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漢族人,字叔大,號太嶽,明代湖廣江陵人,幼名張白圭,時人又稱張江陵。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可謂是三朝元老。特別是他萬曆時期為內閣首輔,晚年主持明朝一切軍政大事,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張居正最大的歷史功績,當屬其改革之舉,學過歷史的人都應當知道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清查全國土地,推動了明朝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而後又改革賦稅制度,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使得已經慢慢步入深淵的明朝有所好轉。還有後來的官吏升遷制度和考成法,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詔旨情況,要求定期向內閣報告地方政事,加強中央集權制。

軍事上,他啟用戚繼光鎮守薊門,派李成梁坐鎮遼東,又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了「敵臺」3000餘座。同時與韃靼俺達汗之間進行茶馬互市貿易,採取和平政策,使得北方的邊防越加鞏固,保證了明朝邊境的穩定。

古時候的改革者,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比如秦國商鞅,再比如宋代的王安石,在改革制度上做的風風火火的張居正也不例外,落了個悽慘下場。

萬曆十年,農曆六月二十,張居正病故。萬曆皇帝曾為之「輟朝」,贈上柱國、謚文忠,過世前十天,萬曆帝還加封他為「太師」。張居正是有明朝唯一一位在生前受封此職之人。


謝邀!

實在很抱歉,我給不了您答案。我未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也不是很想去找個答案,因為這個問題的探究本身並沒有太多的意義,既談不到反思,也論不上借鑒。單論誰是千古一相的問題,您心中也肯定有自己的一桿秤,否則您今天的問題就是"究竟誰是古代第一相?",而不是給我個範圍,讓我在他們裡面挑一個古代第一相了。他們都是功績斐然,各有千秋,我們是各有一張嘴。有不同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各有各的見解,各有各的青睞。這就和女生給男生的"劉亦菲,迪麗熱巴和我誰更漂亮"的終極問題一樣,可不是為了讓我挑出正確答案。

我不是很瞭解這種邀請問題的模式,如果是多人回答的話,相信您會看到一種現象——大家把人物生平列舉一通,最後總結一番,不是我說李斯是古代一相,就是他爭張居正是,說不定還有提曾國藩的。可就算說出個花來,也得不到被評名相們的認可,也發不了他們獲獎證書,還會被懟。

看歷史應該是對事不對人的,來個格式打個樣,不是某某事的某某某,而應該是某某某的某某事。比如李斯的助嬴政掃平六合、主郡縣廢分封,再比如張居正的財改、政改、固邊防,王安石的熙寧變法、收復五州,一改大宋積貧積弱之勢,耶律楚材的儒家治國輔佐天驕成吉思汗,等等等等,而不是說,澶淵退敵的寇準,修《明史》和修軍事、奏章制度的張廷玉。雖然只是倒了個序,意思確是大不相同,這纔是大浪淘沙的關鍵所在。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所學所見都不相同,就算聽同一節課,學到的知識都不相同。而偏偏就是這些知識組成了我們心中的人物形象,您所學所見比我一學生多得多,人物形象也更為豐富,可能更接近歷史真相,不敢班門弄斧,但既然接收邀請問題,不敢疏忽。

最後,這個問題,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來回答您,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我都要。我喜歡李斯,也喜歡張居正,也可以喜歡王安石、寇準,包括沒有被您列出的。沒有古代第一相,只有古代名相。


第一真的沒辦法回答,不同的朝代,不同境遇,難以評價誰是第一。

但自我認為蕭何功可蓋世,因為他是跟著劉邦從一無所有到建立一個帝國。舉賢薦能,使劉邦多次化險為夷,後又輔佐劉邦制定治國之策,定國安邦。


即能忠心於君,又替君解難,即能替君容才,又能替君除逆。平衡於朝堂,威架於羣僚當屬蕭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