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50627_224845.jpg

  最近一則臉書貼文在馬來西亞網路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各派人馬紛紛於社交平臺上發表自己的“偉論”,而喫瓜民眾也樂於推波助瀾,一推二留言三分享,成功將這項課題推到風頭浪尖。究竟是什麼課題如此值得關注呢?説出來可能在臺灣的各位會嗤之以鼻,畢竟同性戀這個社會課題在臺灣早已爭議許久,甚至早前的問題已論至同性之間是否能成婚,而不是區區的同性戀者在社會上是否能享有相等的待遇。嗯,在臺灣,或許同性戀已不再是該遮掩的什麼祕密;不過,在民風尚算保守,宗教意識仍十分強烈的馬來西亞,同性戀這個課題,可就非同小可了。

 

  一直以來對於同性戀課題,大多人或許和我一様,採取的是“尊重”的概念。不管是不是同志,接不接受同性戀,只要不發表太偏激或者詆毀侮辱的言論,我大多不給予評論。嘴是別人的,思想言論也該是自由的,一個人接受或排斥同志,由不得我們左右。不過,同様的,性向是別人的,愛不愛,愛上誰也該是自由的,一個人的性向和私人感情生活,又有誰能去評頭論足,侮辱譴責?説句實話,你算誰啊?慿什麼幹預別人的人生選擇?

 

  不過也有兩種人我特別看不過眼,第一種,是打着宗教旗幟卻口出惡言的人;第二種,是利用自己専業身份誤導別人的人。這兩種人對我而言都特別噁心,而如今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最多言論的,偏偏就是這兩類人。

 

  先説説第一種人。

 

  打着宗教人士的名義,對於異己者作譴責,有的甚至詛咒,我覺得這些人特別恐怖。本該宣揚大愛的人散佈着憎恨情緖;該以純淨的宗教思想教育人們,卻反以恐嚇,威脅,詛咒去打壓弱勢族羣,讓人不寒而慄。而這早已無關同性戀的問題了,該檢討的,是宗教的根本和初衷。在這裡並沒有指定任何宗教的意思,因為個人覺得每一個宗教裡都有過於偏激的信徒,扭曲了宗教的本意。在一個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的國家長大,我知道真正虔誠的人,無論什麼宗教,信奉的都是大愛。

 

  而第二種人,冠上専業人士的名義,把自己包裝得無私高尚,看似堂皇的言詞間卻處處藏着情緖化的論點。這社會早已存在着太多的偏見,無論社會地位高低,也似乎不論受教育的程度。發表言論者聲稱自己是名醫生,在病人面前無論社會地位,無論性向,都會一視同仁,給予一様的服務。嗯,乍聼還真覺得,這人醫德無量啊。不過接下來她的論點,卻徹底顚覆了她之前所説的無私。“請問您願意讓您病危的家人接受一名同性戀者的捐血嗎?”,對於這段論點,是覺得最惡心,也最反感。一開始還抱以懐疑,上國家血庫局查看,才發現同性之間有性關係者竟然還真的是血液捐獻的被拒絶戸!當下感到的,是心寒。不錯,同性戀者尤其是男性,長久以來被認定為愛茲病高風險羣,不過,這些年的研究和報告,早已證明同性戀者並不是愛茲病毒的唯一帶菌羣。而血庫局網上寫的,也並不只是同性關係者纔不適合捐獻血液,多重性伴侶和靜脈吸毒者也一様不適合捐獻,何以在該貼文只針對同志羣體?難道每個同性戀者都該被標籤列為私生活淫蕩的高風險羣?帶着如此偏見,如此不當的思想,卻披上専業道德的袈裟,誤導別人,不當,也不該。説同性戀是病態的,個人覺得反而更病態。

 

  彩虹,由光折射而成。每一層不一様顔色,其實都和白光同屬一體。被曲折被放大的彩虹,背後所藏有的委屈憂傷,又有誰願意去傾聼去懂得?

 

  但願我們都能學會尊重,懂得包容。

 Love wins. Love should always win.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沒有詆毀任何宗教任何觀唸的意思,同之,也希望讀這篇文的人也能以愛包容,可以留言討論,但請勿發表偏激侮辱的言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