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面的展現結果,其底層的驅動就是標籤匹配,是買家標籤和產品標籤的匹配。

本篇將會給大家講解買家標籤和產品標籤的產生原理以及匹配邏輯,以及產品打標的方法。理解這些,對於我們操作店鋪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

買家標籤很簡單,當一個新註冊用戶還沒有任何購物經歷的時候,TA所填寫的註冊資料就是TA的初始標籤。但是這個初始標籤很脆弱,這個買家一旦開始購物,TA的購物行為就會形成這個買家真正的標籤。註冊資料可以隨便亂填,東西不可能隨便亂買。

這個買家所購買的產品的類目、屬性、價格等各種特徵,都會成為買家標籤,買家在購物過程中的行為(收藏、加購、比價、看詳情、看評價、看問大家、看猜你喜歡、看有好貨等等),也會成為買家的標籤。這裡的標籤,我們可以認為是買家的購物特徵。系統也是根據買家購買的產品,以及買家在購物過程中的種種行為,來為這個買家打標的。一個人在淘寶上行為越多,購買的產品越多,系統對這個人的認識就越深刻越全面,就可以更加準確的為這個買家推薦TA喜歡或者需要的產品。如果你是一個已經在淘寶購物幾年的買家,那麼你家住哪裡,你家幾口人,你是否單身狗,你家有沒有小孩,有幾個小孩,小孩多大,你家有沒有車,車是什麼牌子的等等,系統都一清二楚。這些都是買家的標籤。雖然我們並不知道系統對用戶的打標有多少個標籤,但是肯定是非常細化的。

另一方面,由於即便是同一個人,可能在不同品類下的消費習慣並不相同,又由於很多買家號背後並不只是一個人的需求而是代表了一家人,所以一個買家的標籤並不是固定的或者說整體的,而是隨著消費場景的變化,會表現出個性化的特質。比如我在買鞋子的時候,就會表現出極具消費能力的特徵,因為我買鞋都會買1000元以上的;但是當我買T恤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消費能力就很普通,幾十元的T恤是我的最愛。又比如說,同一個賬號,我和我老婆都在用,我老婆會買衣服,但是從來不會買鞋子,而我只會買鞋子而從來不會買衣服,那麼這個賬號在鞋子這類產品上表現出來的就是男性的消費特徵,而在服飾品類中,表現出來的就是女性特徵。買家的標籤個性化甚至會細化到搜索詞的維度。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產品的標籤是怎麼形成的,這個纔是我們商家更關心的。

就像買家註冊之後的初始標籤一樣,產品在剛剛發布之後也是有初始標籤的。這個初始標籤取決於產品發布的類目、屬性和價格(折後一口價,即搜索時顯示的價格)。而系統就會根據這個產品的類目屬性和價格,給產品進行人羣匹配,讓跟這個產品的類目屬性價格相符的買家人羣有機會看到這個產品。

比如我們上架了一雙涼鞋,發布在了女鞋類目,那麼這個時候系統就會更傾向於匹配女性來對這個產品進行展現;假如說這個產品選擇的屬性是高跟、魚嘴、黑色等,那系統就會匹配喜歡穿高跟鞋、喜歡魚嘴喜歡黑色的女性來對產品進行展現;假如這個產品售價為598,那麼系統會匹配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女性來進行展現。如果這個產品的類目屬性填寫正確,定價也合理,那麼剛開始的展示人羣,就是準確的。這就是淘寶系統千人千面原理的目標,這是非常科學非常合理的。

當產品有銷量之後,系統對於產品標籤的識別,就會從產品發布的類目屬性和價格,慢慢轉到對『已成交用戶』所帶標籤的識別。因為正常來說,購買這個產品的人,一定是需要這個產品的人,那麼跟這些人類似的人羣,應該也需要這個產品。這個邏輯完全沒問題,所以系統會根據『已成交用戶』的特徵(標籤),來推薦相似的人羣來展現這個產品。那麼有多少成交用戶之後,系統對標籤的識別會轉移到已成交用戶呢?這個我也不知道……但是一般來說,有幾十筆銷量的產品,系統對標籤的識別,應該主要是取決於已成交用戶的。

按照系統的構想,如果我們產品定位、定價正確,那麼系統最初根據類目屬性和價格推薦的人羣,就會變成這個產品的第一批成交人羣,而這些成交人羣,又會給產品帶來更多的相似人羣。所以不管是初始標籤,還是成交之後的已成交用戶標籤,應該是平滑過渡始終統一的。這樣這個產品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慢慢賣起來。

但是很多商家往往等不了這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其實我也等不了。所以這裡面需要一些我們的運營操作,來加速這個過程。但是很多商家在這個環節上就會進入歧途了,那就是刷單。記著,只要刷單,必然會造成標籤的錯亂!所以刷單其實是對標籤最大的傷害,很大幾率會把產品的展現人羣破壞掉,這樣會造成兩個結果:1,產品本身的潛在消費人羣無法看到這個產品;2,能看到這個產品的人羣,實際上沒有購買這個產品的需求。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如何用正確的方法給產品打上想要的標籤。

我們之前已經寫過了,標籤的重要性以及標籤產生和匹配的原理,給大家喝了很多雞湯,但始終沒給勺子。下面就是要給勺子。

之前我們說過,產品標籤就兩個要求:首先要準確,其次要豐富。準確很好理解,標籤不準確,會導致人羣不精準,展示的人羣並不是產品的消費人羣,這樣的展示是無效的。那麼豐富呢?經常有商家說,豐富和準確不是衝突的嗎?其實並不衝突,豐富的意思,就是準確的標籤越多越好。

比如我們的產品是童鞋,這個童鞋既適合男孩穿,也適合女孩穿。潛在的消費人羣,是家裡有男孩的家長和家裡有女孩的家長。假如現在我們通過老顧客的活動,為這個童鞋累計了30個基礎銷量,但是這30個買家家裡都是男孩,這時候這個鞋的男孩標籤就會被打標30次(如下圖)。那麼這個標籤準確嗎?當然準確。但是這就夠了嗎?當時不是。因為女孩的標籤還沒有被投票,這時候女孩的家長在搜索的時候,這個產品的展現就會有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產品標籤僅僅精準是不夠的,還要足夠的豐富。所以同樣是通過老顧客回饋活動給新品做30個基礎銷量,不同的操作就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下面我們就講一下如何為產品打標。

我之前說過了,產品的標籤,後期主要是靠成交用戶的。其實從廣義上來說,用戶的典型行為(瀏覽、收藏、加購、成交)都會給產品打標,只是打標的權重不同。用戶會瀏覽這個產品,說明是想了解的;而收藏和加購,代表用戶對產品產生了興趣;而購買則是用戶對產品最終做出了選擇。打標的權重也是成交>收藏加購>瀏覽的。

我們看一下下面這張圖,我們可以把用戶在產品上的典型行為當作在為這個產品的標籤進行投票。當一個買家(20歲,女性,學生)瀏覽了產品A,那麼就會為產品A的3個標籤(20歲,女性,學生)各投一票;如果產生收藏或者加購,就會各投5票;如果購買,則各投10票(真正權重的比例我們不得而知,未必是1:5:10,這裡我們只要知道購買>收藏加購>瀏覽就好了)。這就是產品與的買家交互中產生標籤的過程。一個產品的標籤票數越高,越容易被有相同標籤的買家搜索展現。

既然買家的瀏覽、收藏加購、成交都可以給產品打標,那麼我們為產品打上正確而豐富的標籤,方法就是找到產品的各種適用人羣來瀏覽、收藏加購、成交。這個過程可以分兩步走:1,知道產品需要什麼人羣;2,找到這些人羣來瀏覽、收藏加購、成交。

如何知道產品需要什麼樣的人羣?兩個途徑:1,商家自己對產品的定位和認知;2,數據參考。

首先,我們的產品適合什麼樣的客戶,商家心裡應該是有數的。如果這個你都不清楚,那就別賣貨了(但是真實情況就是,確實很多商家就是這樣,有個產品,就拿去賣了,至於想要賣給誰,心裡根本就沒數)。商品是賣給人的,我們的商品準備賣給什麼樣的人羣,準備讓消費者在什麼場景下去使用我們的產品,這些,在銷售之前都應該考慮清楚的。一件衣服,你是要賣給學生,還是要賣給上班族,是讓她們逛街穿,還是要讓她們上班穿,要想清楚。這就是我們對產品消費人羣和消費場景的認知,也會決定我們需要的人羣標籤。

其次,可以用數據作為參考。數據在哪裡?生意參謀的市場行情(專業版)搜索人羣。根據我們產品的期望引流詞(你希望拿到流量的引流詞,帶有屬性詞的大詞),來分析這個引流詞的搜索人羣特徵,進而來佐證我們對商品標籤的定位是否符合我們期望引流詞的人羣特徵。下面來看一個例子:引流詞是『兒童棉鞋男童』。

如果我們的產品的期望引流詞是『兒童棉鞋男童』,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搜索詞所代表的人羣的大致特徵,女性為主,公司職員為主,消費客單價50-70和70-120這兩個區間最多,年齡26-30和31-35最多。這些數據可以作為參考。當然,在查看引流詞搜索人羣特徵的時候,要多看幾個期望的引流詞,把人羣特徵綜合起來一起判斷。

知道了產品需要的人羣之後,那麼去哪裡找到這些人羣呢?我們主要的途徑有3個:1,店鋪內的老顧客;2,店鋪外的自有渠道;3,推廣工具。

店鋪的老顧客,尤其是店內同類產品的老顧客,是為新品打標最好的人羣。新品上架之後,可以通過自己的老顧客羣、CRM系統、微淘等老顧客維護的渠道來發布新品上架的活動,給予老顧客一定的優惠,讓他們來成為新品的第一批成交用戶。老顧客的標籤跟產品需要的標籤相符度是很高的,用自己店鋪老顧客打標是效果非常好的。

店鋪外的自有渠道包括了自己的朋友、一些網站或者APP的資源等。比如我們賣童鞋,孩子學校的家長羣、培訓班的家長羣都可以去做一些宣傳,給予一些優惠,這些人都是適合童鞋產品的精準客戶。又比如我們賣運動護具,可以在一些運動網站、APP上去做宣傳,同樣給出優惠力度,也能吸引到一些精準人羣來購買。

推廣工具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打標工具,只是需要花費一定的推廣費用。比如我們可以使用直通車的人羣溢價功能來拉取我們想要的人羣,讓我們的產品展現在我們需要的人羣面前,讓我們需要的人羣先看到產品,進而瀏覽、收藏加購、成交等,為我們的產品打上正確的標籤。

直通車是非常好的為產品(新品)打標的工具。我們花錢用直通車來引流,帶來瀏覽收藏加購和成交,其實目的並不是僅僅是為了獲得直通車渠道的這點流量(直通車本身通常都是虧錢的),而是為了通過直通車買來的流量,幫產品打上想要的標籤,進而在搜索渠道(這個流量就是免費的了)得到跟直通車買來的流量人羣相似的人羣流量。花錢,買來流量,打上標籤,吸引免費流量。就是這樣了。

最後畫張圖來說明一下這個原理。

產品上架之後,通過直通車引流100人(花錢的),這100人有標籤A~G。這個時候產品就有了A~G的標籤。進而在搜索端,具有A~G標籤的100萬人,就有了搜索到產品的可能性,產品就圈到了這100萬搜索人羣(不花錢的)。

本篇就這樣,接下來的文章,將會陸續給大家分享關於權重優化以及標題製作的技巧。敬請期待。

內容不定期更新,也可以關注公眾號自己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