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詞人蘇軾和蘇轍的父親,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父子文學家,合稱「三蘇」,與「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三字經》中有幾句:「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這裡的「蘇老泉」就是 蘇洵。蘇洵,字明允,號老泉。這一段非常明確的說,蘇老泉是在二十七歲時才發憤讀書的。既然這樣說了,當然沒錯。但是,這個說法很容易讓人誤解為蘇洵在二十七歲之前,是沒讀過書的,相當於文盲,到了二十七歲才開始學習。事實並不是這樣。

蘇洵生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七歲時開始讀書。開始的時候,他只不過像一般人一樣,讀書很不刻苦,作文作詩的水平不行。他自己不以為意,也不認真讀書。到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考舉人沒考上之後,對他的刺激比較大。回到家翻看了自己寫的詩文之後,發現水平確實不行,連自己都看不上眼。於是,他把之前所寫的詩文全部燒毀。重新開始學習,從《論語》《孟子》以及韓愈的文章學起,細心揣摸,認真研讀,終於使自己成為文章名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此,蘇老泉二十七歲才讀書的說法是不準確的,他是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努力,想成為文學家的。而不是真正到了二十七才開始讀書。當然做為勵志雞湯,這種說法起碼是無害的。讀書這事,何時立志都不晚,正如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至於第二個問題,土豪蘇洵租不起京城豪宅這事與第一個問題一樣,也是似是而非的。我查了一下,網上有許多資料證明,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買房子都不是輕鬆的事,當房奴也是很正常的。古代經濟方面的研究,對今天來說當然是有意義的。但現在這此成果中,有許多是為房奴打氣的。

京城的房子很貴。這大概是古今一致的。京城畢竟是全國唯一的政治中心,除了固定的常住人口之外,它是全國流動人口最多的地方。寸土寸金也是必然的。蘇洵是在47歲的時候,帶領蘇軾、蘇轍進京應試。據說是租住在較遠的地方。蘇洵在當時,還算是有錢人,連他在京城都租不起房子,可見京城的房價有多高了?

我個人覺得,古代的房價和房租與今天沒有可比性。今天的房地產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資本市場,是富人財富保值的手段(當然,最終能否實現還不一定)。古代的房子,就是用了住。房價的高低當然反映了居住成本的高低,但中國歷代房價研究,除了能給房奴們提供一點心理安慰之外,對普通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在承認京城房價很高的前提下,分析一下,蘇洵到京城之後為什麼租不到房子。京城的房價雖貴,但總是可以租的,不至於連土豪級別的都租不起。蘇洵之所以租不到,因為科考之時,是京城流動人口的高峰期。全國的舉子峰涌而至,前來考試,再多的房子也不夠用。連土豪都租不到,恰恰說明,不是房租太貴,而是房源不夠。如果房價夠貴,足以讓非土豪們望而卻步,他們就不會租了,蘇洵做為土豪自然也就租得到了。租不到,恰恰是因為房價不是特高,房源還是有些緊張的。房源緊張的原因也很好找,全國大批的舉子蜂湧而來,也不過是住個把月,一兩個用,考試完了,無論中否,都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三年一次科舉,不可能為了三個月時間房源夠用,而讓餘下的三十多個月房屋空置,這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

「商品房」的概念,在古代也不適用。因為中國古代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買商品房也就是少數城裡人的方式,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村人,都是自建房子。官員在任職期間,可以住公房。而一旦離職,大多數還是回老家原籍居住,所謂,「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成為城市居民的也有,但所佔比例恐怕不是很大。城市人口除了官之外,就是工與商。在四民之中,商人居末,官員退職之後,如果在城裡居住,子弟只能從商為生。淪為四民之末。

在網上看到蘇洵的兒子蘇轍買房經歷,蘇轍直到元符三年,四十歲的時候,才在許昌買了一套房子。據說花了半生積蓄。由此,可見,賣個房在哪朝那代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看了蘇轍買房的經歷,我忽然想起宋朝另一位名人武大郎,他憑著買幾個炊餅就能在縣城的鬧市中擁有一幢二層樓房。在今天看來,簡直就是土豪了。三蘇父子比起武大郎來,似乎差的有點遠。當然,這只是笑話。小說雖說是宋朝,但反映的其實是明朝風尚。小縣城和京城也沒有可比性。

總之,在京城賣房子,什麼年代都不會偏宜,這是不用說的。但古代社會裡,商品房的概念也確實不實用,網上討論中所舉的歷朝歷代的省部級以上幹部,他們的生活也普通人不在一個層次上。對我們來說,不須過多討論。不過,已經當了房奴的,看到這些文化大佬們與自己一樣也曾是房奴,是不是心中的永福感立馬爆棚?


謝邀。蘇洵確實是從二十七歲開始發奮讀書的。說土豪蘇洵租不起京城的豪宅確有其事。

土豪蘇洵不是買不起京城的豪宅,就連租都租不起京城的豪宅。蘇洵27歲的時候快開始發奮讀書,將自己的事業講給了妻子打理。於是乎自己就帶著兩個兒子去京城備考,本來依仗著自己多年經商創造出的豐厚家底想要在京城買房子住,到了京城才發現,趕考的人數超乎其想像。能夠租賃的房屋都是非常緊張的,特別是在臨近考期的時候,房租暴漲,特別是距離考場最近的貢院。周密曾說過:「其諸處貢院前租賃待試房舍,雖一榻之屋賃金不下數十楮」。可見其房租之高,後來蘇洵只能退而求其次,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住在京城郊外的興國寺浴室院。

宋朝時期科舉興盛,京城人流量極大,貿易十分繁忙。當地很多人看房子供不應求,大肆修建,手握房產就能坐享其成。蘇東坡有個堂兄就是常住開封,因手裡有房屋數間,靠著收房租日子過得是優哉游哉。

另外,當初白居易在29歲考中進士在32歲的時候擔任小數量的職位,月薪換算現在大概8000,五年之後工資漲到了12500左右,這個工資在目前看來還是不錯的,不過這個工資也只能支持他在京城的郊區租住的四間房屋。所以說,古代人對房產也是極為重視,在古代買房子也極為不容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