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平復帖》是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創作的章草書法作品。陸機是用禿筆寫在麻紙上的。

章草源於解散隸體,赴速急就,所以具有隸書的特徵,即有明顯的波磔。《平復帖》的特點是:結體瘦長,書寫簡便,率性,逸筆草草,沒有循規蹈矩。其字字翩翩自恣,活潑可愛,在字法上主要表現在字勢多變與構件的錯落組合。

《平復帖》的用筆,被古今書法家們評為「如錐劃沙」,總體上給人們帶來了用筆老辣和力透紙背的藝術之美!

另外,《平復帖》在章法處理上也是科學的。章法上的行距、字距都沒有明顯的疏密變化,寓小矛盾於平靜之中。總體看來錯落有致,自然天成。

由於《平復帖》是禿筆蘸墨而書,墨色自然,虛實交替,變化豐富,風格質樸,墨色基本上是由潤到枯的自然過渡。

明代書畫家詹景鳳在《東圖玄覽編》中評:「陸士衡《平復帖》以禿筆作稿草,筆精而法古雅。」

陸機的章草書法作品《平復帖》被稱之為法帖之祖,是晉之後歷代善草的書家必臨摹之帖,可見它的學習和觀賞價值之大!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陸機的《平復帖》,其價值不在於書法技藝的高低,或者說藝術價值不高,沒有多少觀賞性。說它好,是好在這幅字反映了從章草向今草的轉變所必經的環節,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這才是它的好之所在!

有些人就是胡吹亂捧,閉著眼睛大談《平復帖》的書法藝術,說是法帖的始祖。這幅字無論是結體,還是點劃,都說不上有多高的藝術水平。看待古人的東西,一定要實事求是,作品好在什麼地方,就要準確地說清楚,不要人云亦云,跟著所謂專家胡謅八扯,要有自己的見解。

僅供參考。


之所以說陸機《平復帖》是法帖之祖,主要是因為此帖為可考的魏晉時期流傳下來最早的墨跡。


要說《平復帖》好在哪裡?歷代眾說紛紜,不一而足。王僧虔《論書》中說:「陸機書,吳士之書也,無以較其多少。」意思是陸氏乃鼎鼎大名的文學家,他的書法,代表了三國孫吳士大夫階層風格,不可以數量定其優劣。

《宣和書譜》誇他出身名門,「祖陸遜,吳丞相;父陸抗,吳大司馬,世皆奕奕,為當代顯人,呈設不泯也。」對其品貌則雲「身長七尺,其聲如鍾」;對其文才「自少年以文章得名,初受知於張華,華謂入之為文恨才少,而機患其多,至有見文而自欲棄其所學者」。提到書法則表示惋惜,「雖能章草,以才長見掩耳」。接著說「然陸機自歸晉,閉門十年,篤志儒學,天所不窺,書法特其餘事也」。所以,在晉、唐諸論書文獻中,很少提到他。如與王羲之諸家相比,陸氏倒是一位業餘書法家。


陸機主要活動於西晉,早王羲之四、五十年,他卒時正好王羲之出生(261一303)。尤為難得的是,儘管陸氏為文名所掩,書名不彰。但為《宣和書譜》著錄的《平復帖》和《望想帖》墨跡,竟有《平復帖》一卷安然無恙地流傳到今天。它已然成為我國民族書畫藝術保存最早的赫赫劇跡!

《宣和書譜》把《平復帖》列入章草類,實殊為欠妥。因為原跡上的每一個字並無蠶頭鳳尾,也無銀鉤蠆尾之狀,與所有的《急就章》寫法完全不相同。是介於章草與今草之間過度的新體,所以《平復帖》對書體的演化發展有極重要的研究價值。故《平生壯觀》說「《宣和書譜》注之為章草,非也。」誠是。又說:「韓存良章伯所藏《平復帖》見示,紙紋細斷,墨色微綠,古意斑駁,而字奇幻不可讀。乃知懷素《千文》、《苦筍帖》、楊凝式《神仙起居八法》諸草聖,咸從此得筆。米元章《書史》雲:「火筋畫灰,連屬無端,可以平士衡此帖。」


此帖草書雖然難識。今天卻有專家已將它釋出: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以為慶。承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德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執(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患。

關於《平復帖》的作者,有人近日提出新的論據,覺得帖的內容與陸氏本人所處的歷史背景有出入,應為西晉懷、愍帝至元帝初年之間作品。對此不作評論贅述。

綜合所述,要指出《平復帖》好在哪?則是見仁見智。有人賞其高古,有人又學其標新,還有人好其晦澀……。總之是各有所見、各有所取、各有所得吧!

[臨池管窺]謝謝覽閱!


《平復帖》是我國傳世最早的法帖,所以被譽為法帖之祖。

《平復帖》的字體介於章草和今草之間,其所處的年代正是書體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時期。

《平復帖》是漢字和書法演變過程中,一件藝術性極高的歷史證物,其文物價值及學術價值極高。

這件比《蘭亭序》還早60年的作品,雖然尚有一些字未能辨識,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其「法帖之祖」的稱號。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此帖計九行,共八十四字,書於蠶繭紙上,章草書,筆力堅挺蒼勁圓渾,紙墨沉古,運以中鋒,一派篆籀筆意,如錐畫沙,不見起止之跡,細觀其跡,如飲醇酒十分耐人尋味,可以說這是一件學習章草的無上神品


那都好!極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