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馬雲又上熱搜了,這次他上熱搜和一組數字有關——“996”,也許您還不清楚什麼叫“996”。

原來呀,所謂“996”,是指工作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代表着當下一些互聯網企業加班文化。如何看待工作與休息、奮鬥拼搏與加班,引發全社會的廣泛討論。

在教師行業,雖然不是“996”,但是加班現象也比較常見,很多老師從早忙到晚,下了班還要批改作業、備課、寫教案。加班時間的長短是衡量好老師的標準嗎?各位老師,您又是如何看待工作與休息,如何看待“奮鬥”的意義呢?

1

多次談及“996”馬雲上熱搜,他說:理性討論比結論更重要

14日上午,

@鄉村教師代言人— 馬雲

再次通過個人微博迴應了“996”話題。

他說,“關於996對不對,法律自有規定擺在那裏,這個問題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認真思考過自己的選擇了沒有,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奮鬥的方向在哪裏,思考清楚了,就不會糾結,懊悔……找到喜歡的事,不存在996這個問題;如果不喜歡不熱愛,上班每分鐘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對象,真正的愛情你不會覺得時間長,但不合適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我覺得真正的996應該是花時間在學習、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堅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熱情之處,找到了金錢以外的快樂之處,他們享受自己在八小時以外的學習、思考,探索的路徑上,找到自己工作快樂點的人是幸福的,有福報的”。

全文如下:

再談996:理性討論比結論更重要,週末愉快!

前幾天我在公司內部關於“996”的觀點,引起熱議,批評聲也是源源不斷,和我預期的一樣。有人奉勸我不要捲入這樣的“不正確”話題,不討人喜歡,主動招罵,還展示了“資本家的獠牙面目”……是在自毀“形象”。

我看了很多網友的迴應,特別是罵帖,很多人很失望是因爲從我嘴裏說出這些“不正確”的話。我很理解這些看法,其實我完全可以說一些“正確的話”。但今天的社會不缺正確的話,我們缺的是實話、真話、讓人思考的話。面對年輕人就是面對未來,面對未來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這事有這麼大的爭議,我更加覺得有好好討論一下的必要,理性社會的標誌就是客觀理性的討論比結論更爲重要……我們要聽得進“不中聽”的話,更要有人敢於說“不中聽”的實話。我從來不怕被罵,所以關於這事我還是要再多囉嗦幾句。

關於“996對不對”,法律自有規定擺在那裏,這個問題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認真思考過自己的選擇了沒有,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奮鬥的方向在哪裏,思考清楚了,就不會糾結,懊悔……找到喜歡的事,不存在996這個問題;如果不喜歡不熱愛,上班每分鐘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對象,真正的愛情你不會覺得時間長,但不合適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沒有人喜歡在一個強制996的企業裏工作,既不人道,也不健康,更難以持久,而且員工、家人、法律都不允許。長期那樣,即使你付再多工資,員工也會跑光。想讓員工通過996而獲利的公司是愚蠢的,也不可能成功的。我想員工會自然選擇離開那些毫無前途、希望,瞎折騰員工的996公司的,因爲中國可以選擇的企業有幾千萬家。

但是這世界確實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僅僅是企業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官員、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爲他們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爲他們超愛自己選擇的事業,他們爲此付出超常的奮鬥和努力,才獲得了常人沒有的“成功”。重要的是,當一個人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何止是996?喫飯睡覺都在思考、琢磨。他們爲什麼不去幹點別的更輕鬆的?不是因爲沒得選,而是願意幹這個,這事的意義超越了金錢利益,幹別的再輕鬆都不樂意,幹這個再苦再累都感覺快樂。這樣的人其實不少,也正因爲有這樣一羣人的996,997,才讓上世紀我們有了“兩彈一星”,才讓我們的國家在過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纔會有“神五”“神六”,才讓我們對未來有了信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點”,把奮鬥者全看成是爲了慾望,利益和財富名譽追求的人,那是因爲他們沒有找到自己的快樂點。有一句話叫累覺不愛,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叫愛覺不累。

當然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也不一樣,對幸福的定義也不一樣。很多人說自己只是一個打工仔,工作就是養家餬口。但打工也要有尊嚴,爲自己熱愛的工作和事業而打工的人是有尊嚴的。

我之前說了:我不爲996辯護,我向奮鬥者致敬。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權利。選擇輕輕鬆鬆的工作方式,不願意付出“超人努力”,也無可厚非,但你也體會不到奮鬥帶來的幸福和回報。當然,也有很多人奮鬥了,努力了,但依然沒有回報,命運確實很折磨人。努力也許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是肯定不會成功。

不過,企業不要覺得付錢就可以讓員工996。企業負責人應該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員工的成功?你的快樂是否就是員工的快樂?你有沒有幫助員工找到他的快樂,還是你只是逼着員工996? 如果你覺得你的幹部員工全沒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問題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爲你只把自己的理想當成他們的理想,而沒有把員工的理想當成你的理想。

真正的996不是簡單的加班,不是單調的體力活,和被剝削沒有關係,因爲現在的人並不傻,可選擇的機會也不少。我覺得真正的996應該是花時間在學習、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堅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熱情之處,找到了金錢以外的快樂之處,他們享受自己在八小時以外的學習、思考,探索的路徑上,找到自己工作快樂點的人是幸福的,有福報的。爲加班工資而996的人是很難持久的。

我有什麼,要什麼,放棄什麼,這是我常常問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來就很錢,有的人生下來就很會讀書,但是有一樣是公平的,就是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是24小時,選怎麼過這24小時,決定了我們會成爲什麼樣的人。追求每分每秒的工作生活平衡,追求點點滴滴的事事公平,長期來看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公平。生活既不公平,但也很公平!

最後,重申一遍阿里人一直以來的工作生活態度:快樂工作,認真生活!

週末愉快!

上面這篇博文已經是馬雲近期第三次談及“996”這個話題了。

此前4月11日晚,在阿里內部交流活動上,馬雲就談到了自己對"996”的看法。馬雲稱很多企業都有“996”問題,他個人認爲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

“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你一輩子沒有‘996’,你覺得你就很驕傲了?”馬雲反問,“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4月12日晚間,馬雲在微博再次就“996”發聲,稱“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他“不爲‘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

2

關於“996”話題的討論,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對於馬雲的此番言論,

網友熱議紛紛、意見不一。

有的網友認爲,

上班,是爲了更好的生活,

而不是爲了更長的加班。

@風行遠方: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個部分,不是全部,我不太能接受“996”的工作模式,我覺得這是個人選擇吧。

@煙花不易冷: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另外,你從事的是不是你熱愛的職業,也會直接影響對待工作的看法。

@小燕子:我也在互聯網行業,我身邊“996”工作模式的人也有,上班對於我來說,就是爲了更好的生活。

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了

對馬雲“996“言論的理解和支持,

認爲馬雲並非在強調“毫無意義的‘996’“,

而是在奉勸年輕人要

儘快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並能爲之奮鬥。

@洋蔥羽毛:馬雲講的是年輕人找到喜歡的事要多奮鬥!不是毫無意義的“996”,不是沒有理想的“996”。

@sunny喜悅:我覺得“996”本身沒有錯,有人願意這麼做是他的權利,但是如果企業強迫如此就不對了,不能把“996”變成一種生活的常態,而應該是一種奮鬥的狀態。

@愛健身的小丸子:馬雲是優秀的企業家,他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奮鬥史,

很勵志。一個企業靠“996”是走不到今天的,我覺得馬雲的話對當下年輕人還是有借鑑意義的。

3

崇尚奮鬥,不是強制“996”

對於“996“加班制是否合理的話題,

昨天,

人民日報發表了文章

《崇尚奮鬥,不等於強制“996”》,

表示“對996有爭議,並不是不想奮鬥、不要勞動。

摘選部分內容如下:

進行理性的分析之前,需要在價值觀層面澄清一個誤解,即對996有爭議,並不是不想奮鬥、不要勞動。今天,從夢想改變命運的個體,到在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負重前行的企業,再到我們這個正在進行復興衝刺的民族,都仍然需要奮鬥精神、需要艱辛勞動。沒有人不懂“不勞無獲”的道理。但崇尚奮鬥、崇尚勞動不等於強制加班。苦幹是奮鬥,巧幹也是奮鬥;延長工時是奮鬥,提高效率也是奮鬥。因此,不能給反對996的員工貼上“混日子”“不奮鬥”的道德標籤,而應該正視他們的真實訴求。

……

因此,正確打開996話題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奮鬥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奮鬥拼搏。我們國家還處於“發展中”的階段,仍然需要奮鬥與拼搏,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人們的“美好生活”具有更廣闊的內涵,從而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完善企業治理、設計激勵機制。我們不是要在工作與其他有價值的事情之間做二選一的排他選擇,而是要在兼顧的基礎上讓員工更好地去工作。我們的企業不僅要依靠員工的汗水,更要激發員工的靈感;不僅要讓員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發員工更高效的工作;不僅要靠加班工資的激勵,更要讓家人的陪伴、身體的健康、意義的飽滿也成爲工作的獎賞。只有那些能夠做好平衡兼顧的企業,才能順應時代的變化、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力。

有人把中國的經濟奇蹟稱之爲“勤勞革命”,正是中國人的勤勞與奮鬥,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推動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奮鬥與拼搏,仍將是我們這個快速前進社會的主題詞。而996的討論則啓示我們:未來中國的活力,將來自於快樂地去勞動,讓一切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湧流。

這個話題,也引發很多老師的討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不僅要授業解惑,還要負責批改作業、班級管理等瑣碎事務,一天工作下來,往往很疲憊。不少人以爲教師工作清閒,但只有當過老師的才知道時間永遠不夠用。

這幾年,一方面,爲教師減負的呼聲從國家教育部門到基層學校持續不斷,減輕教師職業所面臨的不科學、不合理的非教育教學負擔,同時從精神、制度、專業及保障等方面給教師更多支撐,讓教師樂教、善教,安心從教。

另一方面,學校也應當思考如何將學校的發展與教師個體進步融爲一體、方向一致,給老師提供更廣闊的施展空間,幫助老師們確定從業的奮鬥目標。正如上文評論中所說的那樣”正確打開996話題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奮鬥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奮鬥拼搏“,幫助老師更好地去奮鬥,是學校應該思考的話題。

對於每一位老師而言,儘早明確職業規劃,找尋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是快樂工作的關鍵所在,有目標,一切付出便有了意義。馬雲在昨天的迴應中也提到,“探索的路徑上,找到自己工作快樂點的人是幸福的”,老師,你幸福嗎?

各位老師,對於工作與休息、

加班與奮鬥您有什麼想法?

歡迎給留言分享。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