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什麼最值錢,不是人才是房子,因為就算你再有才,也未必能夠輕易買得起房子。城市化建設的進行吸引了很多外來人口,一二線城市的人口都是凈流入的,人口剛需就是樓市最大的後盾。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大城市的房子也是越來越金貴,這幾年更是一路飛漲,讓人感嘆不已。土地供應逐漸緊張,地價也是水漲船高,於是開發商都樂於建造那些高層住宅,能夠容納更多的住客賺更多的錢。對於買方來說,他們的資金有限,所以他們的選擇也很有限,就算不想住高層,也只能妥協。現在大城市中,幾十層的高樓隨處可見,為房產買賣雙方拓寬了市場,但是這樣的高層住宅,其實也存在很多大家想不到的弊端。雖然視野開闊、價格實惠,很多人都買了高層住宅,但是我們也沒有考慮到,如果40年後住宅老化,住房變成危房,業主們應該怎麼辦呢? 現在很多房企開發商的房屋建造週期都很短,出現事故和質量問題的不在少數,就算是碧桂園、萬科等大企業也有這種事故。如果是70年產權的住宅,能不能撐到那麼久都是個問題,質量差點的,40年都熬不過去,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高層住宅對於房屋老化的擔心還是很有道理的。開發商寧願接受低層樓房拆遷,因為住戶少意味著拆遷賠償的數目會更少,高層住宅的賠償款就要付出很大代價了。 現在就想到40年後的事情會不會太杞人憂天呢?普通人買套房子,要存好幾年的首付,還房貸要三四十年,如果房貸一還完就沒法住了,那還不如租房來得划算。現在的房屋質量,還真的沒法給人信心,現在考慮也是給大家做個參考,最好是希望什麼都不要發生。其實根據相關業內人士的說法,如果高層住宅樓真的在40年後就成危房,最大概率是這4種結果。 一種是成危房之後就自己搬離,畢竟開發商負責拆遷的可能很小,尤其是那些小房企,可能早就破產離場了,到時候根本找不到人負責。業主如果再在房子裏住下去,那些劣質建材的老化,房屋結構變脆弱,萬一發生意外,高層的業主跑都來不及。如果讓政府來負責,希望也很渺茫,畢竟這麼多住戶的安置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大家也不妨給自己的房屋買個財產險,或許能夠拿到相應的賠償。 另一種是現在的業主交的物業費當中,有一部分是用來做維修資金的,但是房子一旦成為危房,維修肯定是不夠的。業主們就只能自籌資金,來重建房子,不過這個措施可行性太低,畢竟人都有私心的,一起重建的難度太高。所以說大家在買房子的時候,還是選擇那些質量過硬的房子,至少比那些為撈錢而建的高層樓房安全,少了不少煩惱。


這就是為什麼買房子時,需要綜合考慮房子產權多少年的問題了。

1,先回答你第一層意思,房子在未來幾十年重建、城市改建拆遷是大概率事件。比如,常見住宅最長產權70年,你說能住滿嗎?我認為難,往前推70年是1948年,如今你還常見到建國前的房子嗎?

更重要的是,在最近20年裏高歌猛進的房地產業中,房屋質量能否經受70年的考驗?城市建設缺乏長遠規劃,一味攤大餅。。。。未來,多少樓盤在發生問題前,就要推倒重建。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和土地附著物都屬於國家的。隨時可以徵收,這也是為啥一直勸你買70年產權的房子。因為正規,因為如果以後拆遷,將給你相應補償。而小產權房,土地性質屬於農村集體用地,工業用地的,國家補償按相應土地性質補,基本沒幾個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