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朝陽區國際家庭醫生團隊優師培訓項目(第一期)正式結束,首批28名國際家庭醫生將回到各自崗位中,踐行所學知識。據介紹,該項目由朝陽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發起,通過引進美國家庭醫生專業師資團隊和教學模式,28名來自朝陽區各基層醫療單位的醫務人員經過2年系統、專業的培訓,已成爲具有國際水平的全科醫生。

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常見的便是全科醫生,他們擔負着“基層首診”的重任,是百姓健康的第一道“守門人”。“衆所周知,朝陽區國際化資源聚集,對外交往活動密切,醫療衛生的多層次需求對健康保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但與之對應的是,目前我們的全科醫生專業水平與國際家庭醫生的標準仍存在很大差距。”朝陽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爲了進一步加強朝陽區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全科醫學優秀師資隊伍,朝陽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於2017年6月啓動了“朝陽區國際家庭醫生團隊優師培訓”項目,與國際初級保健教育聯盟(IPCEA)合作,根據朝陽區基層醫療單位的實際需求,制定了全科醫療基本技能、醫患溝通技巧、帶教方法、管理能力、科研能力5大核心課程體系,每兩個月開展1次爲期5天的培訓,對社區全科醫生隊伍進行系統化、專業化培養。

記者瞭解到,爲了保證項目的效果,朝陽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場地佈置和人員考覈方面,可謂“下足功夫”。朝陽區在高碑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勁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八里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4個符合國際標準的全科醫生團隊培訓基地。28名骨幹醫生通過前期專業面試和英語口試的雙重考覈,從800餘名來自朝陽區各基層醫療單位的醫務人員中脫穎而出,參與到首批項目培訓中,涉及2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此外,爲了擴大覆蓋範圍,該項目要求每1名參與培訓的骨幹醫生,要培訓出本單位4名全科醫生,達到“1帶4”的培訓效果,在朝陽區逐步培養形成一支優秀師資團隊。未來,這些全科醫生將回到各自崗位上,通過帶教培訓出更多具有國際水平的全科醫生,助力朝陽區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積極踐行所學知識,服務朝陽羣衆。

隨着首批培訓的結束,2019年新一期的培訓也即將開始。朝陽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19年朝陽區將繼續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社區機構人才隊伍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建立符合朝陽區國際商務中心功能要求的國際化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打造更多具有專業知識的講師團隊,提高基層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