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文所談的工具使用方法和理念,摘自《iPad Pro 生產力指南》一書,該電子書目前已經更新到 V1.5 版本,已經購買的用戶可以免費更新。

與「時間管理」一樣,「知識管理」也是一個十分時髦又充滿歧義的名詞,很多打著「知識管理」幌子的文章、付費課程,其目的不過是兜售某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知識」其實是一個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學習工作背景,形成一個人看待事物的獨特方法,而所謂的「知識」就貫穿其中。

這也意味著,這個社會沒有一個所謂統一的「知識」定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

如果環顧當下,我們深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環境中,所以,當所謂「知識管理」的方法論去告訴用戶如何從信息裏獲取知識的時候,我更願意分享我的一套思路,那就是不去定義什麼「知識」,而是建立一套 信息檢索系統

所謂信息檢索系統,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屬於自己的信息庫和高效的信息搜索機制。這個機制必須是靈活、可定製而且擴展性強,既能完成大量的輸入工作,又能承擔一定的輸出任務。

早年間我曾用 Evernote 來承擔這個工作,坦率來說,Evernote 已經足夠好用了,但它過於龐大的功能被搬運到 iOS 上被不討好,包括以下幾個難以忍受的問題:

  1. 同步速度慢;
  2. 在 iOS 上生成筆記鏈接的過程異常複雜;
  3. 在 iOS 上進行筆記本、標籤機設置的體驗非常不友好;
  4. 由於不支持 MD 格式,導致很多時候在梳理筆記時,無法和我的寫作環境(Drafts、Ulysses)有效整合;

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個輕量的信息整合工具,到了 2017 年年初,我發現了 Bear。

Bear 是那種初看起來顏值足夠漂亮但功能簡陋的一類應用,但我見證了 Bear 在這將近兩年來的快速成長,如今的 Bear,已經成為我的信息檢索工具。

1. 構建嚴格的信息輸入機制

Bear 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輸入途徑,但站在我的角度上說,我盡量避免當初在 Evernote 上的那種操作方式,也就是不分青紅皁白直接把網頁上的文字扔進去,我在 Bear 裏的信息輸入有嚴格的限定:

  • 閱讀長文後的摘錄信息;
  • 讀書過程中的摘錄信息;
  • 內心感受的想法和靈感;
  • 重要事件的備忘;
  • 項目/任務的參考信息;

上述類型的信息都有著一個特點:它們都是我處理過的信息,有著我的思考和加工,而非所謂的「生肉」。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可以大幅減少低價值的信息流入 Bear,另一方面又為接下來的整理和輸出打好了基礎。

而且,Bear 在信息輸入時有足夠多的功能選項,既可以用 Markdown 格式,也支持更多富文本如塗鴉、附件和待辦事項的功能。

同時,Bear 對 iPad Pro 外置鍵盤有眾多快捷鍵支持,筆記編輯界面長按 CMD 見你會發現下圖裡的快捷鍵:

下圖是我在 Bear 裏輸入信息時的基本架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搜索網頁鏈接整合在這裡,同時還會結合 Drafts 裏的網頁摘錄,形成對某個話題或項目的資料庫,這個過程會不斷更新。

2. Bear 的信息整理機制

下圖就是我在 Bear 裏的架構體系,與其他筆記類工具不同,Bear 的思路是採用標籤(Tag),你可以直接在筆記輸入#xxx 就可以建立起一個標籤。早期的 Bear 只允許一級標籤,不過開發者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如今,你可以通過#一級標籤/二級標籤 來構築你的體系。

接下來,你還可以通過 Bear 的筆記內鏈進一步整理你的筆記,如下圖所示,任意筆記向左滑動,可以把生成的鏈接作為 Markdown 格式的超鏈接使用,同時這個外鏈可以作為 2Do 和 Omnifocus 的備註鏈接。

與此同時,Bear 還提供了筆記標題和標籤的自動補全功能,如下圖所示,這個功能非常實用。

最後,再來看看 Bear 所支持的搜索,最簡單的關鍵詞搜索裏,如果你要精準搜索某個文字,在搜索框輸入 」文字」 ;如果你要排除某個關鍵詞,就在搜索框裏輸入-文字,更豐富的搜索條件在下面:

  • @tagged:可以搜索到有標籤的筆記;
  • @untagged:展示沒有標籤的筆記;
  • @today:展示今天修改的筆記,包括新建或修改的;
  • @yesterday:展示昨天修改過的筆記;
  • @images:展示帶有圖片的筆記;
  • @files:展示帶有文件的筆記;
  • @task:展示帶有任務的筆記,無論是否完成;
  • @todo:展示帶有未完成任務的筆記;
  • @done:展示已完成任務的筆記;
  • @code:展示帶有代碼的筆記

上述所有搜索條件都可以任意組合,比如@todo @tagged 的搜索條件就是要找到帶有標籤,同時還要做的筆記;

最後一點,Bear 還提供了豐富的主題樣式和可自定義的編輯界面,如下圖所示,你可以在設置裏看到不同的選擇,通過這番改造,你可以讓 Bear 更適合你的需求。

3. Bear 的信息輸出機制

Bear 的輸出方式很多,在任意筆記界面,點擊右上角的「!」號,你能看到眾多導出的格式。

不過我最喜歡 Bear 的一個地方在於,Bear 支持 TextBundle,TextBundle 的格式可以讓文字、圖片一併遷移到不同的應用,因此,當我需要遷移 Bear 筆記到 Ulysses 時,我會選擇 TextBundle 格式。

在 Bear 裏導出 TextBundle 需要花一點時間,你需要在單條筆記向左滑動,從「更多」裏找到「導出筆記」的功能,整個操作類似於上文提到的「複製筆記的鏈接」

4. 總結

自 2017 年開始,我就開始重度使用 Bear 作為我的信息檢索中樞,我將自己的想法思考、備忘、讀書/網頁摘錄以及收集的圖片幾乎都放在了 Bear 裏,利用標籤的機制,可以實現簡單、有效的管理,而便捷的搜索功能可以進一步提升信息檢索的效率。

Bear 真的完美嗎?恐怕也未必,比如它只能支持 iOS、macOS 平臺就註定只是一個小眾的應用,而其定位於筆記工具的產品屬性,也極大限制了 Bear 成為長文書寫工具的潛能。

對我來說,我將 Bear 改造成了 iOS 上的信息檢索工具,承載著我的思考、想法、記錄以及大量的摘錄,與此同時,我也在使用 Devonthink To Go 作為 Bear 的補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這裡,查看我的工作流程),這些文字、圖片與超鏈接,構成了過去兩年的成長記錄,也是我在《iPad Pro 生產力指南》裏的重要工作流程。(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