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週的主要的行程是這樣

8/19-21 正道學前靈修會

8/26 正式開學第一天

8/31-9/2 參加某間教會退休會

-----

開學總是陷入無限的忙碌循環,算一算我修的課,大概有 7 堂課,幾乎每天都要去學校,其中 2 堂課,1學分和0學分,但老師要求卻很多。

老實說,這邊上課的步調,比起台灣快許多,平均第三週開始,幾乎每一科就要交第一份作業(有些還是第二週要交),一年級新生更辛苦,福音書研究有兩本英文指定閱讀,宣教學概論全程英文上課。(不過,還好!我跟靜昀在台灣都修過,可以抵學分)

以我目前認識的「美國」,最寶貴的地方,就是多元文化在一起的學習。

走在路上,一天之內你應該可以看到至少3個不同的種族(白、黃、黑、棕...)的人。

有些人會很主動的跟你打招呼,慈眉善目對你微笑。

有些人則會在你駕車不穩時,在後面狂按喇叭,甚至搖窗罵你聽不懂的髒話。

當然,有些人會跟你乞討,希望從你身上得一頓溫飽。

縮小到神學院裡,其實主要還是區分你是從哪裡來的亞洲人。依人數多寡分別:國內(大陸)、台灣、香港。

這些日子相處下來,我發現幾個很有趣的現象,

1.聊天之中,會發現彼此用詞特不同,我們實在很難理解他們的語法(當然他們也很難懂我們的語言習慣),很多時候都要彼此確認到底他口中所說的是什麼。另外,雖然我不太會說台語,但是在這邊跟他們相處時,忽然發現日常生活很多的用詞,我是用台語表達,他們當然一頭霧水,我們也會即時修正成華語。

2.信仰的背景不同,基督教相對在台灣算是很開放、多元,而我們在信仰的尺度上,會比較尊重個人自由喜好,舉例來說:

有一天晚禱結束,有一位來自台灣的學生(已經是母親),主動提及要為一位年輕的弟兄禱告(家裡有些事),我想說應該沒我的事,正準備要離開,沒想到就被另一個國內的學姐好心叫住:復鈞!你也是弟兄,一起留下為弟兄禱告吧。我當時心裡一想:恩,雖然我沒特別感動,但別人這樣開口,我也不好意思地留下按手在那位弟兄身上,此時我的姿勢是站著,那位母親與年輕的弟兄算是跪在我的前面。沒想到,當禱告結束後,我一睜開眼睛,居然同時有三個姊妹一起跪在弟兄旁邊替他禱告。

頓時,我覺得超尷尬,一方面是他們跪的方向面對我(這樣我很不習慣),一方面我覺得他們好單純好認真地為同學禱告,我反省我自己,為什麼我會這樣冷淡呢?我當時可能覺得那個弟兄現在的階段,是主熬練他的時間(正如熬練我一樣),另外,我心中沒有什麼特別感動。但是睜開眼的一幕卻震撼了我,我看到的是我冷漠的心與屬靈的驕傲。

其實,熱情是可以感染人的!記得剛入學口試時,面試老師問我:「你覺得傳道人,最需要的什麼?」

我毫不思索,就說:「熱情!」這個熱情包含對上帝的熱愛,和對人的喜好。若沒有熱情,我們所做的都是冰冷的宗教儀式,當然我深知道,這熱情深處不是來自情感的宣洩,更不是一時的激情,乃是上帝把國度的負擔,深深放在你的心中

3.對服事的看法不同:由於這邊的學校還是建立在比較年長的老師上,加上大多同學來的背景,可以想像,「捨己、順服」的觀念是比較被重視的。
舉例來說,每年的宿舍中秋迎新,卻要新生兩人一組表演節目,有沒有搞錯!?迎新ㄟ,還要新生表演!?這跟台灣正道的烤肉抽獎趴也差太多。

我私底下問了一些人:為什麼中秋迎新還要新生表演?這樣很怪。大部分人的回答就是:沒辦法,這裡就是這樣,每年都一樣!我們當初也是這樣,沒得選。
(澄清一下,我沒有在抱怨喔,我只是很客觀地分析彼此文化差異不同)

我覺得,其實大家都不想要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但誰也不願意成為多做事的人,只好這樣下去。
you know,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奇怪的現象,而且大家的順服程度令我難以想像。

而對我和靜昀來說這也是學習的調整,老實說,這一個多月來,我和靜昀一部份是學習順服在上掌權者所做的決定。

-----

歸零的開始。

來到美國,漸漸有一種體悟,照著過去在台灣服事的經驗,根本無法在這邊生存。還不如多聽、少講、多順服、少批評。
在chapel的吳德聖牧師說過:「任何人的壞事,都不要經過你的口說出去!」
檢討自己,發現很多時候都是站在批判的角度來看事情,無形之中高抬了自己,也輕忽上帝掌權的事實。
來到美國後,連讀個書都發現自己很多限制。

特別推薦這本 「怎樣教養高EQ小孩」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69989

在台灣的網路書店,好像都訂不到了。特別是裡面的前三章。不僅是對教養孩童有幫助,更會看到自己的問題,以及如何面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