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方都有它的故事,有些人喜歡記在心裡,有些人喜歡記在本子上,有些人喜歡畫在畫里……最近,小編認識了一位喜愛畫工筆畫的老師,她把咱們海寧的許多傳統民間故事,用工筆畫畫了出來~

那麼,當民間故事遇上工筆畫,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風情呢?看一看下面這些畫作,你就會有答案了~

海寧民間故事

《觀音鎮鰲》 馮琎繪

相傳觀音向龍王借地造海寧,但是土地放在鰲魚背上,只要鰲魚一翻身,土地仍歸大海,老百姓還是不能安居樂業,觀音見鰲魚動個不休,便一腳踏在鰲魚頭上,令鰲魚翻不了身。於是,錢塘江北岸就有了海寧這個地方,老百姓為了感謝觀音的恩惠,就在尖山上建造了觀音廟,燒香朝拜。

《戚夫人》 馮琎繪

袁花古名花溪。相傳戚夫人天生麗質,喜好養花,在家中有一個很大的花園,裡面種植著四季不同的花種。一日,園中花兒竟全部枯萎,令戚夫人悲傷萬分,後花神託夢給戚夫人,指點迷津,戚夫人便將花園移至東南龍山,從此百花爭艷,十里飄香。

《白居易登西山》 張志碩繪

唐長慶二年,時任杭州刺史的著名詩人白居易,來到硤石,晉謁恩師顧況的舊址時,登上西山,寫下了《登西山望硤石湖》詩。西山被後人別稱為「紫薇山」,也可以說是人們為了紀念白居易,又珍視顧況和白居易的品德之美。

《占鰲塔與一線潮》 高麗英繪

鹽官鎮有座占鰲塔,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傳說當年為了鎮住海患,阻止鰲魚攪翻江堤,危害百姓,因此而建,又因為鰲魚是被觀音菩薩用神針佔住了頭,所以也叫占鰲塔。海寧觀潮,由來已久,相傳農曆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故海峰最高,其中以占鰲塔下的一線潮最為壯觀。

《秦始皇趕山》 毛紅燕繪

硤石,古名峽山,是春秋時長水縣治,秦朝改由拳縣縣治。相傳秦始皇東巡時發現吳越交接處有一秀麗地方。又聽陰陽家說,此地風水靈秀,乃出帝王之氣象。幻想長生不老、江山千秋萬代的秦始皇聽聞勃然大怒,下旨調遣十萬囚徒到此開挖山體、斬斷龍脈,不到一個月,相連的山峰中間被硬生生地掘開了一道深溝,形成了如今兩山夾一水的硤石地貌。

《梅園的傳說》 平憶燕繪

梅園是明清時期海寧名園之一,位於現在的海洲街道梅園社區。相傳北宋詩人林和靖其性高恬淡,詩畫皆妙,酷愛種梅養鶴素有梅妻鶴子之譽,人們把他稱之謂梅神。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梅神,在海寧營造了這片梅園。

《蠶神的故事》 徐蘆燕繪

從四千多年前的《山海經》開始,在海外北經中就有記載《歐絲國》跪在桑樹邊吐絲的蠶女,到了晉《搜神記》中的《女化蠶》,蠶女被演繹為了馬頭人身的蠶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馬頭娘,海寧的老百姓都喜歡叫她「蠶花娘娘」,每年養蠶的時候,大家都會來拜拜蠶花娘娘的。

《西施採桑》陳亦婷繪

相傳,西施是從越國到吳國練舞步,擺渡過來到吳國經過了皇崗。池塘邊上有一片桑樹,結滿了野桑果,她就把這個桑果拿去,進行培育桑樹,教當地人,怎麼樣去種蠶桑、養蠶,所以海寧的蠶桑,據說傳源於西施帶進來的,也有人說,蠶花娘娘說的就是西施。

《青龍降雨》 胡艷繪

在海寧縣長安萬家渡,有位周先生教孩子寫字,忽逢乾旱,沒水磨墨。一條青龍不顧死活,給人間吐水降雨。為躲避天庭抓拿,周先生讓小青龍在墨里滾成了黑色。人們為了感謝他,就建了「烏龍廟」。

《狀元張九成》 胡艷繪

張九成(1092—1159),字子韶,號無垢,為南宋官員、理學家,是海寧歷史上唯一的一個狀元。他勤奮好學,著書立說,常借著月光在書桌前研思經學,成功著有《橫浦集》、《大學說》等百餘部書。

《蠶花貓》 陳儀敏繪

每年蠶月之前,蠶室打掃乾淨,堵好鼠洞後的第一件事是「請蠶貓」。蠶戶喜歡到廟會上去請蠶貓,認為廟會上的蠶貓受神感應,更靈驗,不僅能逼鼠,還能辟許多惡氣。

《何仙姑》 張楊繪

虹橋位於海寧長安鎮,始建於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傳說當年天上的八仙很關心大橋的質量,何仙姑便化身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一跺腳就使橋搖搖欲墜,令主持建橋的呂縣令羞愧無比,從此勤政為民。後來,當地的人們就把金牛橋改稱虹橋,意思這是如彩虹一般的天橋。

《張話師畫龍》 金妙生繪

許橋村有個叫張話司的地方,有一個畫師墳。傳說很早以前,這裡住著一個非常有名的畫師,帶了很多徒弟,遠近聞名。後來被皇帝請去金鑾殿建築上作畫,到了最後,只剩一條龍的眼睛還沒畫,只見張畫師雙手揮毫沾墨,畫龍點睛,滿堂生輝,一條龍頓時活了。張畫師從此聲名遠揚,因為諧音的關係,張畫師逐漸演變成了「張話司」。

《朱淑真》 葉紅艷繪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祖籍浙江海寧路仲。 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

《西施浣紗》 陳小梅繪

在海寧丁橋黃崗一帶,農戶們口口相傳著中國古代美女西施的美麗傳說。據傳,西施從越國到吳國練舞步,擺渡來到吳國,經過了皇崗時有一個池塘,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

《殳山的傳說》 李強繪

從前,錢塘江里有個惡龍王,老是發怪潮,沖堤陷地,跟老百姓作對。有個好心的仙人,化成老道士來幫助人們填海造堤,他為了保護人們不再受龍王欺負,就在石頭變的小山上住了下來,老道士姓殳,人們就把這山叫做殳山。因為殳山曾被劈成兩半,後來人們又把兩爿山合稱為「雙山」。

因為她 才有了上面這一幅幅畫

這一幅幅講述海寧民間故事的工筆畫,出自一位叫馮琎的女畫家,筆名曉風。初次見到她是在她的工作室內,她正畫著一幅名為《觀音鎮鰲》的工筆畫,一身中國風的穿著,舉止優雅、談吐溫柔,就如她的畫一般,讓人感覺特別舒服。

馮琎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院浙江分院副院長、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員、海寧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素手執一枝,悠悠獨自閑」,馮琎現在是文聯創作研究室專業畫家,正是因為這份工作,讓熱愛工筆畫的她,能夠全身心投入繪畫創作。她說:「能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生活便有了意義。」

馮琎的工筆畫畫風細膩,透露著江南女子那份詩情畫意的味道。看了下面這幅她的自畫像——《江南曉風》,你或許就能略感一二了~

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馮琎也在嘗試著教學普及,讓越來越多熱愛畫畫的人,能夠得到更專業的指導。2007年,馮琎開始教人畫畫,並舉辦了多屆師生畫展,學生數量從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了現在的150多人,年齡從10來歲到70多歲都有……她說,教人畫畫不為別的,只是希望能與一群和她一樣熱愛畫畫的小夥伴一起,把這份執著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30多個人 10多個月 成就了《畫說民間故事》

在馮琎看來,個性和特色是一個藝術家畢生的探尋和追求。所以,她每年都會思考著做一些藝術創新。

2015年年底,從小喜歡連環畫的馮琎,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把一些能反應咱們海寧地方特色、風土人情的民間故事,通過繪畫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更加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展現出來……於是,她和她的學生們一起繪製了畫冊《畫說民間故事》,全書共59幅畫。

馮琎還告訴小編說,全書從開始構思到出版成冊,前後共花了10個多月的時間,期間有30多位學生和她一起參與繪畫創作,每幅畫耗時少則一個多禮拜,多則兩個多月……雖然過程不易,但是當畫作裝訂成冊後,馮琎覺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小編碎碎念:講故事是咱們中國人寓教於樂的重要方式,千百年來,人們通過說書、文本等形式,口口相傳、本本相傳著各種民間故事,它是咱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而馮琎為了讓更多人留住這份傳統的記憶,把一個又一個民間故事畫成了一幅幅畫,這是一份發自內心的最本真的擔當與執著!一起給馮琎老師豎個大拇指吧~

(據大潮網微信號,原標題《梅園曾是海寧名園 袁花古名花溪…有個海寧人竟為這些傳說 做了件如此特別的事…》,原作者張小棟。編輯沈燁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