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秒99,蘇炳添成為第一個百米跑進10秒的黃種人,他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速度的可能性,也向世界證明了,在向人類速度極限衝擊的道路上,決定先天身體素質的人種限制並非不可突破。

「未來定義者」系列視頻—蘇炳添

《人物》微信賬號:renwumag1980

文|葛佳男 採訪|葛佳男 鄭嘉馨

編輯|張卓 攝影|王海森

9秒99

年滿26歲這天,蘇炳添先生度過了出生以來陣仗最大的一個生日。兩個月前——2015年8月29日,他和隊友一起摘得北京世錦賽4×100米接力銀牌,創造了亞洲運動員在田徑集體項目上獲得的世界最好名次。當晚,可容納8萬人的鳥巢國家體育場座無虛席,蘇炳添和他的3個隊友身披國旗繞場一周,再回到起點時,整整齊齊的生日歌突然從觀眾席當中響了起來。

賽前,蘇炳添曾幻想過這樣的場景。7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也是在鳥巢,牙買加飛人博爾特在百米奪冠之後獲得了全場觀眾為他唱生日歌的驚喜,在得知自己的生日與8月29日的接力決賽是同一天時,蘇炳添曾小心翼翼地想,如果能進決賽,會不會也有這麼多人給我唱生日歌?他有點期待,又有點不敢期待。

自劉翔之後,中國田徑的競技水平雖整體呈上升之勢,但在觀賞性最高,也最受國際關注的速度項目上卻一直沒能再出現突破性的成績。2015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是中國第一次舉辦這種規格的田徑大賽,中國代表團的參賽項目和人數為歷史之最,田管中心在賽前的新聞通氣會上表明了雄心: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田徑只獲得了兩枚銅牌,希望這次能彌補不足,在鳥巢聽到國歌奏響,看到更多次國旗升起,有更多運動員躋身前八。

蘇炳添是短跑項目的種子選手。今年5月31日,他曾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跑出9秒99的成績,這是黃種人第一次打破10秒大關。在此之前,象徵國際第一梯隊的10秒內的百米水準對黃種人來說是一道天塹。

這屆世錦賽,蘇炳添能不能再次跑進10秒?進入百米決賽?能否在鳥巢創造歷史?所有人都在期待。

百米半決賽,蘇炳添一站上跑道就被現場觀眾熱烈的聲浪包圍了。「蘇-炳-添。」劉翔在央視的直播里一字一頓,拖長了聲音,「這個時候在他的眼前就只有終點線。」這位中國田徑的里程碑人物擔任這場比賽的嘉賓評論員。所有人都在等。槍響。蘇炳添沖了出去。起跑很順利,他甚至略微領先博爾特。蘇炳添和博爾特被分在相鄰賽道,這是蘇炳添賽前最不希望出現的排位,因為博爾特會打亂他的節奏,「我覺得只能緊跟著他,否則就會著急的。」

長久以來,百米賽跑幾乎是黑人運動員的天下,基因給予他們強大的先天優勢。剛開始參加國際比賽時,黑人短跑運動員的外形讓身高僅1米72的蘇炳添犯怵,「就是人家這麼高,這麼壯,肯定跑得快了。」

牙買加人尤塞恩·博爾特正是個中天才。他是地球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能用不到9秒60的時間跑完100米的人。1970年代,美國的生物機械學博士吉迪恩·阿里爾曾從人體機械的角度論證,9秒60或許是人類百米速度的極限,超過這個速度,將導致骨頭斷裂,關節軟組織脫落。天才的出現顛覆了科學家的研究,2009年的世錦賽,博爾特在百米決賽跑出「不可思議」的9秒58,將人類對自身速度極限的追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後至今,博爾特統治了百米項目。

全世界的百米運動員都在努力追趕博爾特。然而,這一次世錦賽百米半決賽,博爾特在起跑環節出現了失誤。出發沒多久,蘇炳添突然覺得自己跑到了博爾特前面,他毫無干擾地進入途中跑,達到最高速度。「蘇炳添帶亂了博爾特!」解說員大聲喊,直到七八十米,博爾特才追了回來。蘇炳添緊緊咬住,和其他三位選手幾乎同時衝線。

9秒99,他又一次跑進10秒,半決賽小組第三,順利地晉級決賽。

如果說在美國尤金第一次跑進10秒存在運氣成分,那蘇炳添的這次突破給中國田徑帶來了真正的信心。從1983年到2011年的13屆世界田徑錦標賽歷史中,中國的男選手在百米比賽中從未跑進第二輪。有國外媒體曾總結,在過去的很多年,大粗腿、小步高頻的「中國式跑姿」成為被世界短跑界嘲笑的對象。

世錦賽百米衝破10秒和4×100米的接力銀牌,蘇炳添和他的隊友們讓世界見識了中國速度的可能性。一位美國記者在賽後評論,「以強大的經濟做支撐,中國短跑運動同樣可以擁有春天了。」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自己跑不過黑人選手,是因為我們信心不夠,每到大賽,輸竟成了『正常』結果。」賽後的發布會上,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說,「整整等了幾代人,我們才迎來了蘇炳添的爆發。他的突破有一個特別大的意義,這將打破長期以來我們被禁錮的思想,要繼續挖掘隊員的潛力。」

2015年的生日,蘇炳添過得浩浩蕩蕩。他總共切了5個蛋糕,馮樹勇貢獻了其中最大的一個。「這麼大,真的有這麼大,」蘇炳添跟《人物》記者比劃著,笑容燦爛,「看起來嚇死我!」那天晚上,全隊聚在酒店慶祝,說著說著話,蘇炳添看到平日不苟言笑的馮指導哭了,「他說他很開心,因為在他的帶領下,他還能在任期間可以創造這種成績,所以很不容易。」

10秒的熱望

突破10秒的渴望在蘇炳添心中埋了很久,也在中國田徑隊當中埋了很久。不過在2015年之前,這種渴望一直以一種隱而不宣的方式默默生長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劉翔成功以後,中國短跑的訓練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中國的訓練傳統承襲自蘇聯,「三從一大」貼滿了訓練場的牆面: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中長跑一度是中國田徑的優勢項目,在短跑訓練中,往往也採取與長距離項目相似的訓練方法,對強度過於重視。劉翔的教練孫海平嘗試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方式,減少百分之百強度的訓練,代之以速度專項和更有針對性的練習,同時,廣泛參加國際比賽,以比賽帶動訓練。劉翔取得的成績使很多教練,包括管理層受到極大震動,2008年以後,田徑管理中心將訓練分為中長距離項目、投擲和短跨跳三個部門,按照項目細分研究特點,進行科學的、針對性的訓練。

《體壇周報》的田徑記者嚴小琰持續關注採訪劉翔和孫海平長達13年,她記得雅典奧運會之後,田管中心開始自上而下推廣孫海平的訓練理念,劉翔的全國比賽比到哪裡,哪裡就會臨時開設一個教練培訓班,由孫海平主講。「當時我還聽過一次,有很多教練會跟他討教,當時他帶過去的這些理念就是說怎麼去針對性的訓練,而不是下量,下強度。」

以蘇炳添所在的100米項目為例,決定100米成績的因素是步長和步頻,由於中國運動員天生身材比較小,在過去的訓練中,更多重視頻率的加快,後來,通過研究和學習,才把增大奔跑過程中步子的跨度作為訓練的重點。

1956年出生的李慶是中國田徑教練員當中少有的學院派,北京體育學院畢業後赴德國攻讀體育科學研究博士學位,多年從事有關力量訓練方面的研究。雖然沒有做運動員的經驗,但是成功帶出了張培萌、胡凱等國內高水平的男子百米選手,張培萌曾長期是國內百米紀錄的保持者。根據李慶的研究分析,像蘇炳添這樣身材比較矮的人,「只要達到他自己一個指數,這個指數就是一個平均步長比身高的指數,這個指數要能夠超過1.2以上,他就基本上能夠具備很好的步幅水準。他要再具備相當合適、匹配的步頻的話,他就能達到世界優秀水平。」李慶告訴《人物》。

百米賽跑是田徑比賽中最具觀賞性的項目,運動員的百米速度是一點一點提高的,每提高0.01秒都是極大的突破。2011年,蘇炳添曾在全國錦標賽上跑出10秒16,打破10秒17的全國紀錄——這個記錄在1998年被創造,已經沉寂13年。蘇炳添記得那天下著毛毛細雨,衝線之後,自己的腦袋是蒙的,「不知道怎麼跑下來了,但是還能跑出這麼一個成績。」

蘇炳添出生在廣東中山一個農村家庭,初中的時候跟同學比賽摸籃板,身材最矮的蘇炳添居然摸得最高。一旁的體育老師看見了,把他選進校體育隊。第一次百米測試,蘇炳添跑出11秒70左右,「不用練了,」他記得教練說,「直接去比賽吧。」

「跑步對我來說可能是上天給予我的天賦。」蘇炳添從未懷疑自己的天分,進入專業隊之後,他特意問過家人,發現天才或許遺傳自母親。母親曾在初中練習短跑,在接力隊伍里跑第三棒,跟現在的他一樣,「我能夠尋找到我的天賦用來跑步,我利用這個天賦好好地跑下去,不要浪費自己的天賦。」

18歲,蘇炳添進入廣東省田徑隊,師從袁國強教練。袁國強是1970年代的中國飛人,曾經以10秒61的成績創造了首個電子計時的男子百米全國紀錄。他和蘇炳添都是身材矮小、爆發力強的選手,這也是長期以來中國短跑運動員的普遍特徵。

2011年,蘇炳添在全國錦標賽上跑出10秒16打破國內百米紀錄之後,周圍的人發現,蘇炳添的「氣質變了」,不再一味苦練,開始懂得用巧勁,琢磨技術動作。《廣州日報》的田徑記者許蓓在2009年全運會期間跟蘇炳添相識,當時蘇炳添剛滿20歲,給人最深的印象是非常刻苦,「整天就知道傻練的一個小孩。」袁國強的風格是放養式的,制訂好每天的訓練計劃,其他全靠自覺。許蓓從來沒見蘇炳添偷過懶,該100個就是100個,少一個都不行。

然而,2013年,在國內百米賽場上長期與蘇炳添形成兩強爭鋒局面的張培萌在莫斯科世錦賽上跑出10秒整,而蘇炳添卻在那屆比賽中慘敗。半決賽時,旁邊道次的選手在發令槍響前晃了一下身體,導致他直接「飈了出去」(袁國強形容),搶跑,被罰出場,沒有任何成績。

「如果是能改變某一件事的話,我就想改變2013年在莫斯科搶跑的那一次。」蘇炳添告訴《人物》記者,這件事長久地挫傷了他的自信心,導致他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影響。然而那個時候,沒有多少人注意到蘇炳添的失落和沮喪。觀眾和媒體都在為張培萌的10秒歡呼,中國人對百米破10的期望在那一刻被推至頂峰。「他肯定情緒不是很好。」袁國強告訴《人物》,「一個這麼好,一個這麼差。」

其後的一年裡,媒體時不時地問蘇炳添和袁國強:什麼時候能跑進10秒?師徒的回應走保守路線,不好說,慢慢來,看訓練情況,看狀態。

事實上,此時的蘇炳添感覺自己已經進入了瓶頸期。他反覆看以前的比賽錄像,覺得無論狀態再怎麼好也只能把速度維持在十秒零幾的水平。什麼時候能跑進10秒?沒有人比他更想知道問題的答案。

2014年仁川亞運會之後,蘇炳添做出了一個極其冒險的決定,聯繫美國的教練,從轉換起跑發力腳開始,完全改變自己的技術動作和奔跑節奏。這意味著要改變接近10年的肌肉記憶,如果失敗,蘇炳添判斷自己的成績可能會退回到10秒30外,相當於永遠失去賽場競爭力。

「破釜沉舟了。」他回憶當時的心情,「那時候覺得要麼進步,要麼退步,不可能說維持現狀,反正都到這個階段了,對吧,也沒多少年再去拼了。」

第一人

2014年的冬天,美國佛羅里達日晒強烈的海岸線邊,蘇炳添經歷了職業生涯最難熬的時期。從前那套技術動作彷彿長在了身上,新動作做不出來,他覺得自己連怎麼跑步都不知道了。有一次,美國教練帶了當地一個女運動員跟他一起訓練,結果蘇炳添連那個姑娘都跑不過。他一整天都沒有說話。

蘇炳添曾經的模仿對象是牙買加的短跑名將鮑威爾。在博爾特2008年爆發之前,鮑威爾一度是百米世界紀錄的保持者。蘇炳添覺得鮑威爾的動作最好看、最酷。那時候,他其實不太懂,「就是模仿,純粹的模仿」。直到在美國的冬訓,蘇炳添才搞明白原理。在美國教練的幫助下,他重新學習起跑、銜接、途中跑、衝刺,通過不斷重複的練習縮小向後撩腿的動作,使發力的感覺更向前。「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腦子裡面就想著起跑起跑,動作怎麼做怎麼做怎麼做,也有可能這樣,記憶慢慢慢慢記憶下來。」

訓練之外,在地廣人稀、缺少親朋的美國,日子無聊得發膩。蘇炳添挺耐得住寂寞,極少出門,大家去奧特萊斯買東西,只有他,什麼都沒買。訓練基地在一汪湖的旁邊,四周生長著茂密的樹林,蘇炳添沒事的時候就去樹林里跟小動物玩,有一隻巨大的野生兔子,到後來都摸清楚了它的窩在哪裡。

更多的時候,他反覆把2013年世錦賽失敗的照片從手機里翻出來看——搶跑後,他被志願者領出場外,一個喪魂落魄的身影。

膽量、勤奮、堅韌和科學的訓練幫助蘇炳添熬過了寒冬,他對短跑的理解也發生了質的改變,「以前就知道一聽到槍聲,就玩命地衝到底就OK了,但是後面練著練著就覺得技術還是挺關鍵的,有一定的技術或者節奏,才會幫助達到另外一個更好的場景。」

2014年的春天,蘇炳添回到賽場,技術的優勢漸漸凸顯出來。蘇炳添以前有個盡人皆知的外號「30米博爾特」,根據技術統計,在前30米,蘇炳添的速度可以戰勝國際上任何一個百米運動員,但是中後程乏力,總被對手後來居上。

從2015年的第一場比賽起,很多人都發現蘇炳添不一樣了,不再憑藉一口氣猛衝,而是在起跑、途中跑和衝刺階段合理分配體能。「你會突然之間意識到蘇炳添能夠很輕鬆地、隨時就能跑到10秒10以內,」看過蘇炳添自2013年起大部分比賽的記者嚴小琰說,「十秒零幾的這樣一個成績,對他來說已經不難了。」

央視《第5頻道》雜誌的副主編馬佳是蘇炳添的好朋友,蘇炳添在美國的冬訓結束後回國,兩人在北京見面。時隔半年,蘇炳添讓馬佳「嚇了一跳」。蘇炳添強壯了,並且強壯了很多。「他的衣服,就是襯衣完全是被肌肉緊繃著的。我看到的就感覺不是一個中國人、一個黃種人的身材,是類似於一個黑種人的身材。」馬佳拍了一張照片發給從事體能康復專業的丈夫,他看過之後說了一句話:有翅膀才能飛啊。

2015年5月,美國尤金,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天氣溫暖,微風和暢,看台上坐滿觀眾,一群留學生在用中文喊著加油。蘇炳添站上跑道,就是在那個瞬間,「不知道為什麼,好像腦裡邊閃出來」,他突然覺得這次特別有機會破10秒。袁國強那次沒有隨行,在電視上看了徒弟的比賽。透過電視屏幕,他看到蘇炳添的動作流暢、順滑,像一個飽滿的球。那是北京時間的凌晨,袁國強有些朦朧,「我感覺會有事情發生。」

9秒99,蘇炳添成為第一個闖入百米10秒的黃種人。鑽石聯賽官方的Twitter用「terrific(極其出色的)」來形容他的表現。

賽後,更多的短跑迷則提到「血統」,蘇炳添的黑頭髮、黑眼睛和黃皮膚象徵著東亞速度。一夜之間,蘇炳添成為亞洲最受矚目的田徑明星,他用成績證明,在向人類速度極限衝擊的道路上,決定先天身體素質的人種限制並非不可突破。

不斷地破10秒

北京世錦賽之後,蘇炳添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飛人,這將他與身後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緊密聯繫在一起。商業代言蜂擁而至,其中包括運動服裝品牌、運動飲料、電腦晶元,甚至還有一家天使投資公司。「要贏在起跑線上!」他們這樣闡述自己的初衷。

不出意外,蘇炳添已經是繼劉翔之後身價最高的中國田徑運動員。他被推舉為冉冉升起的新時代偶像。對於將體育與國家榮譽聯繫在一起的人,蘇炳添已經證明了國家的發展使中國人同樣可以在並不擅長的短跑項目上獲得成功。對於新一代的城市青年人,百米賽跑本身就是極具觀賞性的激烈表演,這集中放大了蘇炳添的魅力,給了他充分的可能性。

跟自信張揚、性格鮮明的劉翔不同,蘇炳添並不是一個天生的明星。在大部分跟他接觸過的記者的印象中,蘇炳添以前不大會說話,接受採訪回答問題,經常是「嗯」,「不知道」,或者是悶聲不響。《廣州日報》的體育記者許蓓認真地想了想,發現認識6年,她依舊很難從外表判斷蘇炳添此刻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她很少跟蘇炳添開玩笑,「就覺得那個氣場不太符合,他就是那種氣場特別正的人,」女記者笑起來,「我覺得他特別適合於去做警察。」

對於一個1989年出生的年輕人來說,蘇炳添有些老派,比如,他不喜歡網路遊戲,認為玩網遊會讓隊友之間「不夠團結」,「因為他們都打遊戲,不像以前那些師兄都聚在一起玩,他們(現在)就各打各的遊戲。」唯一在玩的是可以全球聯網的手機遊戲《部落戰爭》,他和隊友們組了個隊,專門搜索日本(這是中國短跑在亞洲最強勁的對手)玩家,合起伙來拆人家的城牆。

10月,耐克請他和邁克爾·喬丹共同參加一項活動,同去的朋友告訴《人物》記者,蘇炳添看起來也是淡淡的。這個少年時期曾經跟人比賽摸籃板的大男生既沒有主動跟NBA明星握手,也沒有提出合照。那天早上,他照常來到酒店健身房,自己練了一會兒慢跑。

經歷5月在尤金破10以及世錦賽之後,蘇炳添的微博粉絲從1萬多漲到十幾萬,他開始時常更新自己的動向。現在接受採訪,他可以一直說上兩個小時。

同時被訓練出的還有人情練達和對商業的敏感,蘇炳添現在常常自己和商業活動進行溝通,在對方離開的時候,他會得體地叮囑,開車小心一些。「以前哪懂得說這些啊。」體育記者許蓓說。

沒有改變的是蘇炳添作為職業運動員的專業精神。他是那種最讓教練放心的運動員,國家隊領隊鄒振先曾經評價,蘇炳添「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地方」。在廣東短跑隊,所有人都知道他極其自律。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將是蘇炳添迎來的一次大考。在當前的國際百米賽場,最高水平的運動員劃分為四個梯隊。第一梯隊,9秒60以內,博爾特一人獨領風騷;第二梯隊,9秒80以內,全世界共有3人;第三梯隊,9秒90以內,10人左右;第四梯隊,10秒大關以內,人類有史以來共有100人,蘇炳添已經躋身其中。

蘇炳添的突破證明了科學的觀念輔以足夠的資金支持,黃種人也可以邁入百米頂尖運動員之列。另一方面,正如一個金字塔,如果塔底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運動員能跑進百米10秒,塔尖才有可能完成更大的突破。「我現在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下一代人做一個鋪墊的,包括前輩們做的東西,一步一步的腳印都是為我們用來鋪墊。因為有他們以前的努力才達到了十秒一幾,十秒零幾,才有我們今天能夠破10秒這個成績,我們現在已經打破了10秒。所以對於以後的運動員的話,可能他們就不用走那麼多彎路,很快地可以找到破10秒的一個方法。」

蘇炳添還記得2005年在中山市體校,剛拿了奧運會冠軍的劉翔被中山市體育局邀請過來作報告。他跟很多同學擠在一起,站得遠遠的,看了劉翔一眼。當時,16歲的蘇炳添並不覺得有多麼了不起,「那時候對體育的了解還沒有這麼深,不知道拿奧運會冠軍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現在呢?」「太厲害了,覺得太難了,能拿奧運會冠軍,怎麼說呢,好像你一個項目全世界這麼多人去比拼,你能拿奧運會冠軍的話確實真的很難。你要這樣算的話全球差不多100億人去爭一個冠軍,這個冠軍的價值是怎麼樣,真的是太棒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16年里約的百米奧運冠軍依然會是黑人短跑運動員的天下,對於蘇炳添來說,他更渴求自身的突破,以他為代表的這一代田徑運動員背負的最大使命是為中國速度的可能性蹚出一條路。

「就算拿不了奧運冠軍也無所謂,我可以在其他方面留下一些很好的回憶。達不到最高峰,那就從另外的角度滿足自己。」蘇炳添說。他希望「30年以內中國的100米能夠站在世界上最高的領獎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