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創日報(ID:chuangribao)

前幾天創哥看新聞報道,說一個名叫Watson的人工智慧,花十幾分鐘讀完2000萬頁醫療文獻之後,解決了醫生都束手無策的病情。聽著感覺這人工智慧跟打敗世界棋手李世石的AlphaGO(阿爾法狗)相比弱爆了。

但要知道那可是2000萬頁的醫療文獻,就是堆在地上,都有四五千米高!(世界最高的迪拜塔也才800多米高而已),而它只用十幾分鐘就讀完了。所以這傢伙也是很厲害的。

迪拜塔

當然,不管是Watson還是阿爾法狗,它們牛逼的前提必須有大數據和雲計算提供支持,所以現在很多創業者開始搞大數據公司。但在創哥看來,他們都已經晚了。

因為10年前就有一個男人預感到了今天這種情況,並且成功「忽悠」馬雲加入到大數據研發中。這個人就是創哥今天要給大家講的男主人公:王堅

他是阿里雲的研發者,阿里最受爭議的領導,曾被罵了整整4年,在開會時委屈到流淚。如今用自己的研發成果幫助阿里巴巴攻佔全球。大股東孫正義對他的評價比馬雲還高。

今天就給大家扒一扒他的故事。

當不了大學系主任的王堅

大學和王堅有過接觸的人,很難對他有褒義的評價,大家都覺得他是一個「怪咖」。每天背著一個土裡土氣的黃軍包遊走在校園裡,不跟人主動交流。曾經跟王堅說過話的人說:「跟他說話,他不搭理你。」,慢慢的大家覺得這個人是瘋子,不敢在接近他了。

圖為電影《飛越瘋人院》海報

只有真正熟悉他的人才知道,王堅之所以不愛跟人交流,是因為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有時候思考的太認真了,連別人喊他都聽不見。

而除了思考,他也非常愛鑽研,除了自己所修的工業心理學,他還在學校旁聽計算機課程。結果學期結束,他已經比講師懂的還多了。

碩士論文,他寫的是《人機交互和多通道用戶界面》,這是中國首部討論人機交互的論文,後續航天工程上軌道對接的人機交互程序都受此影響。

知道自己學校里有這麼一個優秀的人才,得把他留在學校培育下一代呀!所以一畢業,王堅就成為了教授。一年之後成為了博士生導師,又一年他直接當上了系主任!神速一般的晉陞對很多人來說跟做夢似的,美的不要不要的了。

但王堅很煩,並且不是一般的煩。他是技學術性人才,一心只想搞科研,做系主任他不順心。所以沒幹多久,王堅就遞交辭職走人了。可沒想到的是,這一走還讓他走對了。

當上了微軟研發中心主任的王堅

雖然離開了學校,但王堅的名氣已經有了。而第一個找到他的是李開復。

當時的李開復正在籌備微軟亞洲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人機領域。所以他多次邀請王堅加入進來,終於在1999年成功說服動了王堅。而加入不久之後的他就給微軟帶來了新產品:「數字墨水」。

這項技術在當時並沒有火起來,但如今微軟的強大繪畫功能就是脫胎於「數字墨水」

微軟的電容筆就有數字墨水的影子

「忽悠」馬雲,加入進阿里巴巴

2007年,作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的王堅出席了阿里召開的「網俠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他和馬雲交流時,說出來了改變自己、馬雲和阿里巴巴的一句話:「如果阿里還不掌握技術,未來將不會有它的身影。」。

就是這句話,讓馬雲對王堅產生了極度的渴望。馬雲覺得自己遇到了一個比自己還懂阿里的人,也是阿里最最需要的人。兩年之後,王堅被他挖了過來,給予的職位是阿里的首席架構師,首要任務就是為阿里輸出技術。

但當時,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雲計算到底是做什麼的,更不知道阿里雲是做什麼的。就跟VR剛出現時一樣,沒有人了解,沒有人認可,更何況他還是一個空降的管理層。

在阿里工作十幾年的功臣都不一定能爬到這個層次,所以王堅的空降讓很多人產生了質疑。只是讓他和馬雲沒想到的是,這份質疑來的如此快,如此猛烈也如此的持久。

被員工留言罵,團隊成員看不到未來紛紛離職

有人說,馬雲找來他就是一個錯誤,因為他什麼都不會,只是一個溜須拍馬的。創哥在知乎上找到了一條罵王堅最恨的帖子,讓大家感受一下:

馬總找王堅挑大樑絕對是個錯誤,首先這丫根本不懂技術,其次他TM太虛了,天天給你畫餅;再次,這個賤人就是一個拍馬屁的高手,我到現在也沒想通聰明如馬總怎麼會被哄到那麼挺他。。。難道是後來發覺騎虎難下了么。。。

甚至那時阿里正召開總裁大會,有一位員工直接對馬雲說:馬總,你別聽王堅的瞎扯!他就是一個騙子。

在馬雲任命王堅擔任阿里CTO的內部帖子下面,很多人留言質疑王堅,浪費錢浪費資源卻一事無成,憑什麼升CTO?

部門考核績效連年壓線,考核沒有任何依據,為什麼王堅部門還不解散?

面對這一條條質疑,馬雲都不得不去帖子下面回復:「請相信博士(王堅),給他一點時間。」,但這並沒有多少幫助,後續的阿里巴巴就像要分家了一樣。

在這種非議中,王堅團隊里的成員扛不住了。有超過一半員工離職,辭職信中他們寫道:「我覺得在幹下去,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最後這個一直咬牙堅持的瘦弱大叔在阿里雲事業部年會上失聲痛哭,但即便眼淚止不住的流,他還手拿話筒,哽咽地給自己鼓氣:「這幾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得罵還多,但是我不後悔。」

堅持的人總會得到收穫,這是亘古不變的法則。2013年,王堅終於成功了。

天貓破百億的助推器,阿里進軍世界的敲門磚

阿里雲到底是個什麼鬼?簡單點說它只是一組讓我們在雙十一購物時瘋狂剁手的數據。用戶淘寶檢索的商品會作為數據存儲在「雲端」。

等到雙十一那天,這些數據在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換算推送到手機上,我們打開之後看到的就是之前想買買買的東西,當然價格變得更低。這也是為什麼天貓每年雙十一交易額火箭增長的原因。

而一旦在這組數據裡面添加進運算,它就成為了王堅一直研發的阿里雲。

比如將它寫入地圖,通過數據收集換算,我們能知道任何時間點交通擁堵的情況。這些依靠真實龐大數據得出來的結果,就是任意時間最真實的路況。我們能知道自己會堵多久也能隨時知道哪條擁堵路段已經不堵。

除了將阿里雲變成人工智慧程序,王堅還將它用於伺服器存儲。要知道,互聯網公司辦公都需要租用專門的伺服器存儲設備,但這些設備被IBM等廠商壟斷,一台伺服器動輒就需要上萬塊錢。

京東上搜索的IBM商用處理器

而阿里雲依靠網路存儲,只需要幾塊小硬碟就能完成所有辦公數據存儲傳輸,價格還省了一大半,所以在王堅研發成功發布之後一年裡,阿里雲就賺回了超過6.5億元。

除此之外,它還幫助阿里巴巴在全球拿下超過140萬客戶,他們遍布電子商務、數字娛樂、金融服務、醫療、氣象、政府管理等領域,為阿里進軍全球打開一條新通道。。在阿里巴巴上市那天,作為當時最大股東的孫正義曾說:「阿里雲的前途不可限量,它是互聯網的未來」。

對於今天的王堅,有人在知乎上寫下這句話:

10年前,我也覺得博士(王堅)是個騙子。現在看看,我覺得他是個偉人。

創哥覺得沒有這些別人嘴裡的偏執狂,

世界又怎麼可能被改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