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521期2012-03-07養老金:警惕保命錢變「唐僧肉」

導語:

時值兩會,養老金入市這個話題再被熱議,代表委員紛紛表達觀點,且爭議頗大。畢竟,這些錢是老百姓用來養老的救命錢。這些資金由誰來運營管理?如何去投資?如若投入高風險的股市,能否真正做到保值增值?一旦資金被套,誰來替老百姓擔當這份風險? [詳細]

「我們管理的資金不能集中在一兩年都投出去,我們要很好選擇管理人,還要監督,要替國家負責。養老金是人民的『養命錢』,我們一定要管好。」這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式會場外的表述。

  正如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養老金入市這個話題,自去年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態力推地方社保基金投資股市以來,已經被各方廣泛討論,且爭議頗大,原因就在於,這是關係到整個中國13億人口切身利益的問題。畢竟在老百姓看來,「安全第一」是才硬道理,是第一原則;其次才是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入市就能保值增值?從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許多社會人士對養老金入市心存疑慮,其最大的顧慮是當前的資本市場能否承擔養老金保值增值的重任。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認為,這應當是一個經過各方論證後的方案,對如何處理老百姓的「保命錢」要慎之又慎。此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長戴相龍繼續倡議養老金入市,他解釋說,養老金入市買股票有風險,但實際上養老金存入銀行也是有一定風險的。的確,目前的情況下,僅通過存銀行、買國債來運作的養老金實際上是在貶值。正如上海交通大學證券金融研究所所長楊朝軍認為,長期通脹局面下,養老金實際已經處於隱性虧損狀態。

  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股市是有風險的,更何況投進去的錢是老百姓用來養老的救命錢,是保證老百姓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養命錢,前提必須以安全的保值為基礎的,如果投入的資金被套牢,誰來替老百姓擔當這份風險?

  因此,對於養老金入市這一問題,需要在兩會這個層級上做一個更為清晰的討論。無論如何,老百姓的權益和保障,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兩會熱議養老金兩會高度關注養老金入市問題

兩會開幕以來,代表委員對養老金入市問題十分關注,對其爭論也日臻激烈。經本網總結,主要有如下觀點:一、養老金是百姓保命錢,處理要慎之又慎;二、入市大勢所趨,應允許養老金入市增值;三、養老金絕對不能入股市。... [ 詳細 ]

本網訊 兩會開幕以來,代表委員對養老金入市問題十分關注,對其爭論也日臻激烈。經本網總結,主要有如下觀點:

  養老金是百姓保命錢 處理要慎之又慎

  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在接受訪談時對養老金入市發表觀點稱,養老金可以入市,但是一定要慎重。厲以寧指出,養老金可以入市,和購買其他債券是一樣的,入市的點一定要選好。另外,由於老百姓對養老金入市之後的風險太大存在擔憂,"自己的保命錢,丟了怎麼辦?所以一定要慎重。"

  據廣州日報報道,對於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認為,這應當是一個經過各方論證後的方案,對如何處理老百姓的"保命錢"要慎之又慎。陳萬志說,"求解市場化路徑,應是下一步的方向。然而,從過去幾年A股的表現來看,還必須不斷加強A股市場的制度建設,減少養老金入市的系統性風險,才能讓百姓放心。"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慶雲認為,養老金是廣大公眾的養命錢,如果考慮入市,應將安全放在第一位。"證監會積極推進養老金入市,但首先一個問題是:股市準備好了嗎?"李慶雲說。在他看來,中國股市目前沒達到國際上一個成熟市場的標準。成熟市場股價應表現平穩,不大漲大跌,投資者更多是從投資分紅上獲得收益,而不是單靠股價波動獲利。按照成熟市場的經驗,養老金投資一般委託專門的機構。但在一個投機氛圍濃重的市場里,機構往往也淪為短線投機者,與養老金的長線投資需求不符。 入市大勢所趨 應允許養老金入市增值

  全國政協委員李宏塔認為,按規定,養老保險基金結餘,除預留相當於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家債券和存入專戶,這一規定,對維護養老金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也面臨貶值風險。李宏塔建議,養老保險基金除留足保發放的資金外,將保值增值的重點放在購買特種定向國債上,且購買比重不低於累計結餘的30%。同時,要拓寬投資渠道,允許一定比例的基金投資金融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認為,從養老金和股市綜合來考慮,養老金入市是大勢所趨。首先,目前養老金收益較低甚至虧損,因此需要新的途徑保值、增值,盤活養老金的意義重大;其次,藉助養老金入市為強大外力,可以反促股市更加規範、健康發展。而在實際操作中可採取循序漸進、逐步投入,以降低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養老金入市是必然的趨勢,但需要一個過程,同時要控制好比例。賀強表示,養老金早晚要入市,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是要考慮市場風險,其次是需要一個過程,第三是要控制一定的比例,真正進入到股票市場的養老金並不會太多。賀強認為,入市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讓養老金分享上市公司的業績成長,從而實現保值增值,但如果是在一個過度投機的市場就會很危險。「所以重點不在於是否入市,而在於如何建立起真正規範的、沒有『三高』現象的、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市場。」賀強說。 養老金絕對不能入股市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養老金絕對不能入股市。宗慶後認為股市不確定的因素很多,風險很大,建議讓養老金去投資國有壟斷且有穩定盈利的企業,比如說石化、銀行等。

代表委員:別讓養老金成為唐僧肉

「一種意見認為,養老金入市很好,可以增值保值,現在分散於全國各地的養老金,大多存在銀行,利息較低,一直在貶值和隱性虧損;另一種意見是,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風險很大,不能用老百姓的養命錢來冒險。」那麼養老金能否入市?目前時機是否成熟?如果虧了怎麼辦?這一話題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中引發熱議。... [ 詳細 ]

  「現在把自己的養老金投入股市,我不會放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慶雲的話道出了很多人的擔憂。養老金能否投資股市?現在時機是否成熟?虧了怎麼辦?這一話題在前來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中引發熱議。

  養老金能否入市?

  自去年證監會主席表態力推地方社保基金投資股市以來,社會對於養老金是否可以入市爭議頗大,甚至觀點截然相反。

  「一種意見認為,養老金入市很好,可以增值保值,現在分散於全國各地的養老金,大多存在銀行,利息較低,一直在貶值和隱性虧損;另一種意見是,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風險很大,不能用老百姓的養命錢來冒險。」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對記者說。

  實際上,在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養老金已經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為股市的穩定器,也從中受益,實現了較好的保值增值。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介紹,美國養老金中私人部分佔90%,個人可以選擇受託機構提供的投資組合,其中一定比例的資金投向股市,公共養老金部分的10%則不能投資股市。 而在我國,養老金的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部分也早已投資股市,目前所討論的要不要入市的是地方社保基金,大約有2萬億元。

  「股票市場作為投資市場,當然應該有風險,有收益,這是非常正常的,將養老金的一部分錢投入股市是應該的。」黃澤民說,這一方面有助於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也從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促進股票市場發展的作用。

  李慶雲則認為,養老金是廣大公眾的養命錢,如果考慮入市,應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可以考慮將一小部分進行風險大一點的投資,但是絕大部分應該放在沒有風險或者風險較小的品種上。

  股市準備好了嗎?

  「證監會積極推進養老金入市,但首先一個問題是:股市準備好了嗎?」李慶雲說。在他看來,中國股市目前沒有達到國際上一個成熟市場的標準。成熟市場的股價應該表現平穩,不大漲大跌,投資者更多是從投資分紅上獲得收益,而不是單靠股價波動牟利。

  李慶雲說,中國股市透明度不足,充斥市場操縱、內幕交易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市場大起大落成家常便飯,這對於養老金投資不利。按照成熟市場的經驗,養老金投資一般委託專門的機構。但在一個投機氛圍濃重的市場里,機構往往也淪為短線投機者,與養老金的長線投資需求不符。而且公共資金的投資面臨較大的道德風險,難防「老鼠倉」等行為。 「如果股市現狀不改,養老金就可能像『唐僧肉』一樣,肥了某些利益團體,虧了廣大老百姓的養老錢。」全國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易敏利說。

  李慶雲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對市場制定更多約束措施,加大打擊市場操縱、內幕交易行為力度,促進市場朝著更透明、更成熟方向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養老金入市在國外是資本市場一個重要力量,在中國目前這個問題應該認真加以研究,有些做法在國外做得好,拿到國內來卻發生變化或者異化,要防止這種異化。

  養老金入市勿急躁

  「在現有的投機市場里,即便是養老金賺了錢,那也是從小股民的口袋裡掏走的,賺老百姓的錢為老百姓養老,這又何苦?」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說。

  黃澤民認為,養老金入市喊了很多年,但多數時候都是股市二級市場投資者在跌得無法承受的時候希望政策層面救市時的短期看法,這種看法寄予其平準基金屬性,本質上違背了養老金自身資金屬性和對盈利的要求。 他建議,養老金入市首先要從我國養老金可持續性建設、從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上在全社會達成共識,並從制度層面、政策層面、操作層面共同推進養老金入市,同時要和股市建設統籌起來,並謹慎選擇入市時機。

  「在中國股市機制還不十分健全的情況下,建議暫緩養老金入市,防止造成經濟社會的不穩定。」全國政協委員鮑義志在提案中建議,即便要入市,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小比例投入,待條件成熟後逐步提高入市比例。

  鮑義志委員建議,國家權威部門要進一步澄清養老金的投資意向、投資主體,管理和監管部門應儘快出台有關養老金進入市場的法律法規,避免成為利益集團的逐利工具,確保養老金安全。此外,老百姓是養老金持有者,不管養老金是否入市,都必須廣泛聽取老百姓的意見,遵循公開、透明、自願的原則。

來源:新華網

養老金問題:核心是什麼?郭樹清:養老金入市不由證監會主導

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3月5日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表示,地方養老金入市的問題相關部門正在研究,證監會將積極做好服務,而不是由證監會主導推動。... [ 詳細 ]

圖說:郭樹清(資料圖)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3月5日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表示,地方養老金入市的問題相關部門正在研究,證監會將積極做好服務,而不是由證監會主導推動。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3月5日表示,養老金入市並不是指都買股票,可以有一定比例的養老金買股票。對於時下社會熱議的養老金入市風險比較大的問題,戴相龍表示,這是一個趨勢。現在說養老金入市買股票有風險,是因為現在股市並不好。但實際上,養老金存入銀行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關於前段時間有消息稱廣東會率先將養老金入市的消息,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侯外林3月4日表示,沒有聽說這樣的說法。他還表示,廣東養老金暫時還不會入股市。——來源:財經

戴相龍:養老金「入市」是必然趨勢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稱,「養老金組合式投資運營是大勢所趨,但不僅僅投資股市。」他還稱,「我們管理的資金不能集中在一兩年都投出去,要選擇好的管理人,還要監督,並對國家和人民負責。因為養老金是人民的」養命錢「,一定要管好。」... [ 詳細 ]

圖說:戴相龍(資料圖)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5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我國資本市場正逐步完善,目前可能存在價值投資的機會。養老金組合式投資運營是大勢所趨,但不僅僅投資股市。

  積極穩妥推進養老金投資運營

  戴相龍指出,未來我國養老金進行組合式投資運營是大勢所趨。養老金投資運營是國際慣例,國際上的養老金,特別是積累型養老金,都是採取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組合資產、投資運營。未來還將有一部分地方養老金即基本養老保險金,也可能投資運營。

  戴相龍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就是養老金體系的一部分,早就進行投資運營了,11年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8.6%,比同期通貨膨脹率高出6個百分點。」其中,45%左右投資於固定回報率的產品,比如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券,而法定投資股票的比例最高只能是40%,一般只投資30%左右,其餘有將近20%用於未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和PE。 戴相龍介紹,2006年中央補助9個省市,要求做實個人賬戶。目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受到委託將近600多億元。「當時我們簽訂的合同是,至少保證三年前的定期存款利率,如果達不到就補償;目前來看,回報率都在10%以上。」

  戴相龍指出,目前公眾之所以那麼關注養老金投資運營,是由於很多人認為養老金投資運營就是單純投資股票,恰好近期的股市比較低迷,所以公眾比較擔心。「十二五」規劃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養老金投資運營,這是最標準的原話。但只是理解為進入股市,範圍就太窄了。  他稱,「我們管理的資金不能集中在一兩年都投出去,要選擇好的管理人,還要監督,並對國家和人民負責。因為養老金是人民的「養命錢」,一定要管好。」目前養老金通過財政賬戶存在商業銀行,十年的年均投資回報率只有百分之二點幾,這其中的風險必須關注。2萬億元養老金,每年的回報率減少2、3個百分點,就會損失六七百億元。

  堅持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

  戴相龍指出,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形勢整體向好,資本市場也隨之逐步完善。養老金投資股市,應該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還要考慮其他諸多因素,比如股票的市盈率情況等。」目前股市的情況,我看就有價值投資的機會。「戴相龍稱。 戴相龍認為,目前資本市場上80%都是散戶在」追漲殺跌「,所以造成了股市的不平穩。如果能有一部長期資金進入股市,股市就可以逐步穩定。

  他說,」有人說養老金現在進入股市不是時候,那什麼時候可以進?「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穩中求進,股市也會逐步完善,中國的股市是穩定的、有上升趨勢,但並不是每天都在上升,肯定會有波動。

  戴相龍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寄予厚望。」國務院批准,10%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可以用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截至目前,我選擇了13個基金,一共投了195億元,佔了13個基金總額的將近三分之一。我對PE的選擇是嚴格的,畢竟投資他們8年以後才能有所回報。「 來源:中國證券報

養老金入市兩大癥結 多重博弈

市場人士認為,除了養老金投資可能造成虧損的擔憂外,主要集中在「誰來管,怎麼管」這兩個問題上。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胡繼曄認為,誰來管理養老金投資,業界有三種方案,一是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來管理。二是人社部及管理的保險中心。三是各地方社保經辦機構。但是這三種方案都存在著優劣點。... [ 詳細 ]

  從去年年底開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開始頻頻吹風,但養老金入市始終未傳出確切的消息。

  縱觀各方輿論,養老金入市已是大勢所趨,《人民日報》2月6日也刊發文章,稱養老金入市是必然趨勢,但入市時機尚有待考量。

  這些需要考量的關鍵點在哪裡?

  市場人士認為,除了中國股市制度不健全,養老金投資可能造成虧損的擔憂外,主要集中在"誰來管,怎麼管"這兩個問題上。

  養老金如果要入市,起碼要理清養老金投資運營主體是誰,個人賬戶基金中是否有足夠的支付能力。

  在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看來,這些都不是什麼難題,為了增值保值養老金肯定要入市,如果決策者堅定決心的話,有一年時間足夠實施推進。

  投資運營主體有爭議

  胡繼曄,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副教授,10年前他寫博士論文時研究養老金如何增值保值;10年後,這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他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資運營主體一直未能確定。

  胡繼曄介紹說,誰來管理養老金投資,業界有三種方案:一種是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來管理。過去10年,社保平均都能取得9%的收益率,還代理了9個省份中央財政補貼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社保是最具實力、有業績、有經驗的專業投資機構,而且對於管理養老金有著健全的投資制度。

  二是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下簡稱"人社部")以及管理的保險中心來管理投資。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取發放都是由人社部來做的,入口、出口都在做,中間的投資環節,如果他們來負責的話,可以增加效率。

  三是由各地方社保經辦機構來做。地方社保經辦機構熟悉地方情況,可以實現更當地化的服務,且多個運營主體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競爭,從而促進全行業的發展。

  但是這三種方案都存在著優劣點。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已承擔國家養老金戰略儲備的任務,近期內只收不支,不宜再承擔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運營管理任務;人社部作為政府部門直接進行投資存在法律、法規上的障礙;地方社保基金管理部門投資經驗、人才都比較缺乏,存在著受地方領導影響進行投資決策的風險。

  胡繼曄的建議是,從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中投公司、匯金等專業投資機構借調人才,組建全國統一的投資運營主體,省級個人賬戶養老金管理機構參與。這樣的好處是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避免地方政府干預養老金投資,同時又形成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適度的競爭與合作。 養老金也是當地銀行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在各地的養老金基本上是以活期存款放在銀行的,對於銀行來說,這筆錢是非常重要的收益來源。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指出:「養老金入市是一次利益調整,尋找養老金保值增值的渠道已經成為共識,養老金入市,需要時間,需要各個部委之間協調一致行動。」

  個人賬戶支付能力有爭議

  相比較"誰來管","怎麼管"是個更加關鍵的問題。1.9萬多億元養老金說起來數額巨大,但是具體多少能夠真金白銀地用於投資還很難說。

  當前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採取的乃是"統賬結合"的模式。其資金分為兩大部分:單位繳費的20%進入統籌基金,實行"現收現付",即用年輕一代的繳費支付退休一代的養老金待遇。按照制度設計初衷,現收現付下,基金僅需"略有結餘",結餘部分以確保支付為首要前提。

  另一部分,員工繳的8%進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的錢屬於個人所有,統籌賬戶是作為共同所有,由於採用現收現付,不能用於投資,能用於投資的只有個人賬戶。

  但現實情況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初,由於老齡化導致退休職工人數逐年增加,另外製度體制下老一輩人沒有養老保險制度,各省區統籌賬戶每年都有巨大的支付壓力,多數地區不得不挪用個人賬戶的資金,造成個人賬戶空賬。

  從統籌賬戶資金看,許多地區籌集的養老金按時給付都難以應對,還必須依靠其他財政途徑支持,根本沒有入市的選擇空間。

  財政部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也擔憂,地方養老金與社保基金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每月都在對外支付,但社保基金目前無需對外支付,其風險壓力自然不及養老基金。同時,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地方政府從未披露過養老金收支信息。此背景下,很難精確計算可以拿出多少比例的養老金用於投資。 在他看來,現收現付本身都不夠,現有的1.92萬億元養老金規模相對於13億人口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有些地區仍然需要地方巨額財政補貼,哪能把錢拿來做投資。

  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才開始全面推行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支付的壓力很大。而且在2000年後國家實施"兩個確保",一個是確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發放。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收支缺口實行了專項補助,這個制度到現在仍然在實施。而且中央財政補助的數額是逐年增加的,並且增加幅度比較大。去年中央財政用於中西部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總量達到1846億元,2010年是1560億元。但另一方面是,經濟發達地區,由於外來打工人員聚集,養老基金積累了大量的餘額,例如廣東省。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不要擔心。中國社科院鄭秉文教授看來,這種看法存在一定誤區,並沒有看到「入項」在增多,隨著養老金基金覆蓋面的逐年擴大,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養老基金的結餘會越來越多。至於擔心的支付風險,要到30年後才面臨兌付高峰期,近30年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增值保值。  來源:投資者報(摘錄)

養老金:絕非「部門之事」養老金投資股市三大熱點問題待解

在人口老齡化以及通脹形勢的夾擊下,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問題已顯得非常迫切。有專家認為,養老金投資股市已是大勢所趨,但當前省級統籌的養老保險基金由誰來管理、可入市資金的比例是多少、入市能否確保養老金保值增值等三大問題仍待解決。... [ 詳細 ]

在人口老齡化以及通脹形勢的夾擊下,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問題已顯得非常迫切。有專家認為,養老金投資股市已是大勢所趨,但當前省級統籌的養老保險基金由誰來管理、可入市資金的比例是多少、入市能否確保養老金保值增值等三大問題仍待解決。

  誰來管理養老金?

  分散在各省的近2萬億資金由誰來管理呢?這一問題成為當前推動養老金入市的首要問題。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表示,全國有2萬億元的養老保險金餘額分散在各省,如果這些資金組織起來,設立一個專門的投資機構或者委託一個機構,投資資本市場,對全體居民都大有好處。

  目前,社會關注的養老金入市的管理機構如何設置主要有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有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目前其管理運營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有較為豐富的投資運營經驗。

  第二種方案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設立專門的養老金管理機構,或可稱為保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具體負責基本養老保險的投資運營。由於人保部目前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主管部門,在話語權上有優勢。 第三種方案是由地方成立養老金運營機構來管理本地的養老金。由於地方政府掌控著養老金賬戶資金,因此有"近水樓台"的先機,但存在運營成本較高,易受地方行政力量干預的缺點。

  另外,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提出方案:中國養老金市場可以四六分,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40%的養老基金,組合高風險投資和公共項目的效果,確保養老基金的凈收益率能跑贏通貨膨脹和管理成本。另外60%養老基金委託商業法人機構管理,以其競爭業績換取資格和收益。兩類機構各負其責,具有競爭關係,由養老金投資者和受益人評價。

  目前來看,由於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擁有豐富的資金投資運營經驗,其管理的全國社保基金10年來年均收益達9%左右,業績優異,受到多方認可,因而將養老金交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呼聲較高。

  入市比例多少合適?

  除了誰來管理之外,有多少養老金可以進入股市,即入市比例問題,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按照我國現行規定,養老基金仍然只能存銀行買國債。從國外來看,養老基金通常配置30%~60%的股票資產,主要理由是養老基金是長期性資金,有能力承擔一部分風險,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或股權資產實現較好的長期收益。 華泰聯合證券研究所指出,按照經合組織(OECD)統計,2010年全球64個國家(34個OECD國家和31個非OECD國家)養老基金總規模為20萬億美元。按照養老基金相對規模來看,2010年主要國家,如美英等養老基金佔GDP的比重均超過50%。從資產配置看,美國、芬蘭、澳大利亞等國家明顯表現出對股票配置的偏好。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認為,養老金可以有一部分投資於股票,投資比例應該低於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高於商業養老基金。目前規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股市的比例最高為40%,一般情況下佔30%左右。而國外養老金大部分都允許投資於股票,投資比例一般在20%~50%。

  從目前已經投資股市的部分養老金來看,全國社保基金入市比例最高可達40%,企業年金投資股票等權益類產品最高可達30%,投資收益排序為:社保基金與企業年金高於基本養老保險。據此來看,此次各省養老金基金投資比例極有可能控制在30%左右。

  入市能否實現保值增值?

  雖然從養老金的積累及人口老齡化的角度來看,我國養老金實現投資多元化已經非常緊迫。但從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許多社會人士對養老金入市心存疑慮,其最大的顧慮是當前的資本市場能否承擔養老金保值增值的重任。

  2011年中國股市令人印象深刻。縱觀全年,上證指數暴跌21.68%,深成指跌28.41%,滬深A、B股總市值縮水5.4萬億。市場如此低迷,如何保證養老金投資不出現虧損? 對此,專家表示,養老金保值增值是最終目標,其投資標的並不僅僅是股市,除了股市,養老金還可以投資能源等具有穩定贏利機會的項目,獲取保底收益,入市僅僅是養老金風險投資的一部分。同時,股市投資更應注重長期投資,應該看其5~10年的收益,而不是1~2年的收益。

  "股市有波動,投資股票有風險,但股票又是最具有流動性的金融投資產品。只要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責任投資的方針,股票投資也能促進基金的保值增值。"戴相龍在一次會議中如是強調。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規劃研究部副主任熊軍分析指出,養老基金投資的大類資產中,股票的短期波動風險較大,但是長期收益較高;固定收益資產的短期波動風險較小,但是長期收益水平較低。從提高長期收益水平的目標出發,養老基金需要配置一部分股票或者股權資產。

  事實上,過去的十年,國家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展機構投資者、增強市場約束機制、提高市場透明度等多個方面來完善資本市場,為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與此同時,養老金入市也可促進我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正如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所言,"推動社會保障和養老體系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 來源:證券時報網 (節選)

養老金入市:呼喚頂層制度設計

2011年年中,「養老金入市」對於中國社會而言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而今卻一躍成為全社會討論的焦點。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養老金入市」問題涉及部門眾多,所以目前急需的是「頂層制度設計」的推動。... [ 詳細 ]

 「養老體系進入資本市場後虧損的幾率比較小。從社保基金的運營就可以看出,這類最穩健的長期價值投資者,其制勝的秘笈只有兩條:一是資產組合,二是不賺不賣。」一位接近證監會高層的研究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這些年,因為沒有借力資本市場,養老金體系一直在貶值和隱性虧損;而資本市場也因為養老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匱乏而難得規範健康發展。所以二者的結合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不能再互相等待,不然對二者都是損耗。」該人士指出。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劉雲龍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養老金入市更重大的意義在於,大力發展養老金體系能夠收集社會短期流動性,將炒作投機資金、民間閑散資金轉化為長期資本;再通過資本市場的資產配置功能,將這一長期資本作為長期投資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去。

  這一過程,既能讓養老體系得到投資回報、實現保值增值;還能通過引入獨立而強大的機構投資者而倒逼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最終則是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當前最匱乏的長期資本。  入市終極價值考

  養老金的入市意義並不止於養老金資產自身的保值增值,其對一國資本市場的穩定和長期發展,以及實體經濟的長期繁榮,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首先,養老體系資金「源頭活水」的性質以及其投資的長期性和穩定性,能夠為資本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且資金的沉澱性和增量性都很強,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美國資本市場過去30年中實現的非凡成長,與養老體系源源不斷的長期穩定資金支持互為因果,實現了良性互動。」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指出。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一份名為《美國養老金體系與資本市場》的研究報告也顯示,有秉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養老基金「撐腰」,美國股市在歷次危機中都能屹立不倒,並在危機後迅速恢復。

  數據顯示,最近10年,美國私人養老金體系年均凈流入共同基金的資金規模為1238億美元,這成為推動共同基金業持續成長的不竭動力,也極大地穩定了市場信心。即使在2008年遭遇到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養老金凈流入共同基金的資金仍保持正值。

  其次,養老體系入市對於改變市場資金結構、完善資本市場制度以及培育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也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反觀當前的A股市場,除卻社保基金和保險基金外,主要是產業資本和短期資金兩股力量把持市場,短炒盛行。未來當一個龐大的秉持長期價值投資觀念的養老體系進駐市場,必然會在力量和價值觀念上影響A股。

  「而且長期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變遷何其艱難。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幾大利益主體博弈的結果。」劉雲龍指出,在此情況下,養老金入市正是要用新的利益主體去制約舊有利益集團。因為養老體系一旦入市,這股力量強大而獨立,將給我國資本市場戴上「緊箍咒」。

  第三,也是更深層次地,引導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能夠使社會資本從短期炒作資金轉化為長期資本,注入實體經濟,這更是國家戰略層面的重大問題。

  全世界都覺得中國現在不缺錢,但事實上,中國不缺的只是貨幣和流動性。這些流動性很多都是在各種資源的炒作中衝撞、消耗,並沒有為國家的長期發展、經濟轉型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們是流動性大國、貨幣大國,所以很容易導致投機、炒作。所以大家才會心裡沒底,不知道今天炒過去,明天會怎樣,導致對長期經濟增長信心不足。」劉雲龍指出,事實上,唯有長期投資能夠推動一國的長期經濟增長。但我們的長期資本恰恰是非常匱乏的。

  在此情況下,大力發展養老體系,並通過資本市場的投資,把當下在社會中四處衝撞投機的貨幣轉化為長期資本,把我國從儲蓄大國、流動性大國變成養老金大國、長期資本大國,引流資金進入長期資本市場,加大對實體經濟的直接投資,才是為國家未來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呼喚「頂層制度設計」  2011年年中,「養老金入市」對於中國社會而言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而今卻一躍成為全社會討論的焦點。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前後,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已開始呼籲關注養老金體系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關係。但遺憾的是這一觀點難入公眾視野,理解者也甚少。

  直到2011年8月,一篇署名為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研究員田向陽、張磊的題為《中國401K計劃研究:美國養老體系構建資本市場基石》的文章發布。彼時恰逢A股量價齊跌、持續低迷。這篇來自監管層的「養老金入市」政策建議研報迅速引發了市場有關「監管層欲引養老資金救市」的誤讀。

  但歪打正著的是,也正是這次牽涉到廣大投資者切身利益的誤讀,讓「養老金入市」的概念開始在我國市場發酵。

  至2011年末,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正式提出了政策建議,隨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長戴相龍也公開建議積極推動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至此,全社會開始了對養老金入市的大範圍討論。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養老金入市」問題涉及部門眾多,所以目前急需的是「頂層制度設計」的推動。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近日也指出,推動社會保障和養老體系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工程。

  「既要不斷提高資本市場的治理水平,增加市場的透明度,強化保護投資者的機制,又要發展機構投資者並不斷提高其理財服務能力;既要有戰略性的頂層制度設計,也涉及稅收優惠等政策協調和各級政府及企業的共同參與。」祁斌指出。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劉雲龍也表示,目前我國的養老金管理體系共有五方參與其中:社保基金理事會是負責管理運營這些資金的獨立法人機構,人保部為負責管理社保繳存比例和養老金髮放標準的,財政部是負責資金來源,最後出現虧空兜底的是中央財政,地方政府實行省級統籌,入市又將證監會牽扯進來。也就是說必須要這五方面都同意才能開展。在此情況下,最高決策層面召開「多方會談」,拿出「頂層制度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來源:財經國家周刊(節選) 作者:曲瑞雪

兩會應質詢「養老金問題」

我們應注意到,股市是有風險的,更何況投進去的錢是老百姓用來養老的救命錢,是保證老百姓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養命錢,前提必須以安全的保值為基礎的,一旦投入的資金被套牢,誰來替老百姓擔當這份風險?... [ 詳細 ]

時值兩會,養老金入市這個話題再被熱議,代表委員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且爭議頗大。畢竟,這些錢是老百姓用來養老的救命錢,一旦投入的資金被套牢,誰來替老百姓擔當這份風險?養老金入市這一問題,需要在兩會這個層級上做一個更為清晰的討論,這是關係到整個中國13億人口切身利益的問題。

  人民的養命錢不可草率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式會場外表示,「我們管理的資金不能集中在一兩年都投出去,我們要很好選擇管理人,還要監督,要替國家負責。養老金是人民的"養命錢",我們一定要管好。」

  正如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養老金入市這個話題,自去年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態力推地方社保基金投資股市以來,已經被各方廣泛討論,且爭議頗大,原因就在於,這是關係到整個中國13億人口切身利益的問題。畢竟在老百姓看來,養老金是未來生活的保障,「安全第一」是才硬道理。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認為,這應當是一個經過各方論證後的方案,對如何處理老百姓的「保命錢」要慎之又慎。

  有報道稱,2011年,中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為2.3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5.9%;截至去年底,我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餘總額2.87萬億元,其中養老保險累計結餘1.92萬億元。由於物價上漲,社會保險基金面臨貶值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養命錢不能僅由幾個部門決定

  從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許多社會人士對養老金入市心存疑慮,其最大的顧慮是當前的資本市場能否承擔養老金保值增值的重任。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認為,這應當是一個經過各方論證後的方案,對如何處理老百姓的「保命錢」要慎之又慎。此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長戴相龍繼續倡議養老金入市,他解釋說,養老金入市買股票有風險,但實際上養老金存入銀行也是有一定風險的。的確,目前的情況下,僅通過存銀行、買國債來運作的養老金實際上是在貶值。正如上海交通大學證券金融研究所所長楊朝軍認為,長期通脹局面下,養老金實際已經處於隱性虧損狀態。

  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股市是有風險的,更何況投進去的錢是老百姓用來養老的救命錢,是保證老百姓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養命錢,前提必須以安全的保值為基礎的,一旦投入的資金被套牢,誰來替老百姓擔當這份風險?

  去年以來,證監會、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等部門積極呼籲養老金加快多元化投資步伐。圍繞著這筆巨額資金由誰來管的問題,少不了一番博弈。重點在於這筆資金是人民的養老金,是人民未來生活的保障,操作壓力巨大,一旦失守,損害的將是人民的利益。那麼由誰來管理這些錢,不僅僅只是某幾個管理機構說的算的事兒,這種事關人民利益的重大問題需要在兩會這個層級上做一個更為清晰的討論。無論如何,老百姓的權益和保障,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建議成立向「兩會」報告的大社保部

  在一片爭論中,還有另外一種聲音。根據媒體報道,全國人大農村與農業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索麗生透露,去年底至今年初,民盟中央向國務院方面上呈了「關於加快構建完整的中國特色社保體系的建議」和「關於推進我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設的建議」,其中建議中央在條件成熟時成立大社會保障部。據索麗生所說,民盟中央的兩份建議受到了中央高層的高度重視。

  2011年,民盟中央對全國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主題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與完善」的調研。報告顯示,當前社保制度設計與運行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因中央層面缺乏統籌考慮與頂層設計,對社保體系建設的理念與目標定位不太明晰,造成社保管理體制仍然處於分割狀態,中央各部門、各地區缺乏必要的協調,各行其是。民盟中央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建設好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經辦機構,真正改變這些基本保障制度實施過程中的非專業化現象。

  應建兩會質詢「大社保部」機制

  假若真如民盟中央建議,未來成立了「大社保部」,將來「大社保部」向誰負責、如何負責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筆者建議,未來大社保部應該像財政部等部門一樣,機構設置在國務院序列內,直接向兩會負責,接受兩會的監督和質詢。此外,還應把相關監督質詢機制貫穿於「大社保部」的工作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等各個環節。

  按照這種機制,「大社保部」每年應向兩會提交年度工作報告,彙報相關資本的投資決策、投資方向、管理成本、投資業績,以及管理層結構、高管人員情況等。

  除了上述彙報機制,「大社保部」還應定期向社會公告相關資本的投資運營情況,加大市場透明力度。

無論「養老金入市」問題如何發展,老百姓的權益和保障,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