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大家所講的資管新規)。至此,我國規模高達100萬億的資管行業步入了一個新時代。

新規落地,將影響九成以上銀行理財!

本次新規,其中有三大核心內容,與銀行理財息息相關。

一是打破剛性兌付。剛性兌付偏離了資管產品「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質,抬高無風險收益率水平,幹擾資金價格,不僅影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弱化了市場紀律,導致一些投資者冒險投機,金融機構不盡職盡責,道德風險較為嚴重。新規打破剛性兌付,既是理財產品規範化、健康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對投資者的一種保護。

二是禁止資金池業務。資金池運作,多隻資管產品對應多項資產,每隻產品的收益來自哪些資產無法辨識,風險也難以衡量。同時,將募集的短期資金投放到長期的債權或股權項目,加大了資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一旦難以募集到後續資金,容易發生流動性緊張。新規明確禁止資金池業務,要求金融機構加強產品久期管理,規定封閉式資管產品期限不得低於90天,不僅可糾正資管產品短期化傾向,還可切實減少和消除資金來源端和運用端的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

三是理財產品凈值化。實踐中,部分資管產品採取預期收益率模式,過度使用攤餘成本法計量所投資金融資產,基礎資產的風險不能及時反映到產品的價值變化中,投資者不清楚自身承擔的風險大小,進而缺少風險自擔意識。而金融機構將投資收益超過預期收益的部分轉化為管理費或直接納入中間業務收入,而非給予投資者,也難以要求投資者自擔風險。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凈值化,不僅有利於提高投資者的自我風險意識,防止實際投資時的風險錯配,還有利於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增加投資者收入。

三大核心內容,雖是針對整個資管行業,但對銀行理財的影響,不容小覷。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7年底,銀行理財規模達到29.54萬億元,其中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7.37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4.95%。也就是說,新規之下,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會逐步減小,直至消失,而九成以上的銀行理財將轉型為凈值型產品。另外,90天內的短期理財產,也將不復存在。

新規落地,老百姓理財也面臨著新選擇!

銀行沒有了短期理財和保本理財,對於熱衷銀行理財的老百姓而言,如何穩穩的賺錢,無疑成了個大問題!

老百姓熱衷於保本理財,主要原因是其不僅安全,收益還比存款利息高。新規之下,銀行沒有了保本理財,咱們老百姓該怎辦呢?這裡有3點建議:

1、對於較保守且非常喜歡保本理財的投資者,可積極性尋找替代性產品。

目前銀行在售,且一定程度上能和保本理財相媲美的有3類產品: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其中,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具有保本的特性,貨幣基金雖不具有保本的特性,但實際虧損風險幾乎為0。所以,對於喜歡保本理財的投資者,這3類產品,可以積極考慮。此外,還需注意的是,以後若碰到宣傳為保本型產品,一定要打起12分的警惕,以免被騙,人財兩空!

2、對於其他類型投資者而言,可扭轉心態,積極嘗試凈值型產品。

新規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投資者風險意識,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既然打破了剛性兌付,我們投資者就盡量不要躺著賺錢的心態。雖然理財產品凈值化,聽起來像是增加了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但是,本質上,會增加凈值化理財產品的收益,因為新規要求,改變過去投資收益超額留存的做法,管理費之外的超額投資收益應全部給予投資者。所以,只要不是非常保守,大家可積極嘗試新的凈值化理財產品。

3、找專業的理財經理,進行定製化的專業理財。

投資,是一個術業有專攻的事。對於投資理財,咱們老百姓一直是小白級別的。資管新規落地,保本型產品和短期理財的消失,理財產品的凈值化,無疑又增加了咱們老百姓的投資理財難度。之後,咱們老百姓要想投資理財有好的收益,最好的方式是找去銀行找專業的理財師,進行定製化的專業理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