。

據統計1943年以後,咱八路軍的根據地這老百姓的營養水平比國統區那塊都高出了老大一截,至於小鬼子的佔領區更是高到冒泡了。

而且搞笑的是,咱八路軍推行的減租減息的條令,在根據地里實行,老百姓的自有糧食那是翻著翻的往上漲。按說這是好政策,可到了國統區,得,這就變成一張廢紙扔垃圾桶里了。

您以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擺設,那都是實錘,不然老百姓咋就那麼擁護共產黨呢?咱八路軍在前邊打,後邊老百姓推著獨輪車,離家離口的跟著部隊白乾活一樣的把自己家的糧食往部隊里塞。

在有國統區里貪污現象那是比比皆是,可您在根據地里找一個試試?他就沒有!

大上海那地頭是繁華,但每天到處竄的收屍車可不少,每回拉的都是滿滿當當的,可您在根據地里瞅瞅,根本就沒有。

國軍拉個隊伍出來全靠拉壯丁,一條繩子捆一串一路往軍營里拉,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俘虜,知道的這是國軍在招兵。

可您到根據地來瞅瞅。

「咱要整一個連出來!現在報名!」

得,回頭您就發現,來報名的就有倆連的人,你不選他,他還和你急。

開個會,作為領導一條粗木板凳,好的時候兩人坐,人多了四個人湊活,大傢伙其樂融融。

當年美國佬來咱延安根據地考察得這麼個結論——八路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很可能是真的。

老梁聽了覺得彆扭,啥叫很可能,這就是真的。

當年美國人執行轟炸任務,飛行員不小心落地上了,只要他們進入咱根據地,您就算是穿上美國飛行員那夾克,整個大墨鏡,連便裝都不用換,搖搖晃晃的走上1600公里達到延安,都沒啥大問題。

最後老蔣老是說咱八路軍總是游而不擊,這謠言直接就被這些個飛行員給拆的稀里嘩啦。

這些事,老梁雖然說的破碎,但也不妨礙大傢伙了解一下根據地的模樣!

好了,今天就說道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抗日根據地是八路軍作戰的出發地和後撤時的集結地,同時也是日軍和偽軍徹底放棄的地方,也是八路軍對日偽軍展開人民戰爭的「大後方」。或許去過山區的朋友們會有所體會,某些小村莊只有幾十戶人,但是距離最近的縣城卻有好幾十公里,在交通發達的現在都屬於道路不便的地方,更不要提抗日戰爭時期了,在那個時候,這些地方就是八路軍的根據地。

那麼八路軍根據地有什麼特徵呢?首先就是根據地的民眾肯定是支持八路軍的,這樣的話八路軍可以把一部分傷員交給群眾照顧,而且根據地還可以給八路軍提供糧草和後備兵員。根據地通常是易守難攻的山地,或者是遠離交通線的偏遠農村,至少要保證日軍的機械化部隊難以開進才行,根據地的建設相對國統區和日佔區,根據地肯定更有人情味一點。

還有一個概念就是掃蕩,掃蕩指的是什麼呢?日軍利用自己的武器和火力優勢攻擊八路軍,八路軍為了避免傷亡只能退出根據地,而日軍到達根據地之後為了削弱八路軍的戰爭潛力進行殺人、放火、搶奪等活動,這就叫做掃蕩。在當時的條件之下,八路軍根本沒有和日軍進行長時間陣地戰的能力,日軍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妄想通過屠殺根據地來迫使八路軍失去戰鬥力。

以華北地區為例,日軍採用的「囚籠」政策就是在各村建立據點,通過對村鎮的打擊來間接給八路軍施壓。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一般情況下根據地是有常駐八路軍的,而且村鎮的官員都是通過八路軍的政策選拔出來的,即使有「維持會」等漢奸組織,其代言人也很大程度上是兩面派。在抗日戰爭中,我黨的鄉長、村長也是日軍屠戮的對象。當敵人進攻或者是通過根據地的道路時,八路軍就會出發設伏或者轉移,而根據地的群眾在八路軍的幫助下也會轉移到山裡或者是其他的根據地。

根據地的文明程度是很高的,畢竟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約束,軍隊和民眾的關係十分融洽,像國統區存在的包辦婚姻等陋習也在新政策的壓力下被粉碎。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相信大部分民國時期的群眾會選擇去根據地,而前往延安的大量進步青年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冀東抗日根據地,雖說是根據地,但條件艱苦,地處連接東北華北咽喉地帶,日軍,偽滿軍,偽蒙軍,偽治安軍集結重兵反覆掃蕩,清鄉,討伐,到處挖封鎖溝,建據點,修炮樓,誰家夜裡有燈光炮樓的鬼子就向燈光開炮,組織大鎬隊,拆房,扒房,建無人區,對山區實行殘酷的三光政策,但就是這樣也沒嚇倒英勇的八路軍,最艱苦的時候幾天吃不到糧食,一邊行軍一邊從地階子摘老窩瓜啃,夜裡就睡霸王炕,我縣犧牲了幾任縣長,四五年快勝利了還犧牲了縣長賀年,八路軍就是在這樣艱苦條件下與日偽作戰,神出鬼沒,打得日偽軍聞風喪膽,冀東十三團包森司令員更是威名遠揚,活捉天皇表弟赤本大佐,全殲武島騎兵大隊,消滅駐太后陵鬼子山口正雄,一次消滅偽治安軍一個團,擊潰一個團,開闢了數百公里的游擊區和根據地,為戰後挺進東北創造了極有力條件。


在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八路軍迅速開赴敵後,在1937年底到1938年上半年這一段時間迅速在敵後開啟了大大小小的抗日根據地。

一開始八路軍建立的根據地普遍在山區,這一點不難理解,從紅軍時期開始,共產黨的根據地普遍在山區,由於當時的山區交通不方便,可以最大程度的限制重武器的機動,使火力上處於劣勢的紅軍八路軍能夠發揮近戰的優勢。

比如在北京的周邊,像今天農家樂的旅遊勝地十渡,野三坡,齋堂,川底下村,川只是同音那個字太難寫了,都是原來的抗日根據地,這些地方今天看著都是山清水秀,但是如果是作為根據地就是太窮了,當時的生產水平落後,而且土地有限出產的糧食不多,無法供養數量太大的軍隊和脫產人員,這也就決定了八路軍的數量不能太多,所以也就不可能進行太大規模的戰役。

山區的根據地外邊是廣大的游擊區,游擊區通常是白天是日本人的天下,但是到了晚上就是共產黨的天下,一般來說游擊區的面積遠遠大於根據地,而且很多時候游擊區也是根據地的一部分,八路軍可以從游擊區獲得人員和糧食的補充,在華北游擊區很多是平原地區,由於平原地區的出產遠遠大于山區,所以游擊區是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

在八路軍的根據地,八路軍普遍建立地方政權,不過在游擊區所有的政權都是兩面政權,就是這個村的保長也可能在共產黨那裡就是這個村的村長,原來日軍的日軍一個士兵就是機器貓的作者就曾經記錄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晚上日軍一個小隊路過一個村子,當地的保長跑過來交情報,結果這份情報寫的是日軍的動態,明顯這份情報應該是給八路的,結果這個保長犯糊塗了,給錯了。象文革時期的名人陳永貴就曾經當過這個角色。

在八路軍的根據地內,相對於國民黨區的高壓統治,相對空氣要寬容一些,各級政府普遍實現了三三制,就是在各級政府的議會中,共產黨只能佔三分之一,其他的開明人士和反對派各佔三分之一,由於共產黨的行動力相當強,各項政策能夠迅速的行動,而且政治上比較清廉,當時八路軍規定貪污5斤小米就槍斃,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執行,所以當時的根據地內的民眾普遍支持共產黨,同時對於國統區的青年有巨大的吸引力,有大量的知識青年前往八路軍根據地。

當然,根據地內也不是完美無缺,由於各個根據地內敵情顧慮情況不同,加上本身共產黨內就有左傾的傳統,也有一些錯殺誤殺的事情,但是主流還是積極的,這一點通過各方面人士包括外國人的回憶錄中得到了證實。

對於八路軍的根據地,日軍分為非治安區和准治安區,對應的就是根據地和游擊區,對於根據地,日軍主要是使用三光政策,徹底破壞根據地的生產生活條件,把根據地變成無人區,把居民抓走,關入人圈,就是集中營,徹底把八路軍和老百姓分開,游擊區就是大量使用特務漢奸組成便衣隊,和正規日軍配合,捕殺共產黨的政權人員。

在8年艱苦的抗戰中,八路軍在敵後抗戰中生存了下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強有力的根據地的建設,使得八路軍始終可以得到糧食人員的補充,並且越戰越強,自身也是發展壯大。

敵後根據地的樣子是要用一本厚厚的專著來描述的,這裡只能是簡單的說幾句了,頂多算是蜻蜓點水罷了。


提到抗日根據地,中國人都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為抗日根據地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還有那民風淳樸,軍民融洽的人文氣息也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看抗日劇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只要偵查員或八路軍戰士到了根據地觀眾的心就特別踏實。為什麼有這種感覺呢?是因為我們的心裡都覺得根據地沒有壞人。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根據地是個什麼樣子。

我軍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是聶榮臻元帥1937年11月在山西五台山創立的。政權結構採取的是三三制:共產黨員佔三分之一,進步分子佔三分之一,士紳農民佔三分之一。是不是很民主?根據地的治理只要不是漢奸都一視同仁,包括地主、富商。

一些逃跑的地主階級,八路軍也邀請他們回鄉投資經營,表現好還可以參政。這樣的措施很受地主、富商的歡迎,所以他們積極配合八路軍的減息減租的政策,老百姓的生活壓力一下子減輕不少。

在經濟上,根據地提倡自由貿易,鼓勵當地或外地的有錢人到根據地投資興辦企業,並由八路軍負責安全,保護他們的財產。在稅收上一律平等,工人、地主、資本家都是按照實際收入繳納稅收。

隨著貿易、企業的興起,農民除了種地,還可以去上班。上班也很人性化,需要簽訂勞務合同,工人要遵守勞動紀律,規定每天工作時間最高不能超過十小時。最重要的是沒錢還可以低息貸款,這樣就不會再出現餓死人的現象了。

工作之餘還能享受教育的權力,當時根據地吸引了全國四面八方的人才,在根據地只要你願意,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學文識字你都可以學到,關鍵是還免費。

正是由於這麼多好的政策,才使廣大群眾團結在共產黨的周圍,八路軍才能穩紮在日軍的後方。這樣的世界除了日子清貧,是不是很好呢?

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區討論,了解更多歷史,請關注花木童說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我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自此拉開了序幕。

在這14年的時間裡,我們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和犧牲採取了最後的勝利。八路軍作為抗戰中最為重要的中流砥柱,自然也是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在抗戰時期,國民黨的武器雖然沒有日本先進,但是數量充足,各種物資都不缺,但是八路軍就並非如此了。我軍僅能依靠生產原始的根據地獲得必要物資,這還僅限於生活用品,打仗必須的槍支彈藥只能依賴繳獲。根據地大多處于山區這裡相當貧瘠,能提供的生活物資也很簡陋,其中草鞋是最有代表性的東西了。

八路軍的武器裝備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自己生產,但是由於日本人的封鎖和掃蕩,咱們軍工廠無法獲得足夠的鋼鐵原料,尤其是炸藥的生產極為困難,甚至直到抗戰結束都是在用黑火藥製作子彈和炮彈。簡陋的設備生產的武器彈藥非常有限根本不夠殘酷戰爭的消耗。

另一個則是靠戰鬥繳獲,但是我們在戰鬥中繳獲的彈藥還不夠我們在戰鬥中消耗的彈藥。這是因為根據地往往處於日偽軍絕對優勢兵力的包圍之中,每次掃蕩作戰我軍都在兵力和裝備上處於雙重劣勢的地步,因此彈藥消耗一般都比繳獲的多。

但是我軍在根據地有廣大的群眾基礎,正規軍較少但民兵武裝相當龐大,只可惜他們的裝備都是原始的冷兵器,難以在戰爭中起到關鍵的作用。但是在日本投降之後這些有實戰經驗的民兵武裝立刻獲得了充足的武器裝備,日軍投降遺留下的武裝極大地加強了我軍根據地的武裝力量。

就是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我們依舊在頑強的抵抗者侵略者,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我們八路軍一直都是非常缺少彈藥和藥品,但是有一樣物資卻是非常的充裕,每個士兵都可以管夠,這個物資就是上文提到的草鞋。

草鞋是當時八路軍士兵的標配,抗戰初期,我們的軍隊穿的全是草鞋。在抗戰後期,極少數不對通過繳獲穿上了布鞋。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冬凜冽,我們的軍隊一直都在穿著草鞋和敵人進行戰鬥。在夏天穿草鞋還會比較舒服一點,但是到了冬天穿草鞋很容易把腳凍傷,條件極為艱苦。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後,位於陝北的紅軍主力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全軍約46000餘人。八路軍成立後,隨即就誓師抗日,馬不停蹄的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

由於敵我力量相差懸殊,同時,為配合國民黨軍正面戰場,八路軍轉向敵後,堅持游擊戰爭,並在淪陷區內建立抗日根據地。在被日寇佔據的華北、華中、華南的廣大地區,八路軍和新四軍等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先後建立了幾十塊抗日根據地,甚至在距八路軍主力十分遙遠的海南島,也有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和所建立的抗日根據地——瓊崖抗日根據地。

以抗日根據地為根基八路軍等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開始對日寇展開廣泛的游擊戰爭,有力的打擊了日寇,配合了國民黨正面戰場。尤其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抗日根據地的軍民更是抗擊了侵華日軍60%以上的兵力和幾乎所有的偽軍。八路軍成為中後期抗戰期間名副其實的主力。

由於敵強我弱,尤其是在裝備方面巨大的差距,為揚長避短,八路軍的抗日敵後根據地,絕大部分都建立在貧困落後、交通不便、日寇統治力薄弱的山區。同時,孤懸敵後的抗日根據地,也不可能獲得任何外部援助。

我們都知道,哪怕在和平年代,山區人民的生活都是十分艱苦的,而抗戰期間,遭受層層壓迫,自然資源又極為貧乏的山區居民尤其困苦。但是,這些生活本已十分困難的根據地人民,依然竭盡全力,積極支持抗戰。

他們積極參軍、參戰、出民工,把最好的糧食交公糧,婦女幫忙做軍裝、納軍鞋,連兒童都成為了放哨、送信的最好幫手。正是抗日根據地人民從軍事、政治、經濟等全方面大力支援八路軍,才使得堅持抗戰的八路軍等抗日隊伍,有了穩定的環境可以修整,有了較為充足的給養保障,傷員有了安穩的安置之處,減員也能夠及時得到充足補充。

最終,在根據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之下,八路軍等敵後抗日隊伍從小到大,以弱勝強,不斷的消滅日寇和漢奸,抗戰隊伍和抗日根據地也不斷壯大,這些都為最終抗戰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延安生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經歷。」

80多歲高齡的約翰高林(John Colling)上尉在2007年如是說,他剛剛把自己和隊友帕特金(Wilbur J. Peterkin)在70多年前拍攝的珍貴彩色膠片無償捐贈給上海電視台。該影片的名字是——「迪克西使團」。

(當年照片,左起為朱德,包瑞德,毛澤東同志)

1944年7月22日,一架帶著美軍標誌的草綠色C47運輸機落在延安這座邊遠小城的簡易機場上。黃土高原可不常有來客,除了偶爾殺氣騰騰撲來的日本轟炸機。

當9位美國觀察團成員打開艙門,他們發現八路軍主要領導人,像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同志已經等待多時。

這天晴空高照,陽光頗有些強烈,毛澤東同志帶著一頂平常的大草帽,穿一身樸素長衫站在前排,他微微笑著,形象和當地民眾完全沒有差別。

向來謹細的周恩來看到美軍扛著攝像機,迅速整了整衣領,然後再專業的面向鏡頭。這位後來的周總理對形象要求一向可是以嚴格著稱。

一旁,正經過的朱老總還渾然不覺,轉頭之間忽然發現自己已經被攝像機鎖定,一時有些靦腆,趕緊行個禮,連自己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延安來了美國觀察團。

這不是一次通常意義上的會面。9名美國人被稱為「迪克西使團」(Dixie Mission)。他們肩負華盛頓的使命,為了用一切措施儘快結束對日戰爭,減少美軍傷亡。

面對共同敵人,美軍一來是希望獲得八路軍配合他們對日本的戰略大轟炸。美軍空襲日本和滿洲工業區的轟炸機以及在華北與日機空戰的軍機隨時可能被擊落,需要八路軍控制區軍民救助這些寶貴的飛行員。

一來是觀察八路軍和共產黨人的軍事潛力,以及未來可能合作的可能性。蔣介石在抗日初期取得的名聲已經消磨殆盡,連續的軍事失敗和對援助物資的驚人貪污讓美國人大為失望,他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其他有力的抗日武裝。也便於日後在亞洲繼續拉攏容易合作的新勢力。

當然,國民政府對此持強烈反對態度,但因為不久前剛剛經歷了豫湘桂大潰敗,蔣介石好不容易才勉強同意美國人來延安「看看」。

(1944年,大舉進攻河南的日軍,湯恩伯所部全面潰散)

美國觀察團來自不同組織,既有陸軍,海軍,也有戰略情報局(CIA的前身),駐華美軍司令部,駐華大使館的成員。第一批觀察團9人如下:

  • 包瑞德上校(David D. Barrett)——組長,長期在中國擔任武官,中文流利,會北京話。對論語易經有一定研究,中國通。

  • 謝偉思顧問(John S. Service)——四川成都出生的美國人,中文流利,會多種中國方言。多年在北京上海重慶任職,中國通。

  • 卡斯伯格少校(Melvin A. Casberg)

  • 克羅姆萊少校(Ray Cromley)

  • 高林上尉(John G. Colling)——和第二批組員帕特金一同,拍攝了大量照片和電影膠片,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

  • 斯特爾上尉(Charles C. Stelle)

  • 多姆克上尉(Paul C. Domke)

  • 惠特塞中尉(Henry S. Whittlesey)——犧牲於延安。

  • 雷米尼(Anton H Remenih)

觀察團有一個奇怪的別名:「迪克西」。Dixie在英語中是美國人對南北戰爭里南方各州的稱呼。充滿了頑固,落後,甚至還富有叛逆的意味。而這就是美國人當時對身處延安山地里八路軍的最初理解。

(毛澤東朱德同志迎接觀察團包瑞德等人)

觀察團里,每人分工不同。來自美國陸軍的包瑞德上校負責軍事分析,來自美國國務院的中國通謝偉思負責政治分析。其他成員將建立電台通信系統,設立氣象站,探查日軍和汪精衛偽軍戰鬥序列,確認日軍防空能力和被轟炸的損失情況,實地查看八路軍的軍情,裝備,訓練,戰鬥力以及實際對日作戰貢獻。實地了解八路軍控制地區經濟和戰爭潛力,及增強八路軍戰鬥力最有效的方法。

(謝偉思和毛澤東,彭德懷同志的合影。他們成了跨越大洋的友人)

這些美國人受到了八路軍領導們熱烈的歡迎。機場上,雙方熱情地打著招呼,包瑞德和謝偉思用中國話毫無障礙的和八路軍領導們溝通,氣氛非常融洽。美國人還從飛機上搬下幾個沉重的大木箱,裡面是對延安來說非常珍貴的通訊設備。

(美軍帶來的通信設備)

根據親歷者回憶,歡迎儀式並不複雜,是一些講話和男女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餓肚子的美國人四處張望,並沒有發現預期中的食物和飲料。見慣社交場合一些成員儘管感受到了八路軍的親切溫和,可總覺得延安的招待算得上有些粗糙。

(延安各處張貼的標語:Welcome Our American Friends!)

7月22日夜,也就是當天晚間,八路軍總部為觀察團舉辦了歡迎晚宴,到處都可見「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的標語和橫幅。桌上是並不複雜的中式飯菜,一些素色碗盤整齊擺著,與重慶上海的奢侈宴席可謂天差地別。

(毛澤東和謝偉思相鄰而坐,準備開飯)

(彭德懷等領導人都在坐,此圖可見飯菜)

毛主席和謝偉思等人共聚一席,大家共同舉杯,為合作的開始乾杯。周恩來很能活躍氣氛,他一直在問美國本地的笑話,讓大家逐漸從拘謹中釋放出來。但美國人很快發現這種名叫「白乾」的酒勁兒很大,對他們來說,有些像干雪利酒,也有些像紹興酒的仿製品。在重慶呆過的美國人將「白乾」稱為「警報果汁」或者「白色閃電」,可見他們對此印象之深刻。後來,美國人還嘗到了「虎骨酒」,聽說是真正老虎骨頭侵在「白乾」里泡成的酒。用包瑞德的話來講,虎骨酒讓人毛髮豎立,彷彿給人以野獸般的力量和膽識。

(酒過三巡,氣氛活絡起來,美軍觀察員主動敬酒)


美國人住進了窯洞。

8月7日,第二批美軍觀察團成員9人也飛抵延安。美軍被安排在距離延安半英里,新蓋的窯洞里,算得上當年全延安最「豪華」的「窯洞賓館」,窗戶都粘貼了白紙。一些成員驚訝於這種建立在土裡的洞穴房屋,而且沒有玻璃!

他們很快發現不拉門帘的嚴重性,因為老鼠會鑽進來竄來竄去,讓人不勝其煩。不過總體算得上清潔,因為一星期能洗一個澡,還是淋浴。只不過是把熱水倒進帶孔洞的鐵罐里,再將鐵罐拉起到天花板的位置,簡易的熱水淋浴就成了。

至於吃飯,主要是簡單的中餐,美國人都學著用起了筷子,連初學者不久都能熟練駕馭這種方便的工具。包瑞德覺得中餐很好吃,其他成員也挺適應。每頓飯後有西瓜和熱茶,經常還有香煙提供。觀察團成員每天有7美元的飲食住宿費用(約等於如今740元人民幣),包瑞德直截了當提出要支付這筆錢的時候,周恩來同志表示給使團提供食宿是八路軍的義務,從而免去了。這讓調查團成員們非常高興,包瑞德為此親自給朱德同志寫信表示感謝。

(包瑞德和朱德在不用翻譯的情況下交談)

飲食習慣的不同偶爾會造成一些小問題。一次,第二批調查團員路易斯瓊斯(Louis Jones)和毛澤東同志坐在一起。他注意到一份看起來很多汁的誘人肉菜,立刻站起來想要夾上一塊。毛主席把他的筷子放在瓊斯的筷子上,用中文說了一些話。翻譯告訴瓊斯:「在你的國家裡,這隻狗是一隻寵物。但在中國,這隻狗是一種肉用動物。如果你不想的話,就不必去吃它。」瓊斯聽了果然有些退縮。但當他抬起頭,發現每個都停住了,大家全在關注他會做什麼反應。無論如何,為了照顧異國盟友感受,瓊斯挑戰了自己的習慣,他硬著頭皮夾起一塊狗肉咽了下去,臉上露出尷尬的表情。在座的人們似乎都很滿意,大家哈哈的繼續動起筷子。當然,瓊斯後來就一直躲著這種當地美食了。

(大家一起觀看錶現中美合作抗日的話劇)

美國人在延安也有不少娛樂活動,他們能看戲曲話劇表演。這裡的演出質量之高讓專業戲劇出身的《紐約時報》記者都十分嘆服,或許是延安有著一所新設戲劇學校的原因。美國人還和八路軍一樣,閑暇之時打起了壘球。在日本囚犯挑起的一次對決中,美國人高興的獲得了勝利,就像他們打了勝仗一般。

舞會在延安也很盛行,中國人除了秧歌還會放美國老歌,讓兩國不同膚色的人們一齊於果園或者會議室里起舞。一次,名叫格雷斯的成員在舞會上對一位中國姑娘眉目傳情。很快周恩來就告訴包瑞德他們反對這種調情行為,除非兩人是真心相愛。於是包瑞德馬上嚴肅警告了格雷斯,從此以後這樣的事情再沒有發生過。

工作和勞動的閑暇之餘,觀察團成員還可以和朱德同志一起騎馬去山裡打野雞。每逢這種探險,美國人都會禮貌的請朱德放第一槍。

(謝偉思等觀察團成員在延安也要參加勞動)


調查團眼裡的延安。

正式調查工作很快展開,八路軍予以充分合作,給了觀察團工作上和行動上的自由,及通信聯絡的自由,「以便迅速打敗我們共同的敵人日寇。」

熟悉上海重慶的美國人頭一次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他們所見到的和1942年12月荷蘭人布朗基(Brond geest)向英國外交部所做的報告一模一樣。

「在延安,沒有黃包車,沒有勒索,沒有妓女,沒有鴉片和乞丐。」

美國人非常驚訝,這裡竟然沒有一個拿著棍棒的警察。他們四處拍照詢問,看到街上的普通人穿著貧寒但和藹可親,並且沒有挨餓的跡象。與繁華上海灘街上隨處跑著收屍車的情況大為不同。

(一位姓楊的戰士,他回頭看到觀察團在拍攝,不自禁笑了,隨後行過禮才離開)

這裡的八路軍也和國軍差別甚遠,他們看上去「精壯而整潔」,穿著按不同年齡製作的合身軍裝,腳上踏著方便的膠底布鞋。讓看不慣國民黨用繩子捆成一串抓抓丁的美國人十分意外。調查團很快被邀請觀看八路軍的軍事演練,毛澤東很親切的讓包瑞德和他同坐一條粗板凳。美國人看到八路軍拿著不少繳獲的日本武器,展現出一種精力充沛的面貌。

(包瑞德上校參與檢閱八路軍359旅)

(路遇的八路軍戰士在行禮,非常和藹)

包瑞德外出時,隨機詢問了一位他遇到的八路軍士兵。用北京話寒暄過後,包瑞德問:

「不能在家照料父母,你不感到擔心嗎?」

「我為什麼要擔心他們呢?我在軍隊的時候,政府對他們照顧得相當好。」

儘管仍有疑慮,但包瑞德對八路軍的印象更良好了。細心的他也注意到在延安從沒見過打罵士兵的情況,而他之前好幾次看到國民黨兩星將軍猛地抽打士兵耳光。

通過對軍民的日常觀察,美國人承認:八路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很可能是真的。」這裡的軍民關係非常融洽,不像國統區普通民眾躲瘟神一般躲避軍隊。

(美國人拍到一位大娘正主動請八路軍戰士喝水)

(延安街頭剛買了肉的騎馬戰士)

同樣在觀察的謝偉思在報告中提到,「在他們的政體下,生活總的來說是節儉的,以我們的標準來看則非常清苦。但我們不應忘記,不論那個政府掌權,中國的社會生活就從沒有非常幸福過......」

牢騷依然是免不了的。「延安唯一的不好,就是在重慶我們可以輕易找到妓女,在這裡卻怎麼都找不到。」一位觀察團的美國小夥子如此說。

(延安街景,1944年)

美國人還發現八路軍的領袖毛澤東一般總是步行,必要時才會乘坐一輛陳舊的封閉式救護車。這裡沒有衛兵和便衣組成的封鎖線,而在重慶,蔣委員長總是坐著黑色鋥亮的大轎車,被這種封鎖線把他和圍觀的人們遠遠隔離開。

(延安街頭的車輛,根據包瑞德回憶,這裡車輛非常罕見)

調查團成員訪問了毛主席不少次,他們認為「毛是一個非常安靜,深思熟慮的人。在回答任何直接問題之前,他似乎總是思考的非常仔細。」

了解中國國請的謝偉思也和毛主席做了多次長談。他倆談論了武器支援以後,還談到戰後建交和通商,毛澤東對中美未來關係的積極態度讓謝偉思很受振奮。「字真意切,熱情洋溢,謝偉思差點被說暈了」。不過,他回應毛澤東的話還是很精明,他開玩笑說,美國商人在華做的是風險投資,需要考慮很多方面。

經過三個月的觀察,謝偉思漸漸明白為什麼八路軍能在陝北的窮鄉僻壤存在並且壯大起來,這裡和燈紅酒綠烏煙瘴氣的重慶完全不同,因為他們有一個「目光遠大」的領袖。對此,他評價毛澤東是「窯洞里的預言家」。

(後來被邀請乘坐美軍吉普車的毛澤東同志)


調查團查證的八路軍抗日情況。

美國人總是務實的,他們很快證實了八路軍的能力,擊破了「游而不擊」的謠言。

不少美軍飛行員因為合作的關係被營救。他們發現,各根據地無論是士兵還是普通平民,總是積極設法救助掩護美軍飛行員。這些飛行員不僅有吃有住,一路上還得到了妥善照顧,甚至連便裝也不用換,直接穿著顯眼的空軍夾克被護送來延安。

謝偉思在報告中提到:「迄今為止,對我們證實這點幫助最大的是,從這些地區被護送到安全地帶的大批美國空軍人員(現有70人),從他們的獲救處到達終點,有些飛行員在中共控制區內行進了約1000英里(1600多公里)。他們在抗日軍民護送下從山海關附近毗鄰滿洲的海灘途經北平抵達延安......我們必須承認中共關於他們控制了華北和華中地區廣大農村的說法總體是對的;而且我們過去一向將這些地區統稱為日佔區的提法要修正。日軍只控制了點和線,其與廣大地區實為共方勢力所控制。」

(觀察團的工作:左圖是用氣象氣球觀測天氣,右上是找到墜毀的P51戰鬥機,右下圖為八路軍營救的一車美軍飛行員)

不僅如此,美國人需要親眼看到八路軍抗日的具體效果如何。他們深深了解過去國軍一潰千里的景象,也大約知道援華物資如何在剛卸下飛機就神秘消失在運輸過程中的詭異情況。因此,他們向各抗日根據地派出了三個小組,實地觀察八路軍對日作戰:

  • 高林上尉等人於1944年9月初從延安出發過黃河到山西,親眼看到晉綏軍區呂正操司令員指揮的八路軍和民兵對日作戰。他們經過同蒲鐵路封鎖線進入晉察冀邊區,目睹了日軍三光政策造成的無人地帶,也看到日軍持續的封鎖。11月小組回到延安時,他們已經走了2000多公里路程,收集了大量資料。

  • 盧登顧問、帕特金少校、惠特塞中尉等人於1944年10月初從延安出發到河北,赴晉察冀根據地。他們跟隨部隊,在近處記錄下了八路軍和日軍的戰況,並且見到八路軍抓獲了日軍俘虜。小組4個月後才回到延安,提交了第一手的詳細資料。

  • 軍醫卡斯伯格少校和三名西方記者同行,於1944年10月9日出發東渡黃河,訪問了晉綏邊區。他們深入敵後直到離日軍佔領下的汾陽城2公里之處,見證了八路軍攻入汾陽城和俘虜日軍的情況,11月下旬返回延安。

(非常珍貴的影像,八路軍攻擊日軍炮樓,並且佔領之。可惜筆者未能找到更大解像度的該照片)

(佔領日軍炮樓的八路軍,中央站立者繳獲了一把日本軍刀)

調查團還發現,被八路軍俘虜的日軍士兵受到良好對待,他們能運動看書接受再教育。讓人吃驚的在於,很多人的軍國主義思想發生了轉變。對於八路軍的積極作戰態度,美國人看在眼裡。但正值一切順利進行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八路軍戰士正在問詢被俘虜的日軍)

當時,惠特塞中尉偕同一名中國攝像師前往一個靠近日軍佔領區的村落,他倆聽說日軍目前沒有在周圍活動,而且村口處也沒發現異樣。哪知剛進村不久,突然槍聲齊發,埋伏的日軍一齊開火。惠特塞和攝像師來不及躲避,當場雙雙殞命。

很快,得知噩耗的八路軍調集部隊開始攻擊村莊,希望趕走日軍奪回兩人遺體。戰鬥非常激烈,日軍利用在暗處的優勢防禦那個村子,八路軍則前仆後繼。根據美方回憶,八路軍戰士幾乎付出了整整一個營的犧牲,遺憾的是仍未達到目的,最終還是沒能搶回惠特塞和攝像師的屍身。

(美軍治療受傷的八路軍戰士)

這個插曲沒有打斷調查團的工作,美國人繼續在延安把收集的各種信息反饋給國內。調查團的報告認為:"八路軍在戰時與戰後可能是個有用的盟友,延安的氣氛比國統區更有活力,也比較不腐化。"

(快活的兒童團孩子們)

等不到美國人把對中國新的認識轉化為政策,蔣介石國民政府和美國方面起了衝突。不久,善戰的史迪威將軍被調走,開明的駐華大使高斯也被換成了對中國一無所知的赫爾利。美國人對蔣介石妥協了,政策的全面轉向不可避免。


不是結局的結尾。

1947年初,也就是在延安度過了963個日日夜夜之後,迪克西使團的最後三名成員撤離,國軍胡宗南部的攻勢隨之而來。

中美關係,要等到25年後尼克松訪華才會恢復正常,而謝偉思,包瑞德等迪克西使團的幾位成員,在經受麥卡錫主義強加的種種不白之冤後,有幸再次見證了這片土地的巨變。

(70年代,中國關係正常化。周恩來同志接見了闊別已久的謝偉思,他的預言已經成真)

(謝謝觀賞,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其他文章賬號下可見)

參考文獻:

  • 《延安使命:1944-1947美軍觀察組延安963天》人民網
  • 《美軍觀察組在延安》包瑞德,解放軍出版社
  • 《從「迪克西使團」訪問延安看抗日戰爭後期中共與美國的關係》
  • 《在中國失掉的機會 : 美國前駐華外交官約翰 S. 謝偉思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報告》
  • 延安精神:中美友誼的戰時篇章。約翰科林
  • Wilbur J. Peterkin , Inside China 1943–1945: An Eyewitness Account of America"s Mission in Yenan
  • John "Jack" P. Klein, Dixie Mission, "Tour of Duty" Febuary to October 1945 in Yan"an, China
  • 美國國家檔案館


抗戰蔣軍丟給日寇的356萬平方公里土地被紅軍收復272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