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單向的,分析師也沒有對立面,那麼分析報告當然不可能極度的去貶低一家企業。我們把股票的相關方簡單的看成是債務人,控制人,大股東和小股東,如果沒有做空的辦法,其實這幾方的利益是一樣的。大家都從股票上漲中獲利,從下跌中虧損。所以,分析師當然不會主動去得罪上市公司。況且,如果你看空一家企業的證據並不充分,就更加失去立場,在沒有做空的情況下,你還要面對公司層面的起訴,告你誹謗。

所以證券分析師的分析裡面當然不好有看空選項,然而分析師真的沒有看空嗎?實際上不是的,分析師光看多的也有很多選項,比如謹慎推薦、推薦、增持、買入,語氣由弱到強,實際上僅僅只有買入的,纔是看多,當分析師不看好一個股票的時候,他會很調皮的選擇謹慎推薦。而看好,他會選擇買入。

當然,股市新人不會注意這些,會被誤導,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這種方式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當然成熟資本市場是有做空報告的,但那也是屁股決定的,比如渾水報告。

分析師也分很多種,報告也有買方和賣方,大多數投資人看到的,是券商分析師出的報告。券商的自營證券業務和經紀業務是區分明確的,要保持獨立性,所以大多數分析師屬於經紀業務的一部分,這部分券商的利潤來自——成交量。這就是第二個制約分析師內容可讀性的因素。也就是說,券商分析師有時候看多是基於促進交易的目的。所以部分分析師熱衷於追逐熱點板塊。這並不是什麼惡劣的事情,熱點板塊有時候的確比估值板塊更加具備盈利條件。這一點技術投資人和趨勢投資人應該都有經驗的。但是介於分析師的層面,他的動機很簡單明瞭。

所以在看分析師報告的時候,千萬記得看這麼幾樣:

1、看基礎性數據,而不是結論。你要帶著科普性的目的去看,我相信大多數的研報都有很多的數據和證據,這都是分析師努力的結果,這些數據也經得起推敲,你要獲得的正是這些,至於邏輯推導過程和結論,你要忽視。

2、看分析師是誰。我們很少注意到分析師作者是誰,每個分析師都是有專長,有專業領域的,有些分析師的結論非常的獨特,而有的分析師僅僅是粗糙的得出結論。所以,看到你中意的研究報告,一定要記住分析師是誰。

3、善於挑刺。對於邏輯不嚴謹的地方,一定要自己補充標註。特別是對於預期的利潤和收入,我們相信大多數分析師是根據模型來做的,但是他們所參照的模型參數有限,你需要根據自己對於行業的考慮,描繪出天花板,描繪出宏觀經濟對其的正負影響。

以上一點小建議,希望有幫助。在此還是希望理解券商分析師,雖然很多人為職業付出了很多,但是依然總是被讀者忽視,對於免費的研報,有人希望過高。然而你要理解,免費的研報提供的僅僅是適當的價值,你讓他們承擔全部損益的責任,是不恰當的。


看看17萬份這個數字,就應該知道其含金量高不高了。每年券商分析師的報告堪稱多如牛毛,從宏觀經濟、投資策略、市場趨勢到具體的個股,一應俱全。由於券商研報太多的緣故,某些分析師為了引起關注,標題黨、奇葩研報等層出不窮,也完全背離了作為一個分析師應具備的嚴謹、審慎、客觀的職業操守。不僅如此,券商研報中還常常出現相反的觀點,也讓市場無所適從。另外,前幾年券商研報還不斷推出所謂的十大金股,但十大金股現身於十大熊股的不在少數。因此,券商研報絕大多數含金量是不高的,甚至有的研報的水平,還不如一位資深的投資者。

對於券商研報,關注的投資者當然是有的,但也只是關注而已。如果投資者按照券商研報所說的進行操作,獲得的概率其實並不高。


謝邀,坐標深圳,某資產管理公司總助,分享下個人經驗吧。

曾在滙豐商學院聽到某私募大佬說過這個話題。

一,他公司100多號人,有近一半人員都是做投研的。投研人員要在海量的證券市場中挑選符合基金經理投資策略的投資標的,然後再由基金經理選擇標的。

等基金經理選好標的後,投研部會組織人員去做調研,而調研回來的報告,會有幾份甚至幾十份擺在基金經理面前,經投資部討論決定投資策略。

所以你說研報如印刷?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甚至更誇張。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面對茫茫的股票市場,如何挖掘價值窪地,潛力股,就必須靠投研部。

二,對於研報,那位私募大佬也說了,研報的準確性因人而已,對於他來說,他更看重研報的邏輯性,調研是否全面,分析邏輯是否正確,事實依據是否足夠充分等因素。而對於結論,他不是他最關心的,同時他也鼓勵學生們多看,多學,多寫。

對於投資者也是,要糾正一個觀點,研報不是一本投資指南,只是編寫者的邏輯報告。

「盡信書不如無書」。

所以我覺得盲目的批評投研的數量和準確性是有失偏駁的。


關於分析師,我談過好多次了。這個話題應該會和別的話題有一些關聯的。但也有不同之處。分析師的報告和發布的言論是否有高的含金量,要從不同的層面去理解。

首先,分析師是國家頒發證書專門從事金融證券業務工作的人員。他們對市場信息的收集,政策的解讀,操作技術的分析,還是有比較獨到之處的。這個也是他們應該做的工作。他們有很好的平臺去搜集和發佈政策和消息以及發布自己的看法。所以,許多的東西可以便於股民及時閱讀。

其次,證券分析師終歸是證券公司的員工,也就是說他們是為了證券公司的利益而工作的。每一次言論和發布的一些信息,都是為了證券公司,以及證券公司聯繫的上市公司利益服務的。所以分析師發布的許多對市場預測和對股票的分析,都有維護證券公司和大股東利益的意向。而股民的錢被這些大股東和證券公司賺,與這些分析師也就聯繫上了。因此,證券分析師的言論含金量對於證券公司和大股東是最高的。而對於散戶股民,他們的言論和分析只能夠做參考。含金量不是太高。

再次,證券分析師,在其公司軟體裏,都有專門的平臺分析指導該證券公司的客戶。其中許多項目都是收費的。所以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在大眾平臺上的言論,多數都有別的目的。股民應該在閱讀的時候,認真分析,客觀評價,汲取有用的東西,排除預測幹擾。建立自己的操作模式。

這個觀點我在以前的分析中已經多次提及。大家可以關注閱讀。如有認同,歡迎交流。


見過馬報嗎?預測香港六合彩的地下小報。

感覺證券分析師就是馬報裡面的白小姐、曾道人,只不過證券分析師比較有文化。

證券分析師是中國特色產品,相當於古代的食客。他們碼出來的報告,投資者,賭徒們很喜歡看,最主要的原因有:第一,看笑話。喏,聽你的又錯了不是?第二,自我安慰。喏,跟我猜到一塊去了。

於是,現在的「食客」就十分的狡猾,說話含糊其辭,你懂的。本來,不是漲就是跌,50%的概率,怎麼弄到好像個個都被打臉了啊?

想了一個晚上,終於明白了。證券市場是玩錢的市場,分析師是在跟錢作對啊,於是常常被打臉了!


分析師的研報,就像是一個行業的產品,分析師是一個職業,工作就是生產研究報告,既然是產品,那當然有好有差,還有廢品,分析這個行業與實物產品不同,沒有廢品,只要有上崗證(分析師資格),就可以生產研報,研報的質量,基本沒有出廠品質檢查,產出越多,分析師收入越高。

對於使用報告的用戶來說,不可能每一份研報都看,只能自己篩選,或者他人推薦,關注那些質量好的研報,一年17萬份研報根本看不完。

可以利用選行業+選公司+選分析師,這樣找出自己需要的研報。找那些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就好像網上自媒體,有無數個。

但是高水平的分析師的研報,非常出色,很容易識別,就是鶴立雞羣的分析師,一看他研報就知道好。這類分析師是少數人,很少。


分析師的首要任務是服務好他們的客戶也就是機構,分析師裡面魚龍混雜,好的分析師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大部分人遇到的都是一些欺世盜名之徒,以至於敗壞了分析師的名聲,分析師多是事後諸葛亮,上漲他就編漲理,下跌他就造跌源,分析師是害人精,胡編亂造把人懵,忽悠的人沒主見,米爾馬虎光賠錢。分析師的文章盡量少看最好不看,因為所謂的分析師大部分是一羣剛畢業的大學生剛入職沒有啥經驗,公司就找一些文筆好的人來寫文章,分析師只是作文寫的好,與其看分析師的文章不如好好研究分析過往的歷史數據。歷史不會重演,但是總是驚人的相似。


春江水暖鴨先知,證券分析師,不能代表市場它只能作為市場一個參考,股市走勢與證券分析最後的走勢是不相匹配的,證券分析師炒股就如瞎子摸象,他摸到哪裡都不知道,只有大象知道,證券分析師分析的材料並不能影響中國股市漲跌,股市的漲跌有內在的經濟運行規律,證券分析師也只有50%的準確率,就跟拋硬幣沒有什麼區別,歷史證明證券分析師分析出來的股市,跟股市走出來的是截然不同的走勢。


證券分析師年產17萬份,一年365天,算下一天400多份,可信嗎?我算數不好,大家也可算下,且不說可信不可信,光是這麼大的量,就很同情分析師了,豈不趴在桌子上喝茶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調研呢,但願不是真的,別誤導了投資者。


坦率的說,分析師是一個多餘的行業。但是我做證券公司老總的話,也會招一批帥哥美女做分析師,一是洗錢和養眼。二是迷惑對手。

至於投資決策,跟分析師無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